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晓梅 《黑河教育》2012,(11):65-65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方式。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卯生和胎生.以及无论卵生还是胎生动物,在繁殖前、繁殖中和繁殖后都会做Ⅲ许多与繁殖有关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柯勉 《中学生阅读》2007,(12):48-52
一、知识方面 1.基础知识 (1)高等植物(被子植物)的基本发育过程,包括:胚和胚乳的发育(含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点) (2)高等动物的基本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含羊膜功能,卵生与胎生),胚后发育(变态发育与直接发育)。(难点)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目标 (一)通过观察,了解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知道卵生与胎生的区别,初步形成哺乳动物的概念。 (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动物的能力,满足幼儿对生育方面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二、教育对象分析与设计意图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如: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是女孩子?为什么他是男孩子?这些问题常出现在幼儿园、师生间的谈话中,基于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目标 (一)通过观察,了解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知道卵生与胎生的区别,初步形成哺乳动物的概念。 (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动物的能力,满足幼儿对生育方面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 二、教育对象分析与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如: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是女孩子?为什么他是男孩子?这些问题常出现在幼儿园、师生间的谈话中,基于  相似文献   

5.
张咏梅 《山东教育》2002,(13):31-32
(第一稿)教学目标:1.复习生词,掌握生词的读音,复习“得”的读法。2.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3.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4节。教学重难点:目标2、3教具准备:灯片2框,词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查词语:植物、知识、已经、旅行、准备、降落伞、许许多多、四海为家。2.查多音字“得”的读法,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二、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用———标出。2.谁能说一说?(板书蒲…  相似文献   

6.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懂得动物采用不同方式过冬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二)愉快认真地参加活动,乐于观察、大胆讲述及表演。 二、活动准备 一幅冬天自然景象挂图、贴绒板、插图动物教具若干,几种动物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色笔、纸、剪刀等。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知识童话“过冬”。 1.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扮小白兔跳、小燕子飞进入活动室。 2.引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刚才扮演谁?” 幼儿:“小白兔、燕子。” 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  相似文献   

7.
王芳 《中学生物学》2007,23(8):22-25
1设计依据与构想 1.1设计依据 本节课是继学生学习了昆虫、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出现的一节课,学生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于陆生脊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复杂性的认识还不够。通过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陆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理解陆生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特性,达到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一个新的认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儿童乐园     
矮级动物浙江杭州/胡舒凡小女猫咪三岁,问猫妈:“人是不是动物?”“是呀,不过,人是高级动物。”“妈妈,那小朋友就是矮级动物啦!”童言稚语叔叔比爸爸好浙江衢州/徐摇燕宝宝的叔叔结婚,大摆宴席,宝宝语出惊人:“叔叔比爸爸好,叔叔结婚请我喝酒,爸爸结婚都不请我喝酒。”我是胎生的山东胶州/杜春梅今天,幼儿园老师讲了有关胎生和卵生的知识。放学时,邻居阿姨夸林林:“这孩子天生干净。”林林马上反驳:“阿姨,我不是天生的,我是胎生的。”我想变成小乌龟河南洛阳/王晓蕾女儿:“妈妈,人老了会死吗?”妈妈:“会的。”女儿:“人能活多长呢?”妈妈…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小动物的过冬方法,知道不同的动物采取不同的过冬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2.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3.教育幼儿不怕寒冷,坚持锻炼身体。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不同的过冬方式。难点: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活动准备教具:录音机、录像机、投影片、过冬图。学具:20张画有动物的小图片、跳绳。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运用听风声谈冬季,激发幼儿对过冬方法产生兴趣。1.通过听风声(录音)使幼儿感受冬天已经来临,请幼儿说说冬季的特征。2.讨论:寒冷的冬天我们想用什么方法过…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用“四周、如果”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第7自然段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三、教学难点:“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而松鼠却说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四.教具准备:生字卡、投影片、动物头饰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第一课时 1认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带生字的句子…  相似文献   

11.
绿色方案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学生尝试绘制学校的平面图。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开拓他们的知识面。活动准备:1.学生分小组准备绘图纸、铅笔、彩笔、皮尺。2.教师准备有关学校绿化面积、校园面积的相关数据和实物投影。活动参与范围:五、六年级学生。活动时间:两课时。活动步骤:一、谈话揭题,激趣导入如果要你选择,你喜欢哪所学校?为什么?()()二、信息收集(以小组为单位)1.你了解自己的学校吗?考察记录2.你能绘制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吗? …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初步掌握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体验亲情的美好,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准备:绘有荷叶、青蛙、池塘的大投影背景胶片,三张不同动态的小蝌蚪投影胶片;一张空白大投影胶片,幼儿每人一张小投影胶片;每桌两个蘸盒(内有黑色广告色)和一块擦手布。活动过程一、放映绘有荷叶、青蛙、池塘的背景图.引入主题教师请幼儿帮助青蛙妈妈找找她的孩子并提问:“青蛙妈妈的孩子是谁?(小蝌蚪)他长得什么样子?”二、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1教师放映三张不同动态的小研料投影胶片,并告诉…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一册第四课教学目标:1.聆听、演唱小动物歌(乐)曲,表达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2.参与歌词编创,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3.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伴奏。教学意图:以童话故事为主线,以编、唱、打、演为手段进行教学。教学准备:钢琴、课件、动物头饰、打击乐器教学过程:第一步:音乐童话故事导入听音乐《三只小猪》进教室。(放课件)师: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音乐童话故事: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一只猪妈妈,它有三个孩子,一个好吃懒做,长得白白胖…  相似文献   

14.
活动1 宝宝找妈妈活动步骤1.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让客人抱着宝宝。2.客人逗宝宝说:“宝宝的妈妈在哪里?”3.如果宝宝的反应是转过头找妈妈,或冲着妈妈笑,那就说明宝宝已经听懂了客人说的话,完成了和陌生人的初步沟通过程。适合年龄4个月~8个月益处培养宝宝和陌生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即宝宝能对陌生人的要求做出反应。活动2 猜猜妈妈的心情活动步骤1.给孩子看不同表情的图片,如高兴或者悲伤,教给孩子每种表情代表的心情。2.妈妈在孩子面前做出不同的表情,引导孩子猜猜妈妈此时的心情。3.进一步引导宝宝如何对待不同心情的人。适合年…  相似文献   

15.
了解孩子是否勇敢地追求优越感对我们很有启发作用,这将预示着孩子会成为一个勇于追求、积极进取的人,或是一个贪慕虚荣的人。孩子的偏执、顽固决定着这一人格杠杆的倾斜方向。 让我们来做一个测试,看看您孩子的偏执、顽固是否正在妨碍他(她)人格的健康发展。 1你总是这样抱怨吗:“我的孩子特别难‘打发’,吃饭啦、玩啦,稍有不称意,便哭闹开来,给人制造麻烦!” A.偶尔(1分)B 经常(2分)C.从不(0分) 2你的孩子最害怕什么? A.黑(1分)B某种动物(2分)C放炮(3分)D.什么也不怕(4分) 3他(她)最害…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1.课题:PEPEnglishBook2Unit2PartBMyFamily2.教材内容:这一单元在第一单元学习完“介绍朋友”的基础之上,主要学习“介绍家庭成员”。本课共分两部分,一个课时完成。(1)Let’stalk.(2)Let’spractise.第(1)部分以两个孩子观看家庭录像为背景,引出一段对话,在前面所学句型的基础之上做了一些补充,还教给学生一些感叹词:cool,great,woo。第(2)部分是为了巩固第(1)部分内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同时还将学习一般疑问句“Isshe/heyoursister/brother?”3.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慧 《四川教育》2001,(6):29-29
一、整体感悟,理解大意。 (分小组独立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1课文中几次描写了“夜莺”的歌声?(先用“__”画出,再读有关句子。) 2这几次对歌声的描述,在故事中各起什么作用? (读读议议各抒己见) 二、围绕主线,揣摩重点。 1默读1~3自然段,第一次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德国兵进了村子,一个小男孩在河边削树枝,吹口哨。)德国兵已经来了,这个孩子为什么还坐在河边削树枝呢?他吹出的歌声有什么含义呢?我们联系下文来看看。 2抽二生分角色朗读孩子和德国兵的对话,其余一边听读,一边初步体会:他是个什…  相似文献   

18.
薛红霞 《山东教育》2002,(25):49-4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8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过程:师:(课件展示图一)(图一)同学们,这是去年六一节时,我们学校最有名的美术老师设计的舞台图案,你们看漂亮吗?生:漂亮!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设计主要使用了那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找规律的知识内容,然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快地明…  相似文献   

19.
杨威 《父母必读》2012,(1):34-35
听到冬冬不时咳嗽的声音,妈妈就发愁:明明感冒已经好了.为什么孩子还在咳嗽?咳嗽怎么就那么难好?!这样的烦恼不是冬冬妈妈一个人有,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为什么咳嗽总爱纠缠孩子?我们能用什么办法去应对。  相似文献   

20.
一、话“脚”导人,充分铺垫1.在黑板正上方板书“脚”。问:①同学们知道什么东西有脚?(人、动物)②人和动物的脚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2.(课前发给每人一段爬山虎)问:①同学们知道桌上的植物叫什么吗?为什么叫它爬山虎呢?(能爬山、爬墙)②人和动物走路爬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