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不同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肺和代谢反应。方法:以8名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站姿运动员进行3min与12min最大运动负荷测试,坐姿运动员进行3次间隔1.5min、3min重复最大运动负荷测试,比较不同类型运动员与在运动后恢复2min、5min和10min时心率(Heart Rate, HR)和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 La)清除率等心肺代谢反应。结果:(1)在越野滑雪站姿测试中,12min测试的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VO2max)、VO2max相对值、HR和通气量(Ventilation Rate, VE)的明显高于3min测试,但两种测试方案之间的氧脉搏(Oxygen pulse, O2pulse)和氧通气当量(ventilatory equivalent for oxygen, VE:VO2)无显著差异(P>0.05),在残奥越野滑雪坐姿运动员测试中,运动员3次试验之间的心肺代谢反应无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间歇性低氧刺激,观察刺激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心率、通气量、摄氧量及定量负荷时血乳酸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刺激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及通气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个阶段,每阶段做两次运动负荷。12名体育系男生在实验室常氧条件下在跑台上采用Bruce方法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间隔3天后进行75%最大摄氧量的定量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9min,定量负荷后立即进行连续7天,每天1h的12%~10%O2的常压间歇性低氧刺激。低氧刺激完成后第二天再次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方案。在极限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前后分别测定心率(HR)、递增负荷至力竭时间(t)、最大摄氧量(VO2max%)、血乳酸(Bla)及定量负荷时Bla等指标。结果:(1)低氧刺激后,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时HRmax增加(P0.01),VEmax上升(P0.01),呼吸商(R)增加(P0.05),t明显延长(P0.05),Bla明显增加(P0.05),定量负荷运动Bla显著降低(P0.05);(2)间歇性低氧刺激后通气阈时,HR、VE、VO2max%、HRmax%均显著性变化(P0.05),其中VE、VO2max%低氧刺激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间歇性低氧刺激,受试者在进行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率在运动后增加,人体通气阈时相对应的心率百分数、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肺通气量均明显提高,这表明人体有氧耐力和极限负荷运动能力均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穿着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对跑步过程中摄氧量以及运动后血乳酸恢复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北京体育大学12名健康男性长跑爱好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进行3次递增负荷最大摄氧量测试,在测试期间随机穿戴不同压力的下肢紧身服和普通运动长裤进行测试。最大摄氧量测试采用METAMAX 3B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根据Bruce测试方案每3 min递增负荷,直至受试者运动至力竭。分别在安静时、运动后1 min、4 min、7 min和10 min 5个时刻测量血乳酸指标。采用Simi Aktisys 3D实验设备进行肌肉震动测试。采用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情况下各项指标的差异。研究结果:运动过程中,高压力下肢紧身服在第二负荷上的耗氧量显著减小(P=0.047),但在其他负荷的耗氧量以及最大摄氧量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差异。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对乳酸最大值以及乳酸消除速率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均能够显著减小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的肌肉震动(P=0.017、P=0.012、P=0.028),并且压力较大的下肢紧身服对肌肉的固定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对一次性高强度跑步运动过程中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有可能在一定运动强度范围内减少运动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下肢紧身服对一次性高强度跑步运动后乳酸恢复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下肢紧身服能够降低肌肉的额外震动,并且压力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能量消耗是周期性速度项目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也是教练员制定年训练量和营养方案的主要依据。旨在探究男子轮椅竞速T54级运动员不同速度下单位距离能量消耗(Cw)的特征,为推进我国轮椅竞速的科学化训练和制定合理的膳食标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招募10名高水平轮椅竞速T54级运动员,年龄(22.90±5.17)岁,体重(59.27±8.31)kg,在室外田径场分别进行1次1 500 m全力运动和逐级递增负荷测试。使用便携式气体代谢仪、Polar心率带、GPSports运动表现追踪系统对受试者每次呼吸的摄氧量(VO2)、心率(HR)、速度和距离变化进行监控。通过全力运动和每级递增负荷测试的总能耗与速度的比值计算出轮椅竞速不同速度下单位距离的Cw。结果:受试者全力运动下的速度为(7.20±0.28)m/s,Cw为0.13 kJ/m;递增负荷测试的Cw从0.09 kJ/m、速度(5.38±0.25)m/s,逐渐增加到(0.12±0.02)k J/m、速度(6.45±0.29)m/s,获得Cw与速度、VO2与速度的指数回归方程,分别为Cw=0.059x...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313名健康成人的心肺运动测试(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ET)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VO2max)随性别年龄的变化,并与国外相关数据比较,了解健康成人心肺耐力,以期为国民体质数据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前成都高新术康诊所2017-2019年CPET的测试者(20-59岁)案例资料,筛选出健康人群,并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后,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VO2max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美国、挪威及巴西等心肺耐力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29到50-59岁年龄段,男女相对VO2max每10年平均分别降低约8%、6%。与美国、挪威及巴西数据相比,男性各年龄段相对VO2max下四分位数均偏低;女性在20-29、30-39岁较低,而在40-59岁年龄段偏高;与50-59年龄段相比,20-29岁女性及男性相对VO2max平均数分别从38.9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在不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心率及心肺耐力指标的变化,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男生20名,普通专业20名为受试对象,受试者在跑台运动上完成递增负荷运动,同时采用Polar心率带监控和气体代谢分析仪测定心肺耐力指标及三轴体力活动监控仪测定能量代谢当量情况。结果:普通专业测试者在第4等级心率达到189.8±4.9次/分钟终止了运动,体育专业在第5等级达到峰值。普通专业试验者运动强度达到13 km/h时VO2max最大。体育专业试验者在15 km/h时VO2max最大。普通专业测试者每等级VT值均比体育专业测试者要低(P<0.05)。普通专业测试者在4等级阶段VE值上升较明显。普通专业MET值均比体育专业测试者高,其中在等级2、3和4阶段普通专业测试者与体育专业测试者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心肺耐力水平、能量代谢当量的高低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及运动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最大耗氧量速度运动时的生理负荷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鹏  刘无逸  向剑锋 《体育科学》2005,25(8):59-61,70
目的:研究最大耗氧量速度(vVO2max)运动时运动员的生理反应,为中长跑训练处方的制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2名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一次最大耗氧量(VO2max)递增负荷跑台测试和一次vVO2max力竭性跑台测试,测试受试者的VO2max、vVO2max、Tmax和tlim。结果:vVO2max持续运动中达到的VO2max和递增负荷测试达到的VO2max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呈高度相关(R=0.857,P<0.01);vVO2max持续运动中,前60%Tmax时间内75%受试者摄氧量达到98%VO2max以上,部分受试者达到甚至超过VO2max。结论:vVO2max是一个有效诱导VO2max产生的强度,vVO2max、Tmax可以作为中长跑训练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普通男大学生心肺适能与肺通气能力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38名,根据不同BMI水平进行正常与肥胖程度分组,测定受试者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每分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VE)、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心率、血压等指标。结果:以BMI水平划分肥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肥胖组男大学生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组;VO2max、VE绝对值高于正常组,但相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V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MVV、FVC、FVC.1%、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肥胖是影响心肺功能的重要因素,高BMI水平男性大学生心肺适能和肺通气能力较低,有氧耐力较差;VO2max、VE、VC的相对值在反映男性大学生心肺适能和肺通气能力方面比绝对值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9.
彭莉 《体育科学》2011,31(7):85-91
最大摄氧量作为运动生理学领域里评价心肺功能与有氧耐力的经典指标,其概念与有关理论在最近10多年备受争议与质疑。总结回顾了研究最大摄氧量的测试方法与判定标准的文献,发现各研究的.VO2max测试方法不一;测试的运动方式、负荷方案仍没有具体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不同测试方法影响.VO2max测试结果。判定.VO2max的指标标准不统一;各研究采用的判定指标数量不一;存在受试者达不到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补充番茄红素对人体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血清及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16名体育学院大二男生随机分为补剂组和对照组,每组8人。补剂组补充番茄红素15mg/d,对照组补充外观一样的淀粉安慰剂,连续补充四周。检测两组受试者在服用番茄红素及安慰剂前和连续服用4周番茄红素及安慰剂后血清总SOD活力、GSHPX活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MDA含量、和红细胞内SOD活力。然后所有受试者均在电动跑台进行一次递增负荷的力竭运动。力竭运动后即刻测试血清与红细胞指标与运动前相同。结果表明:1)补剂组补充番茄红素后安静状态下,血清总SOD、T-AOC相对补充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相对于对照组则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2)一次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后,对照组血清T-AOC及MDA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而GSH-PX则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补剂组血清总SOD和红细胞内SOD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血清T-AOC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而GSH-PX出现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3)补剂组运动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血清总SOD和GSH-PX分别出现非常显著性(P<0.01)和显著性升高(P<0.05),而血清MDA则出现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1)一次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会引起体育专业大学生血清和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进一步加剧。2)通过预先补充番茄红素四周能增强大学生血清和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效抵抗力竭运动中产生的氧自由基攻击,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补充谷氨酰胺对运动引起的免疫机能下降情况的影响。本文以10名田径短跑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平均年龄26 ±3.4岁,训练年限都在8年以上。研究方法为: 1实验设计(1)运动测试安排对10名运动员进行两次测试,两次测试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周,在每次测试前2天,都要求运动员避免大强度的训练, 而且要求每次测试前的1周之内,运动员的训练和饮食安排相同。在第一次测试前3天,做递增负荷运动测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率,在两次测试时,让运动员分别在功率自行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安静代谢率的男子在力竭运动中能量代谢和底物代谢的特征及差异.方法:以聚类法将16名受试者分成安静代谢率高、低两组,利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力竭运动,采用气体收集法测定能量代谢结果.结果:1)高、低两组受试者随着负荷的递增,糖消耗量、供能及供能百分比逐渐增大,脂肪消耗量及供能逐渐减少;脂肪消耗量在100W(33%~50%力竭负荷)时最大,分别为7.6 mg/min/kg、6.4 mg/min/kg(P<0.05).2)在中小负荷强度时,高组受试者糖消耗量及供能低于低组,而脂肪消耗量及供能则相反,糖、脂肪消耗量及供能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3)同级负荷时高组总能量输出低于低组,随着运动负荷递增,脂肪供能下降水平及下降时机有明显差异.结论: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高、低两组受试者能量代谢特征及变化与运动负荷的递增、身体对能量输出需求一致;高组受试者有氧运动能力相对较强;而低组受试者对糖供能的依赖性较大;高组受试者氧化脂肪的能力更强,能量利用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I)和生长激素结合蛋白 (GHBP)是了解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 IGF)轴变化的主要指标。研究测定了青春期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和普通对照组安静时和短时间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即刻血清 IGF- I和 GHBP的浓度。结果显示 :运动员安静时血清 IGF- I和 GHBP浓度与普通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运动员和普通对照组短时间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血清IGF- I和 GHBP浓度较运动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 (P>0 .0 5 ) ;运动员血清 IGF- I和 GHBP的浓度对短时间递增负荷力竭运动的应答和普通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可见 ,长期有氧耐力运动并未改变青春期少年 IGF- I和 GHBP的分泌 ,具体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学领 《体育学刊》2016,(4):122-126
观察短期冲刺间歇训练对运动员运动中肌氧含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将3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EG,n=15名)和对照组(CG,n=15名)。CG运动员正常训练,EG在正常训练基础上每周进行2次冲刺间歇训练,实验周期为4周。分别于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有氧运动能力;30 s 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监测高强度间歇运动实验中(反复5次30 s Wingate实验,间歇期4 min)股外侧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EG受试者递增负荷实验时的最大摄氧量和最大有氧功率升高(P<0.05),1次Wingate实验时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增加(P<0.05),间歇运动实验中氧合血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肌红蛋白以及组织氧合指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均显著性升高(P<0.05),血红蛋白总量无显著性改变(P>0.05);CG受试者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短期冲刺间歇训练改善了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以及间歇运动时外周骨骼肌的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ⅡT)与中强度持续训练(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中国超重或肥胖人群干预作用的有效性。方法:在中英文电子数据库中检索2017年12月之前所有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并对参考文献进行相关文献的补充检索,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合并效应量。结果:研究共纳入13篇研究,HⅡT组和MICT组分别纳入214例和208例成年超重或肥胖患者。结果显示:HⅡT降低超重或肥胖患者体脂百分数[WMD=-1.23(95%CI=-2.31,-0.15),I2=68%]及提高最大摄氧量(VO2max)[WMD=1.02(95%CI=0.14,1.90),I2=0%]的能力优于MICT;而HⅡT和MICT对体重、BMIBody mass index)、瘦体重(LBM,Lean Body Mass)、腰围、臀围及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的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平均10.5周(3次/周以上)的最大摄氧量(VO2max)为85%~95%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ⅡT)处方治疗降低中国超重或肥胖患者体脂量的能力优于中强度持续训练(MICT),但对其他体测指标方面两种运动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青年女性呼吸机能的影响,为提高呼吸机能水平的体力活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5名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硕士生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将其分为低、中、高三个体力活动水平组,并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以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潮气量(VT)、通气量(VE)及呼吸商(RQ)作为判断呼吸机能的有效指标.结果:安静状态下高体力活动组和中等体力活动组、低体力活动组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潮气量(VT)合通气量(vE)存在显著性差异;递增负荷运动中,三组间呼吸机能各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体力活动水平即体力活动量≥3000MET-minutes/week能够提高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机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次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对机体血清中自由基代谢、CK和LDH活性的影响,观察运动后恢复期的变化;给受试者1个月高温预处理,即发生热休克反应,之后再进行一次递增负荷,检测机体血清中自由基代谢、CK和LDH的活性,从而探讨在递增负荷运动中,长期高温预处理对机体抗氧化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个月高温预处理后与预处理前比较,安静时MDA含量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活性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LDH活性下降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力竭运动后即刻,血清MDA含量减少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OD活性升高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K活性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力竭运动后1h,MDA含量减少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OD活性升高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高温预处理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所致损伤,对急性运动所致机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40名自行车专业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方法:40名自行车运动员(男21,女19)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力竭运动,分别采用3 min递增法、1 min递增法和线性递增法进行运动负荷递增,用Oxyam Pro运动心肺功能仪观察最大耗氧量(VO2max)、心率(HRmax)、呼吸商(RQ)等指标,运动前、后采集血乳酸(Lac).结果: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的VO2max、HRmax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实验的RQ、Lac指标差异无显著规律性.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比较有氧耐力没有统计学差异,3种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均可作为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耐力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爽  刘静  王宇  吴卫东 《健与美》2023,(8):134-136
文章致力于探究非运动员或未经系统训练的人群最大摄氧量与肺功能的关系,了解不同水平受试者的器官功能与素质差异。具体表现为通过招募本校非体育专业身体健康的女大学生20人(20.76岁±1.67岁,161.59厘米±5.2厘米,54.42公斤±4.81公斤),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肺功能(肺功能仪测试)测试,应用SPSS22.0软件对受试者最大摄氧量与其他不同指标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以最大摄氧量的正常值为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个组之间的差异。经研究分析得出:(1)肺活量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值(r=0.318)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r=0.325)显著正相关(P<0.05);最大通气量(MVV)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0.596)、最大摄氧量绝对值(0.558)和肺活量(r=0.702)显著正相关(P<0.01)。(2)最大摄氧量偏低组和正常组两组之间各个指标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最大摄氧量偏低组与正常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t=-12.12)、最大摄氧量绝对值(t=-9.03)、呼吸商(RQ,t=2.87)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对女大学生肺通气机能的影响,为有氧健身操运动提高肺通气机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山西师范大学大二学生中24名普通女大学生,对其进行12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所有测试者均采用功率Custo-Med 3000型自行车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测试运动干预前后肺通气量(VE)、潮气量(VT)、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呼吸商(RQ).结果:有氧健身操运动干预后,递增负荷下女大学生肺通气量(VE)、潮气量(VT)、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和呼吸商(RQ)各指标都升高,且与干预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氧健身操可对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产生良性影响,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呼吸系统功能,有效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和运输氧的能力,以及组织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增大肺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