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理论观点出发,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外来词的六种常见形式-音译词,音译词,音译加意译词,意意兼译词,仿译词,借形词,并探讨了汉语中外来词的意义,特点与成因。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移植的过程中,译者会经常遭遇因文化语境缺省而导致的词汇空缺现象。笔者拟结合《围城》英译本的相关例证,对词汇空缺的翻译作一次全面的探析,最终总结出四种较有代表的方法,即音译补义法、直译说明法、意译诠释法与省译替补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外宣翻译中,词义空缺给翻译者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弥补词义空缺可采用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音译和直译结合法、音译和意译结合法、音译加脚注法、释译法等,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对燕赵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阐述语言中的文化词是民族文化概念的体现,在其他文化或民族中很难找到,由此产生"词汇空缺"现象。以异化、归化翻译策略为指导,通过实例分析,认为文化词可用音译、音译+解释、音译+意译、直译和意译等多种方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5.
文化和历史的相异必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容易产生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并增加理解障碍和翻译困难.翻译中处理词汇空缺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直译、音译或加注释相结合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对原文的文化及比喻进行对等处理;借词;意译时注意原语和译文在内涵和文化方面是否对等;意音兼译,生动再现原语的文化色彩;创造性地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6.
壮族文化特色词是指壮译外中壮语特有而译语没有的文化词汇空缺。英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时,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涵义主要有四种译法,即音译释意、直译、意译和译者注释。  相似文献   

7.
2015年1-6月《环球时报》英文版社论中有239条"中国英语"词汇和短语,这些"中国英语"真实、准确地承载了中国特色文化。用"中国英语"作为对外传播的语言媒介和文化标识,中国可以在与世界文化对话的过程中保持本国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中国英语样本的构成形态方面,"译借词"最多,其次是"意译词","音译+类词","音译词","译借+释义",其中"译借词""音译词""音译+类词"和"译借+释义"保留了汉语形式结构,能负载一定的中国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8.
汉语外来词是一个具有一定模糊性的范畴。各类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语言文化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外来词范畴中地位的不同。从语言二重性来看,外来词范畴中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隶属度较低。从文化二重性来看,各种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文化因素的多寡并不在于其引入方式,而在于其本土化程度。总体来说,在汉语外来词范畴中,谐意音译词处于中心区域,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处于边缘地带,是边缘外来词。  相似文献   

9.
"词汇空缺".即一神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事物,另一种语言却没有.而要"兜圈子"才能表达.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差异.社会习俗的不同造成语言与语言之间的隔阂.宗教信仰不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的差异.在翻译中我们可以用音译、直译、意译、增词译、加注等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华民族和西方各族在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环境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龙”这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在英语中存在空缺现象,dragon与“龙”之间其实是假对应关系。在剖析其他新译的基础上,遵循异化策略,采用音兼意译的方法,可得出“‘龙’即为Long”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文化负载词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本文针对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这一不可译性,提出了汉语拼音音译策略、音译兼意译策略及意译策略.译者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文本和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浅议新闻媒体中音译词的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外来词大量涌入,新闻媒体中出现了一些音译词使用不规范现象。为此,应提出音译词的如下使用原则:1.有合适的意译词,就应避免选择音译词;2.选定恰当的词形,避免一词多译;3.音译要讲求文雅,避免低俗化。  相似文献   

13.
借词是不同的民族语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一种语言在借用别的民族语言的词汇时,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音译、意译、仿译、音译加意译等。本文因主题的制约,着重谈谈音译法及其相关的借译现象,其它几种译法恕不一一解析。  相似文献   

14.
外来词是外来文化的使者,它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外来和本土语言文化双重性。不同的翻译方式翻译了本土对外来文化的认同程度的不同,根据文化因子的量化数值分类,外来词中意译词和仿译词为归化翻译,对外来文化认同低,音译词和零译词就为异化翻译,对外来文化认同高。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中外来词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名凯、刘正琰所著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是上个世纪50年代研究外来词的专著。迄今为止,它所收录的外来词的名称主要发生了三方面的演变:纯音译词保持不变、音译词(包括音意兼译词和音译加意译词)向意译词转变和日语来源的外来词保持不变。同时现代汉语外来词出现音译词的回流和字母词的使用这两种现象。本文分别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演变的原因,并对未来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际中必然产生语言的接触,进而形成各种语言接触现象,外来词就是其中之一。严复译作有大量因语言接触而产生的外来词,其中音译词占大多数,另外,还使用了整体意译、对应意译、仿译、借形等方式来翻译。语言接触会带来语言的干扰,所以,为了在晚清的封闭文化中使译作获得较好的接受效果,严复主动地使用意译外来词的方式传播外来的思想、观念及新事物。这些外来词在之后汉语的使用中出现留用、替换和停用等几种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的角度看,词汇空缺的形成既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或生活经验而导致的概念缺失,也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概念化差异而导致的语义域错配(dismatch between semantic fields)。词汇空缺在翻译中可以通过“音译”、“意译”和“诠释”等多种手段进行处理。通过“音译”或“意译”产生的某些“借词”(borrowed word或loan word),久而久之有被目的语吸收,从而弥补词汇空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意译词和借形词的身份的确认,应该区别对待:那些被称作“仿译词”的,应当视作外来词,而那些纯意译词,则宜看作是本民族词;借形词的情形极为复杂,其中一部分是外来词,还有一部分实际上是汉民族传承词。音译词是层次最低的一种外来词,它们常常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过渡形式。音译兼意译词则是一种集音译、意译于一身的外来词,个中蕴涵着译者的智慧和灵气,因而往往也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的终端。字母词同音译词类似,从理论上讲,应当也是外来词定型过程中属于过渡性质的一站。外来词的汉化现象既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上,也表现在词的结构和意义上,有时甚至表现在书写形式上。同汉语本民族词一样,汉语外来词也存在一个规范的问题,内容涉及读音的规范、构词方式的规范和书写形式的规范等。  相似文献   

19.
郭洁洁 《考试周刊》2009,(34):44-46
本文就词义空缺下的一个分支——文化空缺探讨了其翻译方法。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色彩,语言之间的文化空缺更鲜明、更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本文从翻译的可行性出发,具体分析了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加注法这四种翻译方法具体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仿译是一种逐词逐句的翻译方法.能成为汉语语汇的仿译词除了体现翻译的基本原则--"真实、通顺和传神"外,文化造成的词汇空缺,汉语构词习惯,相对应的语素的联想意义,人们对译出语历史文化的熟悉度、认知度都可能影响外来语中的词汇能否以仿译词进入到汉语语汇中.同时,汉语仿译词对人们了解他国文化、语言,吸收新概念,填补词汇空缺,丰富、发展汉语语汇有着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