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小朋友们,吴老师带来一个大盒子,你们猜猜,盒子里面有什么呢?生:里面有东西。师:你猜对了,里面有许多许多的球。老师想请小朋友到前面来摸一摸,可以吗?生:(齐)可以。(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来闭着眼睛摸球,摸了两次都是橘黄色的)师:如果再摸下去,想一想,会是什么颜色呢?生:是橘黄色的。(后面的小朋友又摸一次,果真是橘黄色的)师:如果再摸下去呢?生:还是橘黄色。师:你们猜一猜,老师在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生:橘黄色的球。师:球都是橘黄色的,这是你们的猜想,咱们看一看是不是这样。(让前面的小朋友把球一一掏出来,结果全是橘黄色的)师:这说…  相似文献   

2.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兔子、小猫等小动物的图片、资料。)师:同学们,今天我带了一个神秘的宝盒,里边装了一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师:我想请一位小勇士上来把手伸进盒子摸一摸,然后再告诉大家是什么,好吗?(师请一名学生上台摸一摸。)师:告诉大家,它是什么?生:兔子。师:你没有看,怎么知道是兔子呢?生:我摸到它身上有软软的、暖暖的毛,还有长长的耳朵。师:从盒子中取出小白兔,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小白兔(板书课题:小白兔)。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兔子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学生观察一会儿后,教师让学生发言。)生:有红眼睛,四只腿,还有…  相似文献   

3.
摸一摸,口述见闻感受师(:拿出一个布包)同学们,在包里我给大家准备了几件礼物,我们不打开它,应怎样判断包里的礼物呢?生(:齐)用手摸!师:好吧!现在我们来“个礼物大放送”,我找几名同学来摸一摸包里的东西,摸到哪件,就把哪件送给他。生(:兴奋地)耶!师:给摸礼物的同学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边摸边说出你的感受,然后判断这件礼物是什么,最后取出礼物验证自己的判断,好吗?其他同学要注意观察摸礼物同学的动作、表情、语言。(生争先恐后地要摸礼物,也有一些同学不愿摸)师(:询问未举手的同学)你为什么不举手?生:我担心里面有蛇。(生笑)生(:高兴地跑到…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数字游戏吗?(生:喜欢)老师在这张纸里写了1个数字,你们猜一猜,是哪一种数字?(生猜: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师:谁猜得对呢?(揭示并板书答案:分数)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生:知道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生:我还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师:那么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生:分数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生:分数有什么作用?师:(小结)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真不少,这些问题在今天及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弄明白的。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学…  相似文献   

5.
观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庐山的云雾》(苏教版第六册)一课的教学录像,于老师课堂上那种“实在,有趣”的教学风格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一、审题激趣阶段(教师现场板书课题并请教学生这几个字写得漂亮不漂亮)师:看了这个课题,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老师随手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师:同学们,这几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生:让我们自…  相似文献   

6.
案例内容《用数学》练习课(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1~22页练习四3~7题。)案例描述〔片断一〕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老师想通过口算比赛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敢试一试吗?(生:敢。)请翻开课本第21页第3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开始。(约1分钟后,老师喊停。)师:你们做了几道题?生1:我做了5道题。师:这是一条信息。(板书:已做)没做的有几道题?生1:没做的有7道题。师:这又是一条信息。(板书:没做的)一共有几道题?生1:一共有12道题。师:这是第三条信息。(板书:一共有)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条信…  相似文献   

7.
正调查:还原事实关注细节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今天开心吗?生:开心!师:怎么知道的?生:表情!生:笑!师:笑有很多种。一种真的是很高兴,开怀大笑;一种是苦笑。你看我的笑是什么笑呢?(生迷惑不解)师:猜不出来了?最近老师有点烦。昨天晚上七点多,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们学校的庄老师打来的,电话里面她不停地在哭。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想了解吗?生:想!师:为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老师先进行了调查,并且做好了记录。这儿有几份记  相似文献   

8.
敖小英 《江西教育》2012,(11):37-38
<正>【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生(齐):知道!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笑)不敢说是吧,看我来写。(师在黑板右侧认真板书:于永正)师:那你们想怎么称呼我?生(齐):于老师。师:有别的吗?生:我想叫您于爷爷,因为您很慈  相似文献   

9.
一、创境导入,认识小水珠师:同学们,愉快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开始了。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多媒体演示小水珠)。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生答小水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水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吧!(板书:生活中的水)二、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占有量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地球仪。师:那么你们知道地球仪上哪种颜色代表水,哪种颜色代表陆地吗?生:蓝色代表水。生:青、黄、绿等颜色代表陆地。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地球上是水多还是陆地多?生:地球上水多。三、认识水的作用师:是的,地球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二都是水。课…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件“宝贝”,你们猜是什么?(老师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向纸箱子里摸“宝贝”)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1.猜电视节目。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课件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评]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师:“新闻联播”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生:晚上7时。师:你们都同意吗?(生齐:同意,师板书:晚上7:00)电视画面上是这样写的吗?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老师提着一个纸箱到教室。)学生自念: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向右静息好,等待老师把课上。(老师将纸箱放到讲台上。)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评:对未进行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将行为要求“儿歌”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2游戏导入师唱:现在邀请一个人,现在邀请一个人。生对:老师邀请哪一个?老师邀请那一个?师答:老师邀请贾永仪,老师邀请贾永仪。(学生自豪快速走上讲台。)对唱:同学要我干什么?同学要我干什么?生对:我们请你开火车、摸一摸、唱首歌......。师:我听出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需要,我请要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说说理由。(请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学生唰唰地举起小手。)生甲:昨天,我们开的车,今天再开火车就不好玩了。师:甲同学是从游戏的新鲜性想到要摸一摸,有道理。生乙:好久都没有做摸一摸的游戏了,我很想摸一摸。师:把自己喜欢做的事,让给同学做,很大气,真不错!生丙:我看到老师提了一个箱子进教室,我想知道箱子里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请她帮我摸一摸。[评: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歌”形式自然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又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因素。]3感知...  相似文献   

13.
课堂再现师: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只要一提起它,同学们可能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可爱的动画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我知道这个地方是迪斯尼乐园。师:对,这个地方就是令全世界男女老少都心驰神往的迪斯尼乐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与迪斯尼乐园有关的。看老师写课题。(板书:最佳路径)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课题。生:(齐读)最佳路径。师:课文预习了吧?那我选几个生字来考考你们,怎么样?(媒体出示:踩、窄)谁来读?生:(字正腔圆地读)cǎi,zhǎi。师:平舌音、翘舌音,读得真准!奖励你当回小老师,来带大家读一读。生:…  相似文献   

14.
正【片段一】师:词语学得不错,课文读得怎样?下面来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打开课文,这课有7个自然段,标上了吗?谁来读第1自然段?(生读)师:读得非常正确,你让我知道了杭州很美。谁再来读读这段?(生读)师:你让我感受这是个美丽的早晨。听老师来读读。(师示范读第1自然段)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那么这预示着故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生:美好。师:让人满意的结局。同学们,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作者写景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他写景是为了后边的故事发展做铺垫的。谁来读第2自然段?(生读)  相似文献   

15.
一隔影探花,花香初嗅师:同学们好!你们都知道哪些花?知道哪些形容花的词句?(生自由发言)师:真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朵开在心田上的花,这就是——百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板书:?)生:这百合花为什么开在心田上?生: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生:心田上怎么能开花呢?二品读花语,言为心声师:要了解一株花,就要像了解一个人一样,仔细观察其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6.
[案例]活动一:师:(出示一个袋子)袋子中红色的弹珠少,绿色的弹珠多。请同学们猜一猜,摸一颗弹珠,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弹珠。学生大多数回答摸到绿色弹珠的可能性大,摸到红色弹珠的可能性小。教师板书: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师:老师不大相信,你能用实践来证明吗?生:动手摸一摸就知道了。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次上前分别摸了13次,最后完成记录表。师:通过刚才的实践活动,我们证实了袋中绿色的弹珠多,被摸到的可能性大;红色的弹珠少,被摸到的可能性小。这与同学们的猜想是一致的。活动二:师:每位同学的桌上都有个袋子,…  相似文献   

17.
左婧 《教师》2014,(31):78-79
正一、快乐尝试,习作前指导师:(出示一盒奶酪神秘地说)同学们,瞧,我带来了什么?生:饼干。生:牛奶。师:是吗?谁再来猜猜!生:糖果?师:(摇头并板书:奶酪?)我手里的是一盒奶酪。师:现在,我们就用它来做个游戏。小小的的一盒奶酪,谁能吹倒它?(板书:谁"动"了我的)生:(齐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师:注意时间三十秒,方法:吹!谁愿意来试试?(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师:这样吧,我们推荐一个,力气最大,最会吹的——学生推荐班上最壮实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只“魔袋”,里面装有好多物品。请一位同学上来摸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行吗?(一生上去摸,并出示摸出的物品。)师:他摸的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吗?(生:是。)师:摸得很准。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只这样的“魔袋”,里边也装了好多物品,请组长负责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如何使“精心的预设”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出亮丽的风景呢?现笔者结合《长方体的认识》中面、棱、顶点的两个不同的教学片断来谈点想法。片段一描述:(师生共同切土豆,建立概念。)师:(示范切第一刀)请同桌合作垂直地切一刀,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1:切一刀后出现了一个平平的面。(板书:面)生2:摸一摸有粘呼呼的水。(生窃语:那是土豆的汁水)师示范切第二刀,生也模仿着切一刀。师:摸一摸,又发现了什么?生3:又出现了一个面。生4:我还发现了一个角。生5:嗨,我还发现了一条边。师:这…  相似文献   

20.
一、猜字谜,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字谜,你们想猜吗?(出示字谜)师:第一个字谜左弓,右长,打一字,这是什么字?生_1:谜底是张。师:祝贺你,答对了。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字迷:十八子,打一字。这是什么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