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日本国神奈川地区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神奈川地区400名太极拳练习者的问卷调查,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同时结合访谈法,探索发展太极拳运动的一般社会学规律。研究结果认为:(一)在日本练习太极拳的人群中,初学者占较大比例;习参群体中以退休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家庭主妇居多。(二)习拳项目较集中于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2式和48式太极拳次之;其它各式及推手,习者甚少。(三)习拳举动机多集中于“健身”、“治病”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上。(四)对司拳效果的主观评价积极,证明太极拳在健身、医疗、康复诸方面确有明显的功效。以上研究,将为推动太极拳运动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社会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对中老人健身效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健身效果的相关文献,得出结论:1)长期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心肺功能、免疫功能、心理健康水平、运动机能、细胞因子及血脂代谢功能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是中老年人群理想的锻炼方式;2)不同太极拳系之间的横向比较、太极拳健身效果的特异性研究、太极拳健身效果显效规律研究以及太极拳对上肢协控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将来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因运动者的自身状况和运动方案的不同而结果各异,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有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所在.太极拳和健身操是目前中老年妇女参加最多的两项运动,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两种健身方法对中老年人都有较好的健身效果,笔者通过测定和记录69名50-62岁中老年妇女参加太极拳和有氧健身操锻炼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安静心率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种不同强度的健身方法对中老年妇女形态和心肺功能等健身效果的影响,分析形成机制,为中老年妇女科学健身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问:练习《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对时间、方向有何要求?每天练几次最合适?战波:这套运动疗法简便易学。既适合于中老年人,也适合于青少年人。对时间、方向也没有特别要求。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较好,如时间充足,每天多练几次效果更好。不论练几次,都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地做。问:我们在做《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时,有人一边做一边说笑,这样会对身体有害吗?战波:打太极拳必须做到“放松入静”,才能使气血通畅,这是一般要求。《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第一式就是“四线放松”,只有做到全身放松,心情愉快,精神饱满,还要体会运动时要刺激到经络穴…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BIODEX-3多关节等速测力系统对对太极拳运动和健身走运动的中老年人(60人)的下肢肌力进行对比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太极拳运动的中老年人踝关节、膝关节的相对峰力矩(PT/BW))和相对爆发力(PT/Time to PK/BW)明显优于健身走运动(P〈0.05,P〈0.01),因此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对提高和改善中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压影响。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获得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 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①太极拳练习能够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降( p<0.01)。②亚组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基础病理状态、太极拳单次练习时间和练习持续总时间均不影响太极拳对收缩压的显著降低作用;血压正常者、太极拳单次练习时间<60mine、练习持续总时间<12周舒张压变化无显著意义。③ Egger检验发表偏倚。10篇太极拳练习影响中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文献漏斗图对称性均较好; Egger检验结果显示:太极拳影响收缩压的文献无显著发表偏倚,太极拳影响舒张压的文献存在显著发表偏倚。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太极拳练习显著降低中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基础病理状态、单次练习时间和练习持续总时间影响舒张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探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名练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为观察组,另选47名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为对照组,采两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检验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观察组2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种酶活性均与练拳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是太极拳锻炼能提高中老年人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改善细胞代谢的功能。练习拳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从而促进健康,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50名无规律性运动的中老年人作为受试者,根据年龄、性别、体重随机分成实验组25名(太极拳组)和对照组25名(空白组)。采用美国生产的Biodex II型多关节等速测试仪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受试者脊柱两侧的肌肉力量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在6个月的陈氏太极拳锻炼后,脊柱两侧肌肉力量均比实验前有所增强,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也呈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说明长期坚持陈氏太极拳练习可以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延缓萎缩,增强脊柱稳定性,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极拳对于中老年人健身作用突出 ,但由于种种非科学的选项、练习等原因易导致练习者腿部运动损伤 ,提出预防性、治疗性的运动处方为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服务 ,以确保健身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客观评价新编太极健骨操在延缓骨质疏松方面的作用.方法:将绝经期志愿者随机分为太极健骨操组、太极拳组、对照组,其基本身体情况和社会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太极健骨操组练习太极健骨操,太极拳组练习8式及24式太极拳,均为每周4次、每次1h的集体练习;对照组不参加锻炼,持续12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用双能X线测试腰椎L1、L4、L1-L4、Ward's三角区、股骨干及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值,用方差分析、干预前后变化百分率及95%信度区间的Plot变化趋势图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验对象基线骨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变化百分率显示太极拳组的L4和L1-L4部位为正数,对照组的所有部位均为负数,太极健骨操组除L4和L1-L4外,股骨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为正数;从Plot变化趋势图发现,太极健骨操的干预效果更好.结论:太极健骨操具有延缓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比常规太极拳套路练习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更易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太极拳刚柔并济,具有独特的呼吸和动作节奏,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健康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分散于文献中。文章总结分析了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提供了相应的太极拳练习方式以供老年人练习时参考,为疫情常态化防控状态下老年人的健康促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老龄化社会到来,健康长寿无疑是全体社会成员关注的焦点。中老年女性是否可以通过太极拳活动来促进健康呢。文章在2010年荆州市国民体质测试过程中,找到10名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的中老年女性(平均年龄54.4岁,平均身高159.1厘米,平均体重59.3公斤)和12名普通老年女性(平均年龄55.3岁,平均身高161.5厘米,平均体重62.4公斤),测量统计了她们相应体适能指标。均值与方差T检验证明,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的上臂皮脂厚度(1.5±0.6厘米)比普通的(1.8±0.5厘米)呈现较显著的差异(P〈0.01);而且体脂百分比也表现出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的(20.7±4.3%)比普通的(21.3±5.3%)显著低(P〈0.01)。研究发现,通过握力计获得的肌力也呈现出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的(34.7±9.0千克)比普通的(25.8±3.9千克)较显著的差异(P〈0.01)。首次发现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对上肢力量有很好的训练效果,从而可以预计参加业余太极拳活动对中老年女性存在改善形体的可能,另外对增加她们的上肢力量也有可以预见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改善作用,是我国锻炼心理学研究及大众体育改革与发展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老年人幸福感与体育锻炼领域的研究方法、体育锻炼干预效应以及心生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已有的研究结果尚未清楚揭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1)积极深入地探索两者关系的"剂量效应";(2)开发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水平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3)加强生理心理机制的分析与探讨。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体育锻炼干预改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和采用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医疗费用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体育锻炼的医学社会学价值。综述表明:借助经济、有效、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对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医疗需求、节约医疗费用支出效果显著。特别是在"未富先老"而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更能体现出它的特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16.
周霞  冯力 《精武》2012,(19):12-13
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产生也还渐加大了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如何有效减缓失能老人增长速度成为拄在政府面前的又一项重大课题。众多科学研究证实,体育锻炼能够推迟衰老的速度,提高健康水平,有效预防疾病。本文立足于根据对失能人口当前形势做出列断并分析其原因。发现我圈在解决失能老年人问题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因此本文通过对老年人体质的分析。得出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体育项目并提出了一些如何解决失能老年人问题的措施。从而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微到“老少兼顾”促进和谐社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家勇 《精武》2013,(18):130-130,132
太极拳是一项深受中老年女性喜爱的运动健身项目,在预治中老年女性的某些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本文通过对健身俱乐部的中年女会员连续参加3个月以上太极拳的前后的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可以致使身体成分发生改变:WHR将由平均的0.84下降至0.78,同时BMI保持在理想范围内(21.69±1.50—22.34±2.01)。检测结果还显示,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都有不错的防治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贫困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省3所新建院校2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高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显著性;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基本不存在差异;贫困生的锻炼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体育锻炼水平与贫困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及总分显著相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重视通过体育教育途径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吉首市锻炼人群集中的8个社区的老年太极拳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包括参与太极拳锻炼者的基本情况、锻炼者的练习拳种、锻炼时间、锻炼者的场所、锻炼者的规模及组织形式、锻炼动机等,旨在为社区老年群体太极拳锻炼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戏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社区居民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安市区60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有规律的练习6个月的健身气功,并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实验前后的中老年人(60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在SRHMS测试中发现经过6个月锻炼后中老年人的正向情绪、身体症状与负向情绪等维度得分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健康子量表总分上,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身气功能够改善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