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城市社区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种多样的功能 ,包括社区市容环境、社区文化娱乐、社区医疗卫生、社区便民服务及社区体育活动等等 ,关系到社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决定着城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本文通过对南京市鼓楼区三牌楼社区中的部分老年居民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提出应依托社区开展老年居民的体育活动 ,针对老年居民不同的健康状况 ,将社区体育分为保健体育和医疗体育 ,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老年居民进行体育锻炼 ,以提高老年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2 研究对象与方法2 .1 研究对象南京市鼓楼区三牌楼的 6 0岁以…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南京市部分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结果显示南京市区中学生对体质和健康有较好的知识和信念,但在行为改变上认识不足;学校体育环境基本满足学生需求、家庭体育环境影响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社区运动环境不友好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主体联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居民规模的日益壮大,城镇居民成了社会经济消费的主体,同时也是体育消费的主体。但是,目前南京所辖11区两县的城镇居民经济收入与消费水平存在差异,致使体育消费结构不太合理,体育消费水平参差不齐。本文针对南京市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南京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认为,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补充,学校体育能够有效地解决社区体育的一些困难,社区体育能够对学校体育进行影响和促进。但二者交互发展的现实也存在障碍,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功能障碍;城市管理体系对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协调发展的阻碍;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结合,互补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研究,发现“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并阐述了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和谐发展的意义和优势。为此,提出培养一体化体育的中介载体,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一体化体育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互动,开发运动项目,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和培训班等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区体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论述了社区体育的特点与和谐社会的特点,从社区体育与居民体育需求,和谐社会对社区体育发展的要求,社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3个方面研究了社区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了和谐社会中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为社区体育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社区体育的含义,构成社区体育的要素,社区体育的特点,分类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全民健身.的措施与方法等基本问题,对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认为要促使社区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改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意识淡薄的观念,充分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成员中全面树立终身体育观、民族传统体育观、健康体育观、快乐体育观的科学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因此,在社区体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一切从具体出发,应加强社区体育管理中对老年群体的服务;提高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素质;强调社区体育的区域性差异;正确引导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重视家庭体育的重要性;加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营造社区体育的人文氛围,从而使人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学校师生、和参于社区体育的指导者和锻炼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并进行相关走访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社区体育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管理、社区体育缺乏场地与器材。而学校体育资源丰富、但有效利用率低,学校体育师资力量雄厚、但参与社区体育工作的很少,因此,建议加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将学校体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实现其和社会体育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方面“三源共享”,发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浅谈社区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联络社区感情为目的的就近就地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通过对社区体育的定义、社区体育的发展背景、现存状况,以及社区体育的作用进行阐述分析,使社区体育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比较--辽宁省与江苏省两地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比较辽宁省与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发现辽宁省城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责任不明确;社区体育管理者及广大居民对社区体育认识不清;居民主动参与意识差,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计划性的社区体育活动与日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脱节;社区体育管理者、指导者严重缺乏;社区体育的活动经费、场地设施严重短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市10个社区的大众体育健身活动以及组织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福州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组织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社区体育管理人员不足,缺乏经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利用情况不良;社区体育活动经费不足。因此,建议:加强街道居委会的职能,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发挥社区附近的体育资源加强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增加社区体育活动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体育的内涵、特点及其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剖析社区体育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对发展社区体育提出5条对策:要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营造社区体育的氛围;要健全街道办事处各种体育组织,将社区体育纳入办事处议事日程;加强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配备;加强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加强社区体育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中产阶层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了解南京市中产阶层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为目的,对该阶层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市中产阶层在体育健身价值观、健身形式、内容、时间、次数和绩效等方面表现出引人注目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南京市中产阶层体育生活方式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南京市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中产阶层体育健身;努力提高南京市中产阶层体育消费水平;加大中产阶层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行政与社区体育计划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韩会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城市体育以社区体育作为工作重点。”为此,如何发展城市社区体育便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本文拟就社区体育行政与社区体育计划谈点浅见。一、社区体育...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互动优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城市社区体育强调体育社会化。基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实,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归纳法等,深入地探讨城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结合的互动优势,进而提出促进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良性互动的对策。旨在为促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智能技术深深嵌入到体育治理的时空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体育健康发展机制是社区体育治理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立足点应基于社区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实践需要,符合社区居民体育诉求的基本要求。在广泛研读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相关文献资料中,探寻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社区体育治理的现实动因,探索治理的高效方式及审思,旨在为城市社区体育治理提供思路及实践探索与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9.
前言:在我国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社区体育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促进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组织形式,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手段。社区体育的发展呼唤体育服务的完善,而社区体育服务的不断完善必将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社区体育信息服务是社区全民健身服务内容之一,对社区体育乃至整个社区的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之下,对社区体育信息服务的理论框架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社区体育服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莹  周孟祥 《山东体育科技》2004,26(2):49-50,53
通过对目前我国社区体育人口和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等问题的现状分析,对社区体育服务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明确了社区体育服务的范围和定义,确定了社区体育服务的对象,并根据其服务对象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面向社区的三大社区体育服务体育,指出了社区体育服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