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在技能型、应用型、管理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当前师德建设还存在师德教育管理滞后、教师行为规范缺失等问题。加强师德建设,需明确师德评价标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落实师德建设等措施,使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是“师德建设工程”。积极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全面强化师德教育过程,加强师德教育内容宣传,健全完善师德评价与管理机制,规范教师师德考核管理,促进师德建设向纵深发展。二是“全员培训工程”。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读书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改革完善培训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根据目前高校师德现状及原因分析,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加强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师德教育发展;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激励、考核和监督机制;坚持师德建设与业务提高相结合;在师德建设的大环境里,教师要把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当成一种觉悟和责任,师德建设才会切实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4.
师德考核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存在着伦理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困境,由此引发出诸如道德风险、师德的非道德化、增加管理成本以及制度本身的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走出师德考核的困境,关键是进行制度设计时,明确师德考核应该解决的问题以及能够解决的问题;其出路在于,分离师德评价与师德问责,明确不同主体在职业道德考核中的责任分工;同时,学校应注重加强师德教育,启发教师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5.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推动和优化教师队伍的牵动力。我们始终把师德教育作为立教的根本大计,作为教育系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积极完善师德的教育培养和监督评价机制,狠抓师德档案建设,促进了全市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教育培养、典型引路,努力提高师德素养教育培养可以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培养师德的自觉行为,我们十分重视学习培养机制建设。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将政治业务理论、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学习常规化、制度化,作为继续教育公共课举行全市统考记入继教学分。二是榜样激励教师进取…  相似文献   

6.
师德建设在高校远程开放教育中尤为重要。作为“没有围墙大学”这一固有的特殊教育体制的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更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远程开放教育师德建设,必须建立师德培训机制、先进激励机制、示范交流机制、督促监管机制、品行评价机制和岗位竞争机制,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把师德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开展师德教育评价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提供实践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师德规范内化为6个成分因子,并构建师德教育测评方程。结果显示师范生的师德认知水平整体表现良好,对教师的职业精神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师德中存在道德意识淡化,缺乏敬业精神、育人意识淡薄,单纯传授知识、师表意识淡薄,示范作用降低等诸多不和谐之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有教学科研与师德熏陶的不和谐、学生教育与教师教育的不和谐、业绩考核与品德考核的不和谐。因此,理顺师德领导体制、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强化师德激励机制、健全师德监督机制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是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根本性和长期性工作。新时期,高职院校应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进一步加强师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培训,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完善师德建设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师德建设在高校远程开放教育中尤为重要.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师德建设,必须建立师德培训机制、先进激励机制、示范交流机制、督促监管机制、品行评价机制和岗位竞争机制,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把师德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师德坚持崇高化的师德标准、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和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感化,体现出传统师德人文性的一面。但是,过分崇高化的师德要求,降低了师德的现实指导作用;接受、服从的学生伦理地位观,也使学生主体性受困。为此,还原教师作为自然人的一面,落实平等对话的师生伦理原则、坚持师德建设的人文价值导向,乃是提升师德人文性,促进传统师德向现代教师专业伦理的顺利"转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教师节文化是一种节庆文化、尊师文化和师德文化。教师节文化对师德建设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而又巨大的影响力,它以文化手段传递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沟通教师的思想情感、规范教师的行为,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自觉认同教师节文化中以尊师重教和崇尚师德为核心的价值观,体味到人民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社会历史责任感。教师节文化对师德建设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打造教师节文化,必须突出教师节主题、深挖教师节内涵、创新教师节活动,把教师节文化建设渗透在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更好地促进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是指教师领悟和理解日常的教育场景中所蕴含的道德涵义的能力,它有助于教师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以及敏锐地意识到自身行为是否具有教育价值,从而避免做出不道德的教育行为。因此,师资培训中应重视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具体而言,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上,应对教师进行一般伦理教育,提高利用伦理学进行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方法上应采用案例法,增强师资培训的现实感;培训者还应提高教师对自身行为教育价值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责任的特殊社会性职业。师德是教师的职业(执业)道德,是社会对教师和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正确理解,是对这种社会性行为的坚定而持久的内在信念,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要警惕两种错误做法:拔高"德"的尺度,过分要求教师"应然",使教师承受不应该且难以承受之重;或矮化"德"的水准,牵强教师顺应"实然",而使教师不能达到其特殊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发展,教师评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我国现行教师评价目标功利、内容片面、主体单一、标准僵化,长期以来都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信心和热情,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文章试图从教师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四方面着手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教师德性研究往往是从伦理角度探求至善德性,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基于和谐价值追求的教师德性生活行动研究”试图超越单纯的、传统的道德范畴,从智慧创造的角度,寻找教师德性的张力,强调教师德性应关注教师的现实境遇及工作实践,引导教师在实践反思过程中涌动创造性的德性品质,用促进学生成长的智慧来展示教师对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17.
郑富兴 《学科教育》2014,(5):105-112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与功利化的后果。面对教育体制的不道德,教师仍应该是好人。教师道德评价的框架和内容从个人-职业、公共私人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私德、公德、师道和师德(专业伦理)这四种类型。教师道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德慧,即一种基于公共教育责任的价值立场处理不同类型的教师道德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的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备受挑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对教师的课程理解发挥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的作用。评价教师的课程理解不能采用单一机械的符合性评价方法,而需要综合考虑教师课程理解的特点,在认可教师自我评价优先性的基础上,遵循自在与他在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和动态多样性原则,努力追求教师在践行课程理念和精神的同时获得最大化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产物,它自产生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师范生专业道德的培养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因为传统的师范生专业道德培养存在着困顿,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教育培养方式,在师范生专业道德课程开发、专业道德实践和反思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