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149跨区域教育联盟"于2019年12月成立,在西南大学深度学习研究团队的指导下,对标新时代优质高中教育的新内涵,聚焦于智慧教育生态培育,增强高中优质发展核心力量,有序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构建了联盟智慧管理平台,形成了联盟发展的大数据汇聚与分析体系,凝练了"三师"融合发展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增强了公共危机突发时教育教学的应对能力,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智慧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发挥其真正的效能,使之成为一种良性循环教育模式,智慧教育生态培育不可或缺。智慧教育的生态培育应当把握以下几个要素:理论层面的专家引导力、学校层面的领导力、教师层面的专业力、学生层面的学习力以及数据层面的资源建设力。这五大要素是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的关键因子,每一个要素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教育的时代使命,是新时代教育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政策文本解读与实证数据分析以及对其文化内核、心理认知与表现场景重新划分,从生态情怀、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三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文明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智慧、生态情怀与生态实践。其中生命态度、地方认同、生态实践成为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影响变量。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提升学生生态情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特色校建设,提升学生地方认同;开通可持续成长家长大讲堂,提升学生生存技能;举办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国际会议,讲述与传播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故事。  相似文献   

4.
时代篇章翻新页,智慧教育已然来临。在开创教育新局的大军中,有一支举旗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的队伍携手奋进前行,那就是由四川省内1所领航高中学校、4个区域的8所中学组成的"149"跨区域教育联盟。"149教育联盟"的组建,是自主需求与行政安排下的"两相情愿",是学习研究、改革实践、创新奋进的"三维同构",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试水结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互联网+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功能进化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知识共享理念、知识生成与交互理念、精准个性化与智能化理念等主导的教育应用软件系统及影响"互联网+教育"技术环境发展的路径与功能特征,介绍了六个体现智力共享、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变革等蕴含"互联网+教育"推动创新发展特征的案例。本文从颠覆性技术是推动社会形态变迁的动力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社会形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生态的观点,界定了智慧社会是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融合的社会,明确提出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相融合指向人的智慧启迪与培养的智慧教育时代是教育的第三次革命的认识。结合"互联+教育"现象所表现出的教育变革特征,结合未来发展走向,本文提出学习环境工程学会成为教育学二级学科,教育管理学将融入监测预警、干预调控、精准决策等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的趋势。本文还特别强调了动态学习组织将替代班级授课制,传统的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要素结构会被多元化改变,学校的虚实融合无边界的发展趋势以及学习者精准画像对教育评价体系的挑战及其对教育学理论继承、发展、创新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大数据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培养理念入手,剖析了智慧教育对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对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与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智慧教育带来教育资源融合与管理的"俯视";智慧教育促进"自适应"教育的大范围推行;智慧教育带来"产、学、研"的深化合作与发展。基于智慧教育理念,高校教育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第一,将智慧教育理念融于高校"产、学、研"融合之中;第二,建构智慧课程学习管理平台,促进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高;第三,以智慧方式促进学习者"自适应"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南阳市以市、县(区)、学校三级互联互通为基础,打造统一标准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数字化校园融合升级,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创新,推动“三个课堂”“自适应”学习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健全优质资源体系,提升服务供给智能化水平,构建教育数据分析中心,协同完成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有效构建了南阳市智慧教育“云+端+资源”三位一体新型智慧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8.
智慧教育不仅是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智能时代教育的全面转型与变革。文章结合智能时代的三大发展趋势:即人机物三元融合、主动智能服务与人机结合的分布式认知,从基础环境、智能形态、培养模式、教育生态、育人目标五个维度提出了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所在,包括拥有主动智能的教育环境、人机协同的教育智能、大规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虚实融合的教育新生态和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面向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实践落地,提出了三点关键建议,包括建立数据无缝流转的生态体系、推进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创新、高度重视专业性的教育服务,期望为智能时代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应用启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世界教育范式的发展经过了灌输式教育、团丁式教育和生态式教育三个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式教育及生态智慧的本体论探讨,在儿童心中恢复世界的神圣、神奇与神秘,守护儿童对世界的敬畏与感恩,借助于儿童与天、地、人、神的对话与融合,存养儿童的神性智慧.  相似文献   

10.
"149教育联盟"各成员校基于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理论以跨校学科节为载体,本着"广泛参与、助师成长、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学校层面开展了系列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推动学校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期,高校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把生态素养的培育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有规律的教育目标。国内学界的诸多研究已经从宏观的视角确认了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在生态素养培育过程中的责任。文章从生态教育的视角进行微观的生态教学设计,用生态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融合语言教学与生态价值观,把顶层架构的生态素养培育下沉到真实的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A5):9-10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长沙就是要以"人人通"为抓手,推进一个"融合创新、交互共享"的中小学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称"人人通",是一个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网络学习的基础平台,打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载体,促进学习方式变革。通过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就是要形成与当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教育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标准的智慧教育环境建设、基于"人人通"平台的数字资源开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人人通"的智慧教育治理、基于融合创新的教育教学能力提成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要加强平台建设、要出台标准体系、要注重项目推动。实践中要求推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构建智慧教育云平台中心、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圈、以公共服务推动学校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圆满成功,充分彰显了教育战“疫”的中国智慧,研究认为教育战“疫”之中国智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制度智慧,即以教育制度优势为照明弹,点亮教育战“疫”主阵地;二是中国政策智慧,即以政策为指挥棒,为教育战“疫”整体规划提供指导;三是中国方案智慧,即以实施方案为冲锋号,指挥教育战“疫”由规划冲向实践。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智慧的传承接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优势,有效筑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和理念根基;二是用实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势能;三是聚焦师生数字素养培育问题,科学制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配套政策;四是关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分层设计教育数字化的整体转型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网络》2018,(11):81-81
为广泛交流和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中国教育网络》杂志决定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泰克教育集团共同举办教育信息化应用征文活动。本次征文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各地中小学校及教育机构。作品题材要求围绕"信息技术对未来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影响、智慧校园与智慧教育建设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网络》2018,(10):81-81
为广泛交流和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中国教育网络》杂志决定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泰克教育集团共同举办教育信息化应用征文活动。本次征文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各地中小学校及教育机构。作品题材要求围绕"信息技术对未来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影响、智慧校园与智慧教育建设实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一生成功的根本,教师素养是这一"根本"的"根本"。教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关节点,教师的核心素养观、核心素养教学与课改思维是造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素养。在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的育人思维、教育视野、工作方式、课堂角色悄然进入激变期,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教育目标调适势在必行。面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使命,我国教师教育必须致力于造就四类教师,即"真人之师""生涯之师""超能之师""实践之师"。  相似文献   

17.
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是一所三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学校遵循"培育阳光生命,奠基智慧人生"办学理念,立德树人,锻造优秀教师队伍,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智慧课堂""智慧教育"美丽学校,闯出一条全面、常态化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扩大了教育发展的边界,对教育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明确"149教育联盟"建设的定位与价值,在联盟校间创设技术、教育与社会融合发展的教育新生态,并且实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通过深入联盟学校调研与实践,从四个方面总结经验,即推动各联盟校的教育服务管理互联互通、搭建共生课堂、教师培育实现发展共同体、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最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我国教育联盟的发展提供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生态教育背景下的环境,是指以开展生态教育为特征的幼儿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态课程建设,让幼儿在与环境"共生"的过程中,增强生态意识,形成生态道德,培育生态智慧,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幼儿园户外场地、设施与设备、墙壁与地面、区角与材料等因素。目前在凸显生态教育特色的幼儿园中,环境创设普遍关注静态美。比如在幼儿园的大厅里设置几棵枝  相似文献   

20.
伴随智能时代数字与智能技术进一步的深度耦合,传统的以硬件和技术为核心的建设思路已不适应智慧教育区域融合贯通的发展需要,智慧教育亟待转型。目前,智慧教育转型主要面临急需实现多维度跨界的融合渠道、保障数据智慧化无缝流转的内驱力系统、构建各要素链接的生态体系三大现实诉求。基于生态视域可以实现智慧教育转型的四个层次,即智慧环境从平面支撑化向沉浸生态化转型、智慧素养从“人—机”协同化到“物—人”协同化转型、智慧融合从数字化驱动向数智化驱动转型、智慧人才从知识智力化向知识智慧化转型,可以通过打造沉浸生态化的智慧环境、提升物人协同化的智慧素养、创设服务教育全生态的智慧融合、构建生态化智慧人才生长模型等实践路径满足三大诉求,最终促成智慧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