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部首"de含义     
近来笔者查阅了一些比较常用的字典、词典,觉得"部首"词条的内容值得商榷.且看这些字典、词典对"部首"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我对贵刊1993年第二期刊登的福建省建宁县实验小学孔连根同志的《偏旁与部首相同吗?》一文中提出的“‘叛’字有偏旁而没有部首”的说法有些不明白。因为孔连根同志说:“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字形特点,为了便于查检汉字而设的。”可见,部首是查字典的依据,即使我们有时用“数笔画查字法”去查一些生字,也不是因为这些生字没有部首,  相似文献   

3.
汉语字典和词典(为行文方便,行文中一般用“词典”这个名称,只有引用书名时,才区分“词典”和“辞典”)有多种检索法(如音序检字法、笔数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等),可供在不同情祝下检索字、词之用。这些检索法各有优  相似文献   

4.
<正> 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说文解字》等工具书内的注释中,有许多的“”字,几乎每一页、每一行都有好几个“”字。 要弄清“”字的音义,当然还必须从字书里去查找。可是,既不知读音,音序字典无法使用;笔划号码是很明确的,但查遍用号码检索的字典、词典都查不到;查部首的工具书虽多,但在“大”字和“一”宇部首里仍查不到;各种字、词书所附的难字检  相似文献   

5.
字典和词典都是学习语文的工具书。字典以单字为收集的对象,主要说明单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词典以词语为收集的对象,主要说明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字典和词典的种类很多,下面着重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字典和词典。 一、《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一九七一年修订版)所收单字,包括异体字在内,共计8500个左右,收复音词、词组3200条左右。字典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字音节。书前附《汉浯拼音音节索引》,供按音查字之用。另有《部首检字表》,供按部首查字之用。 使用这本字典时,先要看看前面的《总目录》《凡例》等部分,以便对字典整体有个大概的了解,熟悉字典的编排体例和检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从古到今一直作否定副词。我国第一部按部首排列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不”为:“鸟飞上翔不下来也。”根据这一本义,以后的字、词典,直到《现代汉语词典》都收有表示否定意义这一义项。然而,“不,能当语助词,无词汇意义”这一义项却被一些字、词典的编纂者遗忘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疏忽。例如,《康熙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新华字典》都没有收这一义项。《说文解字段注》也未注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问:怎样分别使用“偏旁”和“部首”?(东林)答:我们知道,汉字字典中有一种“部首检字法”的字典。在这种字典中,把凡有相同部分的字都放在一起,叫做一部。同一部字的相同部分,或是笔画,或是能独立的  相似文献   

8.
释疑台     
问题一:是“横折”还是“横折钩”?近日,我们几个语文老师遇到了一点困惑:如“回、因、困”等字的第二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呢?课本上的字明明白白的都是“横折钩”,可我们的书写习惯都是“横折”,是我们错了吗?答复“:回、因、困”,第二笔应该是“横折”。根据:(1)可以通过用法来确定。“囗”和“冂”分属于两个不同部首,“囗”字作为部首,名为“国字框”,我们无论查阅哪一部、哪一种字典(或词典),都会发现“囗”部结构十分固定,即总是三笔完整地组合在一起作为部首的,从来没有分开;属于这个部首的字,全是“全包围”结构,“回”“因…  相似文献   

9.
部首查字法     
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就需要找字典公公帮忙了。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的部首查字法,就是通过一个字的部首在字典里找到这个字。第一步是提取部首。我们可以通过分解汉字结构找到它的部首。汉字结构一般分———左右结构,如:海明红上下结构,如:宝芳忘包围结构,如:国边区哪一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查。如“柳”,部首是“木”,部首是4画。我们先在“部首目录”里找到“木”,可以看到后面对应的是数字“57”(图1)。这表示从“检字表”的57页开始,可以找到以“木”为部首的汉字(图2)。“柳”除部首外还有5画,我们可…  相似文献   

10.
学习汉语的人,都会查汉语字典;学习英语的人, 都会查英文词典。使用过这两种字典的人都会发现,查找一个汉字的速度要远远落后于查找一个英文单词的速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汉字的部首没有规范化,汉字没有信息化。本文通过对汉字部首规范化的讨论,找到了一种汉字信息化的方案,从而产生了一种中文字词典全新的汉字排序方法。新的排序法将会使中文字词典的查字速度像查英语单词一样一翻就到。更重要的是它将推动中文信息领域的设计、科研、教学和出版等工作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多部首字的检索,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种复杂性具体表现在——一、有些多部首的字,几个部首都能检索到要查找的生字。办法多了反而没有了办法,中学生因之而犹豫。如“前”字,计有“丷”“月”“刂”等三个部首。《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能通过“丷”与“刂”部查到该字;再如“电”字,《新华字典》同《现代汉语词典》都能由“乙”部“田”部检索到它。这  相似文献   

12.
学习汉语的人,都会查汉语字典;学习英语的人,都会查英文词典。使用过这两种字典的人都会发现,查找一个汉字的速度要远远落后于查找一个英文单词的速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汉字的部首没有规范化,汉字没有信息化。本文通过对汉字部首规范化的讨论,找到了一种汉字信息化的方案,从而产生了一种中文字词典全新的汉字排序方法。新的排序法将会使中文字词典的查字速度像查英语单词一样一翻就到。更重要的是它将推动中文信息领域的设计、科研、教学和出版等工作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偏旁”与“部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旁”与“部首”常连在一起讲 ,但它们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很容易混淆。“偏旁”是由笔画组合而成的构字的基本单位。汉字中绝大部分的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搭配而成的 ,结构不同的合体字 ,它的偏旁位置也不同。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内外结构的字就分别有左右、上下、内外两个偏旁 ,如“品”字结构的字有三个偏旁。“部首”是偏旁的一部分 ,是偏旁中表示意义的形旁。它具有归类字形的作用。因在字典、词典中把这些表义形旁列为同部的首字 ,所以叫部首。如“峰”字 ,有左右两个偏旁 ,“山”是这个字的形旁 ,是“山”部一系列字…  相似文献   

14.
汉字     
一、知识概要   (一)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二)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会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使用字典、词典,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汉字     
一、知识概要 (一)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二)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会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使用字典、词典,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里,字和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字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不是一个词。由于字和词的区别,于是也就有字典和词典的区别。然而中国古代讲形、音、义的辞书,其中不少既解释单字、也解释复词,实际上“字”与“词”的概念没有确分。直到清代《康熙字典》始采用“字典”之名,到了近代又出现了“词典”这一名词,“字典”和“词典”才相对地有了界限。我国现代的字典,有时也兼收语词;词典一般也以单字的词头,“字”、“词”之间,仍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是各自的  相似文献   

17.
历岗 《小学语文》2009,(11):43-43
问:有些字在字典的检字目录里归入两个部首,如,“和”字,既归入“禾木旁”,又归入“口字旁”,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工具书就是搜集材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读者解难释疑时查考的一种图书.它是人们学习、工作、科研人员查阅资料进行科研和撰写论文必不可少的工具.工具书数量宏富,种类繁多.本文仅就读书治学经常接触到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特别是中文工具书,按其功用特点分八类来谈.一、字典、词典.字典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词典是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用法的工具书.字典和词典是人们看书学习,阅读古籍,研究语言文字学等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喻之为识字的“不语先生”,学习的“良师益友”,读书的“案头顾问”,治学的“得力助手”.常用的字典有《新华字典》、《同音字典》,词典有《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新华词典》.查检普通综合性词汇的词典有《辞源》、《辞海》等.与《辞海》性质相近的还有两部规模更为宏大的综合性辞书,一部是《汉语大字典》、另一部是《汉语大词典》.解决古代汉语字、词上的问题除利用一些综合性的字典、  相似文献   

19.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查字典     
《小学青年教师》2008,(2):15-16
1.“秉烛夜游”的“秉”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秉”字有两种解释:①拿着,握着;②古代容量单位。应取第()种解释。2.“黏稠”的“稠”,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3.按部首查字法,“索”字可以查。在《新华字典》中“魅”字大概在字典正文的(前面、中间、后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