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不同保守疗法治疗运动员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膝关节MCL损伤的运动员共72例,随机分为电针+推拿组(对照组)、电针+推拿+康复训练组(实验组),每组36人,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不同组的运动员治疗前后的疼痛、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76%和94%,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45),Lyshol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结合推拿和康复训练治疗运动员膝关节MCL损伤的疗效要优于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周围疼痛及膝关节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排球运动中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肩袖损伤的排球运动员4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康复组,每组2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其中电针一组接肩髃、肩前,另一组接天宗和肩贞,选用电针参数为疏密波,5HZ;康复组进行康复训练;每日1次,1周5次,共治疗6周。评估比较肩关节疼痛视觉量表模拟量表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活动度(ROM)三项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下降,UCLA评分提高,ROM增加(P<0.05)。电针配合康复组在VAS评分及UCLA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康复组(P<0.05),在改善ROM评分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疗法较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排球运动员肩袖损伤后的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疗法治疗运动员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体育医院确诊为肩峰下滑囊炎的88例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无引导注射组(对照组)及超声引导注射组(实验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外展活动度、自觉症状及查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实验组VAS疼痛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觉症状及查体评价的优良率为93%(41/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33/44)(P〈0.05)。结论:超声引导可以帮助更准确定位肩峰下滑囊炎的注射部位,提高了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运动员肩峰下滑囊炎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对福建省若干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研究,对其中36名腰伤运动员进行针灸治疗。在治疗前中后期对运动员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度(ROM)评分及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分析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腰损伤在治疗14D后,慢性腰肌劳损在治疗30D后,腰伤运动员的各项评分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提高,可见将针灸可有效应用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腰伤治疗,能够缓解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症状。治疗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基本恢复,无不良反应。建议:提高腰部力量训练、准备活动充分、重视训练后的恢复工作及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来加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预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9,(8):705-70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过肩项目运动员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疗效。方法 22名SIS过肩项目运动员,随机分成各为11名的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组(实验组)和体外冲击波治疗组(对照组),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调整型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表来评估运动员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研究对象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CM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超声定位法可准确找到SIS运动员的具体病变部位,定位精准后再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后,能有效提高SIS的临床疗效,并且是安全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指标测试和现场询问调查,研究久坐腰痛人群核心肌力特征、肌力失衡及其久坐基本情况,分析久坐腰痛与核心肌力状态之间的关系,为久坐腰痛人群康复策略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使用Torsoline核心肌力测试及康复训练系统。测试久坐人群核心肌力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转、右侧旋转6个运动方向肌肉最大张力状态数据,分析腰痛者与无腰痛者肌力水平差异并归纳其特征。通过现场调查,获取久坐腰痛人群疼痛程度评分(VAS),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数据,并收集久坐人群日常坐姿工作的相关情况,如坐姿时间、工间休息时间、座椅特征等,研究其与久坐人群腰痛的关系。结果腰痛组VAS评分为3.51±0.81, ODI为29.03±7.06。腰痛男性和腰痛女性之间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腰痛组躯干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最大肌力均低于非腰痛组,且存在明显屈伸肌力失衡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性组躯干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肌力明显低于非腰痛组。其屈伸肌力、左右旋转肌力失衡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腰痛组的坐姿时间较长选项人次比例较非腰痛组比例高,工间休息时间长选项人次较非腰痛组比例低。腰痛组选择座椅高度、椅背倾斜度不可调节选项的人次比例较非腰痛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久坐人群腰痛程度多为轻度和中度疼痛。腰痛者工作日平均坐姿时间更长,其座椅无法调节的情况更为普遍。久坐腰痛人群核心肌力下降,且存在屈伸肌群肌力失衡情况,女性更为明显。提高久坐腰痛人群核心肌力,纠正其屈伸肌力失衡是康复的重要策略。对久坐女性腰痛原因及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CTN3 R577X多态性与青少年运动员爆发力素质及其表型指标的关联性,并检验ACTN3 R577X作为分子标记在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上海地区青少年业余体校青少年运动员96名,其中男运动员58名,女运动员38名,根据项目特点分为爆发力组和耐力组;利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采集的DNA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爆发力组运动员进行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指标的测试。结果:青少年爆发力组运动员ACTN3 R577X基因型分布与青少年耐力组运动员(x2=7.289,P<0.05)和对照组人群(x2=6.831,P<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青少年爆发力组运动员的ACTN3 R577X等位基因频率与青少年耐力组运动员(x2=7.498,P<0.01)和对照组人群(x2=7.923,P<0.0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青少年爆发力组男、女运动员中,RR、RX基因型运动员的立定跳远和原地纵跳成绩都要显著性高于XX基因型的运动员(P<0.05,P<0.01)。结论 ACTN3基因 R577X多态性与上海地区青少年运动员爆发力素质存在关联,ACTN3基因 R577X多态性与立定跳远、原地纵跳等爆发力素质表型指标存在关联,ACTN3 基因R577X多态性可以作为青少年速度力量型运动员选材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对赛艇运动员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治疗的110例发生下腰痛的辽宁赛艇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5例,采用核心功能训练联合电针治疗方案)和对照组(55例,采用核心功能训练方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运动员在治疗效果、疼痛程度、核心肌肉耐力水平和测功仪输出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程度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板支撑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测功仪输出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功能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对赛艇运动员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比单纯采用核心功能训练治疗方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瑜伽运动对慢性下背痛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30例确诊慢性下背痛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n=15)及瑜伽运动组(n=15),随后分别进行12周的常规康复及瑜伽运动,并对受试对象康复前、康复后12周末进行RDQ问卷评分、VAS疼痛强度评分及腰背功能的测定、评价。结果:12周后的瑜伽运动组患者的疼痛及压痛测定、腰背功能测定计分明显降低。结论:瑜伽运动对慢性下背痛患者慢性腰背疼痛、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手法治疗运动员急性闲合性软组织损的疗效.方法:运用理筋手法治疗运动员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60例,并与对照组58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70.69%.结论:本疗法对运动员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症状体征、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于昊楠 《健与美》2023,(8):146-148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学观念的认识以及病人对我国医疗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在骨科病人的康复中,运动疗法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已经逐渐成了骨科病人的主要康复手段。文章着重介绍了运动疗法的发展历程,从骨科疾病的角度,阐述了其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以及在骨科康复中的发展,同时为探究运动疗法应用于骨科康复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肌骨疼痛患者6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考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VAS、SF-36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78%显著高于对照组77.46%(2=5.166,P=0.023)。也就是说,运动疗法能有效增强骨科康复、缓解患者肌骨疼痛、降低疼痛递质因子水平、提升临床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关节松动术改善运动员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为运动员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60例踝关节功能障碍运动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康复训练方案为主,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增强关节功能、提高稳定性和肌力,实验组在治疗后2周、4周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关节松动术在运动员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增强关节功能、提高稳定性和肌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振荡调整手法对青少年运动员腰椎小关节紊乱的影响。方法:96例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紊乱”的青少年运动员随机分为手法组49例、对照组47例。手法组以松解手法配合振荡调整手法治疗,对照组以超短波电疗治疗,手法组每次10 min,对照组每次30 min,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测定全部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2次、治疗3次、治疗5次,4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腹部肌张力值变化。结果:手法组治疗3次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手法组治疗5次后,双侧竖脊肌及患侧腋中线/髂嵴与肋弓连线中点的肌张力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对侧腋中线/髂嵴与肋弓连线中点肌张力的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振荡调整手法能有效缓解青少年运动员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atha瑜伽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NLBP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Hatha瑜伽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走罐康复治疗.以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RMDQ)、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尺(VAS)、腰背肌耐力、腰椎关节活动度为测评依据,对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停止治疗6个月后的测定指数进行测评.结果:1)治疗6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Roland-Morris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腰背肌耐力和腰椎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1),对照组耐力和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2)停止治疗6个月后,两组组内各项指标停治前后比较,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VAS和RMDQ评分明显上升(P<0.05),肌耐力和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atha瑜伽、走罐治疗均能不同程度的减缓NLBP患者的疼痛.Hatha瑜伽作用优于走罐治疗,在停治一段时间后,瑜伽更能维持疗效,抑制复发,效果优于走罐治疗.  相似文献   

15.
包蕾  刘卉  高维纬 《中国体育科技》2020,(2):39-45,F0003
目的:描述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日常状况下和完成专项动作时脊柱异常的表现及左右对称性,探讨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以9名艺术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站立位脊柱X光片拍摄,获得脊柱额状面和矢状面的弯曲方向和角度;使用三维摄像方法定量评价运动员完成后搬腿动作和侧搬腿动作时的脊柱活动幅度;运用后伸肌群和双侧屈肌群测试系统对运动员的坐姿躯干后伸和双侧侧屈等长收缩力量进行测试。比较躯干活动幅度和躯干肌肉力量的左右对称性,比较不同脊柱侧凸方向间躯干活动差异。检验脊柱弯曲角度与躯干活动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后搬左侧腿时的活动幅度显著小于后搬右侧腿(P<0.01),对应躯干向左扭转的幅度显著大于向右扭转幅度(P<0.05)。侧搬腿时躯干活动幅度越大对应的躯干扭转角度越大。胸曲角度与右侧搬腿活动幅度角存在正相关(P<0.05),与右侧搬腿躯干扭转角之间为显著负相关(P<0.05),腰曲角度与左侧搬腿活动幅度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右侧搬腿躯干扭转角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肌肉力量方面,胸曲角度越大,3个位置躯干后伸力矩峰值越小。侧屈力量上,运动员绝大多数角度下的右屈力量显著大于左屈力量。胸曲角度、腰°曲角度分°别与不同躯干侧屈角度下右屈力矩峰值存在显著负相关。腰曲角度与左屈0、15°、30和右屈15°位置的躯干左屈力矩峰值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艺术体操运动员躯干两侧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存在不对称,后伸幅度左侧大于右侧,侧屈肌力右侧大于左侧;但这种不对称与脊柱额状面上异常弯曲无明显关系;集中于躯干右侧和躯干后伸动作的训练,可能是导致胸曲变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动力性与静力性核心力量训练在青年羽毛球运动员躯干旋转力量及稳定性的训练效果差异,为其提供针对性训练策略。方法:采用实验法将20名(男女各10名)上海羽毛球队一级运动员随机分配到动力组(n=10)和静力组(n=10)进行12周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等速肌力和生物反馈动作控制测试。结果:(1)干预后,动力组在60(°)/s的等速测试与干预前以及干预后的静力组相比,躯干向左、向右旋转的最大力矩显著增加(P<0.05),平均功率和最大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180(°)/s的等速数据中的平均功率、最大力矩和最大功率指标与干预前以及与干预后的静力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干预后,静力组的60(°)/s和180(°)/s的等速测试中3项指标与干预前、干预后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干预后,最大稳定角度与干预前以及干预后2组对比,动力组在45°、135°、-135°、-45°方向上优于静力组(P<0.05),静力组在0°、90°、180°、-90°方向上优于动力组(P<0.05)。结论:静力性核心力量训练不能显著提升青年羽毛球运动员躯干旋转力量;动力性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升青年羽毛球运动员躯干慢速旋转力量的最大力矩,以及快速力量的最大力矩、平均功率、最大功率;静力性和动力性核心力量训练分别在某些关节角度增加核心稳定性,两者结合是提升躯干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可根据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选择。  相似文献   

17.
非特异性腰痛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病之一,复发率、就诊率较高,也是体育界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症状之一。在很多运动项目中如举重、跳高等很是常见,不仅如此,很多运动员在训练中或者比赛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下背痛的症状。因此,本文就目前临床近年来针对非特异性腰痛的功能评估与运动疗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师和队医治疗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拉提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影响。方法:42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被随机分置于实验组(n=21),给予每周3次,为期6周的普拉提干预,对照组(n=21)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后24h内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疼痛指标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疼痛下降明显;功能障碍指数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F-36中对身体疼痛和精力的影响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拉提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悬吊运动疗法对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患者疼痛及下肢功能的影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测量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下肢功能评分指数(LEFS)、表面肌电(SEMG)和髂胫束(ITB)厚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疗法,可以进一步减轻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并改善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特征及变化规律,为专项力量训练及同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美国CYBEX-Norm770型等速力量测试系统,测评山西省男子举重队7名现役运动员不同角速度下(30°/s、180°/s、)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相关参数。结果:1)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屈伸肌PT/BW随测试速度增加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30°/s→180°/s);在同一测试速度下,右侧伸肌PT/BW显著高于左侧(P<0.05)。2)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F/E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测试速度为30°/s时,右侧肘关节F/E偏低仅为66%。3)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屈伸肌AP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测试速度为180°/s时,右侧屈伸肌AP显著高于左侧(P<0.05)。结论:1)山西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双侧肘关节屈伸肌的肌力发展不均衡,右侧伸肌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显著大于左侧。运动员需要加强左侧肱三头肌、肱肌等伸肌的力量训练;同时在技术训练时,注重两侧肢体用力的对称性,实现双侧肘关节肌群均衡发展。2)未来研究应进一步确定优秀举重运动员AP下降的速度阈值,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