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雨滋 《考试周刊》2008,(18):172-173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中无可怀疑必须承担起来的思想教育任务.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也始终是这样做的,在以后的历史教育中也决不可能放弃这一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学生接受知识途径和总量的增多,学生的民族情绪产生了一些时代性的变化.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在维持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民族情绪,本文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李鹏程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而以中国近代历史更为突出。本人在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结合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对青少年特别是青年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小学各科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历史课尤其如此。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我们多侧面、多层次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这一优势,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目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高度的爱国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斑人。他们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去承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重任,需要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其中,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最基本的。通过中国历史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激发昂扬、异彩纷呈的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势独具的生动教材。中国近代史教学,理应在日益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的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加强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其一生将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理论联系实际,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之中,有效地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扎实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要有针对性金玉枝高校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应增强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尤其如此,一些学生对我们的现行制度并不真正理解,容易被...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国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电大历史教学辅导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中国近代史,可以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抗击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反抗封建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珍惜独立自主地位,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电大近代史的教学辅导,不仅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8.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近代史有十分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但是要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却要讲究一下方法。本文谈谈我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运用对比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对比清朝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对待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帮助学生认识清政府投降卖国的罪行,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者反侵略的革命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回顾我国近代八十年的历史,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了五次大的侵略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向苦难的深渊。面对  相似文献   

9.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使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呢?也就是说,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在哪里,它又是什么呢?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根基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横向比较各地学校,会发现各个学校都在进行着内容相同、方法相近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因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如此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曾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  相似文献   

11.
杨敏 《江西教育》2003,(19):26-26
中国近代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先辈们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使人们对祖国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仁人志士们的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更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我们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发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确立教育的达成目标。结合教材,可把初中中国近代史的思想教育内容概括为三方面:1.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为了人民的自由幸福,自强不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其中强大的精神支柱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教材中爱国主义思想教…  相似文献   

12.
正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化学这一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等,尤其是环境保护意  相似文献   

13.
向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我在讲述《义和团廊坊大捷》一课时,注意利用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一、重视通过乡土教材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义和团廊坊大捷,是我国近代史上无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由于它系统地叙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记录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来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事迹,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郭海燕问:什么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答: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号召:“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王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它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历史课堂中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个从事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者都必须存有的民族责任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我在教学中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内容,点燃学生胸中的爱国之火 在八年级教学《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时,我把教材的内容整合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沙俄侵占我国,八国联军入侵和《辛丑条约》,民族危机的加深,组织活动等五堂课.按照"侵略与反抗"这条主线,突出英、俄、日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与瓜分,正面突出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太平军及义和团的抵抗.  相似文献   

18.
中专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是中专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中专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永恒的课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中国近代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话语,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粗浅分析,说明利用近代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注意教育的实效性,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校、爱集体等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学校多年来坚持这样的认识,即只有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才能树立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阵地,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栏,领导带头组织专题讲座,介绍中国近现代史.宣传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先进人物及其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