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增设“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演示实验沪闵行鲁汇中学(201112)程彩宜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1.在广口瓶里放入几小块碳酸钙;2.在干燥管球部装满过氧化钠;3.按上图连接好实验装置;4.点燃烧杯D和烧杯E中的蜡烛;5.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盐酸。三...  相似文献   

2.
装置如图:1.广口瓶2.分液漏斗3.燃烧匙4.小烧杯5.橡皮塞说明:中师化学教材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讲硝酸的性质时;做铜跟稀硝酸反应时用的是塑料袋封住试管口,并说实验现象是产生一种无色气体一氧化氮.但实验的真实现象却是产生红棕色的气体,这是由于一氧化氮能迅速眼封在试管中的氧气结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的结果.为了看清一氧化氮的真正面目.笔者设计这种装置.原理:(l)利用红磷在广口瓶中燃烧除去氧气.(2)利用稀NaOH除去产生的白烟(P。O。)·(3)利用瓶中气压低于大气压将稀硝酸注入小烧杯.操作:先在广口瓶中加…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取硬质玻管或无底的坏试管一支(玻管的长度略大于烧杯高度),大的滤纸一张在中间挖一个玻管口径大小的孔,套在上述硬质玻管或坏试管的一端,粘牢,做成一只上部巾纸组成、下端由玻管组成的漏斗,把白铁片弯成三个阶梯.二.实验装置图:三.实验过程:点燃三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三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人大烧杯中,然后再把特制的漏斗放入烧杯,向漏斗里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四.实验时的注意点:1.纸漏斗下端管口应靠着杯壁放下,末端试管口接近杯底,随着二氧化碳的倒人,将漏斗慢…  相似文献   

4.
重点难点热点 1.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间接加热的反应容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2.常用实验仪器:存放仪器有广口瓶、试剂瓶、滴瓶:加热仪器有酒精灯;计量仪器有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取用仪器有镊子、药匙、胶头滴管;分离仪器有漏斗;夹持仪器有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其他仪器有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  相似文献   

5.
中学化学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主要仪器是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在进行氯气的性质教学时 ,需要持续产生大量的氯气 ,若采用上述仪器组成的装置进行实验 ,随着反应的进行 ,烧瓶中水分渐多 ,加入的浓盐酸变稀 ,往往实验未结束 ,反应即已停止 ,中途需更换烧瓶中的药品 ,造成装置中的氯气大量逸出 ,污染环境 ;或实验已结束仍在产生氯气 ,反应无法控制。我们通过改进实验装置 ,可克服上述缺点 ,效果理想。1 实验装置图 1A 分液漏斗 B 带支管的双通管 C 具支试管D Y形管 E 集气瓶 F 烧杯 K1K2 活塞①浓盐酸 ②氯…  相似文献   

6.
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改进1.反应装置图Ⅰ具支试管Ⅱ红色气球Ⅲ蓝色气球Ⅳ10ml刻度自制加液漏斗1.1mol/L盐酸2·0.1mol/L盐酸3.大理石2.实验步骤(1)在两个具支试管的支管上各套上一节橡皮管,分别扎上两个红、黄色气球,在橡皮塞上插好带10mL刻度的自制加液漏斗,固定在同一铁架台上.(2)把4小颗大理石分别放入两个具支试管中,塞好橡皮塞,在漏斗中再分别倒入10mLlmol/L盐酸和10mL0.lmol几盐酸.(3)同时打开活塞,让10mL盐酸全部流进反应器中之后,关掉活塞,观察现象.3.实验现象(1)放入lmol/L盐酸…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用品500mL广口瓶(代替集气瓶);与广口瓶相匹配的双孔胶塞(带长、短玻璃导管,见实验装置图1所示);两个250mL烧杯;两段长约120if的直角玻璃导管;四段长约501。1111的橡皮管;三个橡皮管夹;Y型玻璃导管;三段长约30fill的蜡烛;长约200Illlll、宽约10。。的薄铁片;系有三个枣粒大小脱脂棉团的玻璃棒(见实验装置图H所示):紫色石蕊试液;火柴等.二、实验装置(见图示11)三、实验方法1.实验准备①气体收集如图1所示,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用带火焰的木条(火柴棍)或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在广口瓶双孔胶塞的短…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第二册(甲种本)所安排的H_2O_2分解的实验,反应是在试管中进行,直观面太小,我改进了该实验,使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增添很大的趣味性。一、装置图二、操作步骤和现象 1、在分液漏斗里加入50毫升10%H_2O_2溶液,在平底烧瓶里装入200毫升水(水中加少量红墨水)。按上图把装置连接好。由分液漏斗向广口瓶里  相似文献   

9.
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材中,氨的扩散实验是用于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实验,但按教材图示进行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仪器设备不全,药品用量大,易造成空气污染,获知面不广。为弥补以上不足,笔者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1实验用品100mL烧杯1只、15mm×150mm试管5支、带橡皮塞的导管2根、10mL量筒1只、胶头滴管1支、酚酞溶液、浓氨水、蒸馏水20mL。 b.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c.在A,B试管内分别倒入5mL烧杯中的酚…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物》新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种子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演示实验,按课本中装置操作得将广口瓶上的瓶塞换上双孔瓶塞,既麻烦又影响实验效果。根据实践我将原装置作了如下改进。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 实验操作实验前3~4d在广口瓶中直接萌发种子,盖紧瓶塞,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水止皮管夹夹紧乳胶管,以防二氧化碳渗漏,置于30℃左右恒温箱内。操作时,先向分液漏斗内加水,打开乳胶管上的夹子,再将活塞打开,试管内蓝色BTB溶液很快变成黄绿色。实验现象出来后,立即用皮管夹夹住乳胶管以便于下个班级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初三化学第八章演示实验8—13将水加入浓硫酸的实验(“人教版”新编教材),按课文要求,操作现象不明显,而且分液漏斗安装的高度不合理,与过滤操作中漏斗要紧靠烧杯内壁有矛盾,学生即使看到液滴飞溅出来,也不认为是放出热量的结果。所以,找们将演示实验作了适当的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l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附图。2实验操作1.用滤纸围绕5O0mL烧杯的内壁一半,然后在50mL烧杯中加入25mL浓硫酸,在大烧林口盖一块插有分液漏斗的泡沫塑料板。2.在分液漏斗内盛25mL左右水,将水滴入浓硫酸中,可观察到有大量的热放出,烧杯四壁…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教材心、修水第一册第103页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只简要地介绍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用途,没有设置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加深对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理解,在教学中,可增设下面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附图。操作步骤]向广口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碱金属一章时,有关过氧化钠的性质和应用介绍了很多,特别是在应用中着重讲述了过氧化钠可作为供氧剂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剂,但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是怎样的呢?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以下实验.一.过氧化钠与于燥二氧化碳反应1.操作步骤:(1)在一干燥的项质试管(Ill)中装入sg过氧化钠固体,立即塞上带双孔导气管的塞子,导气管上用橡皮管连接的地方事先用弹簧夹夹持好,以防硬质试管(Ⅲ)内的过氧化钠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2)长导气管一端伸入到硬质试管(Ⅲ)的底部,另一端用像皮管和有支试管…  相似文献   

14.
初三化学第三章的二氧化碳一节中,通过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和不支持燃烧的两点性质。可是演示此实验由于受风、仪器容积甚至人的呼吸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实验的失败。为此,对实验装置作了改进(附图),将高橙瓶从口部约70mm处截下,把直径20mm、长200mm的底部破裂的报废试管从口部约130mm处截断,然后在火焰上把断面烧光滑(或磨光滑),将此管口部插入截下的高橙瓶口,即做成一个漏斗。实验时,把毛玻璃片取掉,迅速将集气瓶倒立于漏斗中,使二氧化碳沿漏斗流入烧杯底部,能明显地观察到烧杯底部的蜡烛先熄灭,以说明二氧碳比空气重。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装置巴东县第二中学田宗学(444324)在高中《化学》必修课本第4章碱金属第2节钠化合物这一教材中,关于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在课文中只做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演示实验,而对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取氧气,也只用了一个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6.
1实验材料铁架台、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小烧杯、酒精灯、多孔隔板、塞子、稀硝酸、铜片2实验过程及现象a.如图1连接装置。b.将稀硝酸加入小烧杯,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将铜片放入U形管的多孔隔板上。c.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硝酸,当加入的稀硝酸液面刚好超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时,停止加入并立稀硝酸小铜片多孔隔板图1实验装置即关好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d.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边上升,右边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e.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生成的气体在液柱作用下被压进…  相似文献   

17.
氨跟酸的反应,在教科书中通常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使这两根玻璃棒接近,同学们只能观察到玻璃棒上有大量的白烟产生。这种白烟是氨水挥发出的氨跟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化合所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铵晶体。但是氯化铵晶体却往往不易观察到,这与蘸取的浓氨水和浓盐酸的量有关。笔者通过实践组成连通装置,该仪器装置简单,使得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1实验装置及药品如图1所示,广口瓶125mL2只,分别为A,B,集气瓶125mL1只为C,皮唧一个、250mL烧杯1只、普通漏斗1只、带玻璃导管的双孔胶塞…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一化学课本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在讲解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只给出了化学原理:2Na2 O2 2CO2 =2Na2 CO3 O2无演示实验,因而讲解时缺乏说服力,学生无感性认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实验用品仪器:5 0mL广口瓶(2个) ,双孔塞(2个) ,导气管,橡胶管,(大肚)胶头滴管,分液漏斗,洗气瓶,二通管。药品:0 .2mol·L- 1稀盐酸,石灰石,过氧化钠约10 g ,浓硫酸,木条,小气球。2 .实验步骤(1)按附图所示连接好实验仪器,放入石灰石和稀盐酸。另取一小气球,内盛适量…  相似文献   

19.
一、实验内容1.阿斯匹林小实验首先取约1/5片阿斯匹林置于一支15×150mm的试管中,在其中加入2毫升0.1mol/L的FeCl3溶液,加热至沸,并煮沸约半分钟.实验完毕,将反应混和物倒入一个盛有30mL水的50mL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匀,可见溶液呈紫色.再取一片阿斯匹林,将其放入一支20×200mm的大试管中,在其中加入5毫升蒸馏水,加热煮沸,不久阿斯匹林片即溶解.在大试管中再加5毫升蒸馏水并摇匀,将溶液平均分装于A、B、C三支试管中.此时,在A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水,振荡,溶液立即呈蓝色;在3支试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可见高…  相似文献   

20.
所用的仪器有:分液漏斗、广口瓶(250m1)、燃烧匙(内垫石棉或沙子)、橡皮塞、导管、烧杯(500m1)、药匙、镊子、小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