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可一味说“行”过去,家长们认为子女应该一切服从长辈,什么都是父母说了算。现在,一些家长却由“绝对专制”走向了“极端民主”,对孩子或放任自流,或百依百顺。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自由造就没有界限和没有责任心的人。”阿莎·菲利普斯在《说不——为什么对你和你的孩子非常重要》一书中指出:“为了避免专制者形象而只知道说行的父母,只会造成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幻想和危险的形势。”孩子长期处于受宠的特殊地位,要风得  相似文献   

2.
武永忠 《教育》2013,(2):38-39
尊重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前提。但一些家长常常无意问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观地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孩子。《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诸多源于生活中不经意问的“忽视”,使一个个心灵遭际了创伤,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惑……  相似文献   

3.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许久以来一直是家长和教育专家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责家长们忙着为孩子“充电”加重孩子负担,强烈呼吁还孩子自由的时候,笔者却注意到报上这样一条消息:2002年暑假,哈尔滨市流行易子教育,即和朋友“换”孩子,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接受另一种教育,改掉在自己家里改不掉的坏毛病。这让我立刻想到了鲁迅说过的“易子而食”那句话,笔者非但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倒是对此做法有了几点疑问:首先,从孩子一方看,一般而言,听话的孩子家长绝不会舍得“易”出去,也没有那个必要,而大…  相似文献   

4.
吕莉 《家教指南》2004,(10):10-13
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不同的孩子即使付出同样的努力,也可能取得不同的学习成绩。这本来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爱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更会有不同的临考状态和临场发挥,当然,智力水平的小小差异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我们却经常能听到一些家长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智力问题———孩子“脑子笨”。那么,孩子学习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是脑子“笨”呢?下面是笔者对几位曾被认为是“笨”孩子的学生家长进行的采访,相信读者朋友不难从这几位家长的回答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孩子其实并不笨…  相似文献   

5.
说“听话”     
笔者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嘱咐孩子要“听话”。诸如,爸爸要出差了,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妈妈上班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又要求孩子“听话”;带孩子上朋友家作客,还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了。教育孩子听话,使他们朝着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有“小金库”,小金库里的钱大都是逢年过节家长、亲戚给的零花钱。有点心计的孩子偷偷把这些零花钱攒起来,一来二去就成了气候,少的百八十,多的好几千,甚至于上万。有的家长认为这是个好现象,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班里有一个孩子手头比较宽裕,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不知道节省。有高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06,(6A):4-5
【事件】 20多名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竟然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责任。这件事大大震撼了这些“坏孩子”的家长们。震撼之余,家长们开始反思:“坏孩子”真的很坏吗?于是,今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成立了一个自称为“坏孩子妈妈联盟”,针对20多名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抛开以往的教育方法,代之以尊重孩子天性为前提,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按照教材的要求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培养和提高孩子学习、协作、社交、适应以及坚持的能力。 事实上,是这些“坏孩子”以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爱心唤醒家长,而自发成立这一组织的。妈妈们从不同角度去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编按]  相似文献   

9.
王元安 《山东教育》2002,(34):15-15
近年来,一些小学校园刮起了学生家长为孩子“跑官”、“要官”之风。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通过各种方式和关系,请求老师为孩子在班内安排个“一官半职”,致使有些老师不得不挖空心思,在常设的班干部之外,增设名目繁多的“官衔”,如管花的“花官”,管水的“水官”,管桌凳的“桌凳官”等等。为什么让自己的孩子当“官”呢?一些家长振振有词:“当班干部可以培养、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律性、自尊心。”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让孩子担任班干部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达到这种目的,但这无形中也培养了一些“小官迷”,…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上小学,家长每日例行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字”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然而,近日北京昌平城关小学等部分学校却开始试水作业“免签”.校方管理者称,此举旨在减轻家长负担,增强学生自主能力;但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却对此争议不断. (2014年3月23日《北京青年报》) 长久以来,让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已经成为一些小学的普遍做法.就教师而言,这样的要求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强化家庭教育的力量,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规范孩子的学习行为.然而,教师在享受家长为作业签字带来便利的同时,亦应当清醒地看到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连 《山东教育》2002,(36):43-43
1.讲道理。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的道理。因此,作为家长在批评孩子不良行为前,应该通过比较具体的理由或形象生动的比喻,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与不做的利害关系,当孩子通过家长讲道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判别标准后,便从中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简单地命令:“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再做,看我打不打你。”孩子往往会由于不明是非而变得更固执己见。2.立规则。爱是无私的,但不能不讲原则。家长不妨在平时多给孩子订一些比较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要孩子独立收…  相似文献   

12.
李亚敏 《甘肃教育》2011,(18):14-15
据新华社报道,武汉一位妈妈近日在家长100论坛上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激烈控诉“变态的教育”,引来广大网友关注,众多家长纷纷“晒”起自己的经历。“变态娘”以及众多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确实存在许多误区和弊病,造成学校累、家长累、孩子更累,应切实为孩子“减负”,还孩子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作为老师,我常对学生进行家访,而在家访中我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话——“孩子不怕我。”“不怕我”本该是好事,它体现了孩子与家长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可是,一些家长所说的“孩子不怕我”却是饱含了家教中的“无奈”。意思是孩  相似文献   

14.
法国人热衷高消费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今天,法国孩子不仅受到崇尚高消费的家长的影响,而且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更是在时刻刺激着他们的消费欲望。显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再谈“金钱是万恶之源”的话题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家长们适时地给孩子开起了“家庭理财课”。据法国消费者协会对全国城乡1700余个不同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家庭所作的一项专题调查,在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中,高达75%的家长赞成并已经给孩子发放零用钱。他们认为,孩子不论大小,都会有各自特殊的消费需要。此外,他们的“社交活动”尽管看起来并不那么正…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成了时下家长的一大难题。应当说,如今学习、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应好好珍惜,自觉加倍努力: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就喜欢与家长“对着干”,甚至干出令家长困惑、社会不安的事来,对这类孩子,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束手无策.其实,打开锁要有对号入座的钥匙,教育好孩子也并非就没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16.
在没有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之前,先看一下为什么这段时间把“减负”这个话题炒得这么热,特别是有许多孩子家长忧心忡忡,顾虑甚多。一些家长们说:“过去孩子让作业压的喘不过气来,现在可好,回家没事干就知道玩”。还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学习,将来能考上大学吗?这不又要耽误一茬人吗?” 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即首先应该对“减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家庭教育就能很好的配合了。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就表明,…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05,(10):50-51
记近日在福建永安、连城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地方中小学班主任迫于关系压力,给有背景的学生安插各种班干部头衔,导致班干部严重“超编”,引发各种后果。有关人士呼吁,家长不应助推孩子的“官本位”崇拜,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8.
吴莉莉 《山东教育》2002,(36):34-34
如今,很多幼儿园在孩子放寒暑假时,会根据孩子一学期的表现,评选“好孩子”“乖宝宝”等荣誉称号,并给孩子颁发一些象征性的小礼物、纪念品。奖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他们对此是爱不释手,但是一些家长对此却褒贬不一。我曾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在拿到幼儿园发给孩子的奖品:一幅价值1元左右的小墨镜时,大发感慨:“这样的奖品有什么意义?别把我孩子的眼睛给弄毁了。”说完,将奖品扔到了一旁。孩子是连哭带闹,家长则苦心劝说:“宝宝,别哭,妈妈给你买一幅好墨镜,一定比它更漂亮……。”看到这一幕,我很是气…  相似文献   

19.
一、主题解读 在与一些家长的接触和交流中,我发现许多孩子的家长都有着这样的烦恼: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总是无微不致地呵护着孩子,总想着孩子长大一些后,再来教孩子做事,没曾想到,当孩子上了中班甚至大班后,遇事时,孩子总是说“我不会”。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明显地存在遇事不够自信、有依赖他人的心理,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只要合理地引导,帮助孩子摆脱这种心理倾向,就能逐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理,促进幼儿的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天气的反复无常.以及孩子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弱,经常就有孩子发烧。孩子发烧后,家长的处理方法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误区:误区一.孩子发烧是因为感冒了;误区二,孩子吃的药基本通用的;误区三。药不见效就换药:误区四.发烧后要多捂捂。为了避免更多的家长走入误区,我们应该对“发烧”这一常见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