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训练宗旨: 杨朔曾说过:“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所以一篇出色的散文,常常会涂着时代的色彩,富有战斗性”(《<海市>小序》)。《香山红叶》正是作者散文创作观的体现。它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立意高远,结构精巧,语言洗炼,诗意盎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雪浪花》是杨朔散文的一篇代表作。这篇散文写于1961年。那年春天,杨朔同志访问了日本,写下了《鹤首》、《樱花雨》等反映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和日本人民反抗精神的作品。他回国后不久,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北戴河。杨朔同志是山东蓬莱人,他从小就在大海的摇篮里长大的。他喜爱大海,认为“大海是最美妙的诗。”在北戴河疗养期间,他有时和朋友们一起散步,吟诵古典诗章;有时独自在海滩徘徊,和大海谈心,了解大海的性格,寻找着一种诗的意境。有一次,在疗养院的餐厅里,大家争论着大海的性格,有的人说大海是和悦、善良的,有的  相似文献   

4.
杨朔是“十七年”的散文大家.作为一名散文家杨朔为我们留下了200多篇的散文,出版了几个散文集子。以大量的文学实践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奠定了自己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么,什么是杨朔散文的追求呢?1959年深秋,杨朔在《(海市)小序》中说:“我素来喜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还记得我是孩子时候,有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有月亮,隔着窗户听人用高朗的音调读者《秋声赋》,仿佛自己也走进诗的境界。一当然,我喜欢散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  相似文献   

5.
杨朔的优秀散文《香山红叶》,是一篇玲珑剔透、清新隽美的佳作,一直吸引着读者。这篇标志着杨朔散文创作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作品,在艺术上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一) 杨朔创作散文,从不满足于对生活作一般化的表现。他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闪光的、新鲜的诗意,通过精巧的构思把这种诗意熔铸成意境的晶体。读者透过这小小的意境之窗,可以看到整个时代的风云,可以在美的陶冶中,感情得到升华。《香山红叶》就体现了作者的这种创造。这篇游记散文,题为《香山红叶》,然而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描绘那“万山红  相似文献   

6.
杨朔在《<淮市>小序》一文中写道:《我素来喜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当然,我喜欢散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所以一篇出色的散文,常常会涂着时代的色彩,富有战斗性。”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又写道:“我在  相似文献   

7.
邓星雨同志把他的《蓬莱诗魂——论杨朔的散文》一书的打印稿交给我,说陕西人民出版社将要出版,我听了很高兴。这高兴的心情,不仅是因为星雨同志在科研上迈出了新的一步,而且是因为通过他的书稿看到关于杨朔乃至其他作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杨朔是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创作的老作家,至五十年代抗美援朝后始以小说《三千里江山》的问世而名扬海内。这部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除了主题的开掘、人物的描写外,主要以语言取胜。他的小说的语言具有一种散文美:不是一般的散文(如杂文、速写、随笔……)美,而是一种抒情的散文  相似文献   

8.
~、单项选择且 1。纸浆原料一一芦竹的调查是一篇()的调查报告。 ①介绍经验②反映情况 ③揭露问题④科学研究性 2.华老栓是鲁迅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①孔乙己②一件小事③狂人日记 ④药 8.散文《青山翠竹》的作者是() ①秦牧②杨朔③刘白羽④袁鹰 4.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大  相似文献   

9.
杨朔(1913—1968) ,山东人。1937年到延安 ,从事革命文艺工作。1949年后 ,参加抗美援朝 ,回来写了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 ,反映这种生活。他在建国后长期从事亚非作家的国际活动 ,主要的写作形式是散文 ,也以此著名。他是建国5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家 ,各种当代散文选集大都少不了他的作品 ,而所选又常是固定篇目 ,《荔枝蜜》就是其中一篇。他的散文格调明丽 ,主题鲜明 ,很有教育意义。在建国以后的十几年中 ,可歌可颂的新事很多 ,人们读后也易受感染和教育。所以他的散文名气很大。不过 ,情随事迁 ,到了新时期 ,回顾…  相似文献   

10.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托物言志,意境隽永。它不象一般散文那样言论直遂,一览无余,而是缘意造境,融境入意。它描绘了蜜蜂酿蜜的繁忙无私,农民的辛劳,构成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劳动能酿造生活的蜜。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托物言志,意境隽永。它不象一般散文那样言论直遂,一览无余,而是缘意造境,融境入意。它描绘了蜜蜂酿蜜的繁忙无私,农民的辛劳,构成了开阔深沉的意境:劳动能酿造生活的蜜。  相似文献   

11.
杨朔同志的散文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决不是偶然的。读着他的散文,好象身浴东风,口含荔枝,乘竹筏畅游在漓江碧波上,诗意盎然,美味无穷。他说他写散文就是“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茶花赋》既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又恰恰能反映出他当诗一样写散文的经验。 你看,文章一开头就说他想构思一幅“祖国面貌”的画,以抒发他极度怀念祖国的诗情。 “祖国的面貌”,要用富有诗意的画能表现好吗?他借画家之口说:“这可是个难题”。为什么“难”呢?难就难在杨朔同志要画的不是祖国一般性的面貌,而是要求画出特色来。要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要“耐人寻味”而“零山碎水”、  相似文献   

12.
从杨朔散文的文本建构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特定时代权力关系的本质,还可以发现国家意志是怎样扭曲了包括作家在内的社会成员的生活观点,使传统的价值观造成断裂,在文化创造中造成了混乱,而同时也使作家的创作在单纯化、简单化的写作中出现了复杂情况。杨朔散文题材涉及智,劳关系问题,它反映了在一个以阶级划线的社会里,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倒置,从而出现知识分子传统精神被改写的情形。杨朔“诗化散文”的代表作《荔枝蜜》,就是一个值得重新分析的个案。从这个作品里可以看出当代作家所遭遇的写作困境,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遗留在革命知识分子杨朔身上的仁爱精神,是如何在革命文化语境里被曲折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又为何产生了作者意料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朔的散文《茶花赋》里有几组近(同)义词,必须教会学生辨析、运用。为结合教学实际,本文只从词义和用法的主要方面加以辨析,并拟了一些练习,供有关老师作备课参考。〔培养抚育培植栽培〕课文例句: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的儿女一样抚育着花  相似文献   

14.
杨朔是一位誉满中外的散文大家,《荔枝蜜》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时候,我就读过这篇文章。进入初中以后,经过老师的悉心讲解,我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的感受。《荔枝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对自己吃荔枝蜜、参观养蜂场的记叙和描写非常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像蜜蜂一样的劳动者的赞美和歌颂,体现了作者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表达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最大限度地给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感染,散文往往特别注意构思。一般地说,构思要包括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主题的酝酿和确定;人物活动与事件发展的布局;表现形式的探索等等。杨朔的优美散文《香山红叶》在构思的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在写作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病。首先,《荔枝蜜》歌颂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是虚假的。其次,《荔枝蜜》的意境有生硬拼凑之嫌。第三,《荔枝蜜》一文的中心与材料没有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荔枝蜜》。  相似文献   

17.
自从杨朔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讲了“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之后,许多评论家便喜欢用它作为依据去评论杨朔散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在评论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杨朔散文的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而对其语言特色似乎很少  相似文献   

18.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在写作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病。首先,《荔枝蜜》歌颂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是虚假的。其次,《荔枝蜜》的意境有生硬拼凑之嫌。第三,《荔枝蜜》一文的中心与材料没有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荔枝蜜》。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要把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完美的统一 ,才能反映生活 ,突出主题 ,进而感染读者。生活的真实是基础 ,艺术的真实要服从于生活的真实 ,否则是本末倒置。杨朔散文的艺术性是公认的 ,正因如此 ,笔者认为其生活的真实才显得偏“淡”。《荔枝蜜》最初发表于 196 1年7月 2 3日的《人民日报》 ,距今已有4 0多年了 ,今天看来仍然是篇美文 ,这美不仅仅在于人所熟知的“给人很多 ,取人很少”的时代主题。更让人觉得深刻的是作家写了看似渺小、平凡而实则伟大、超凡之处 ,使我们省悟到自己看似渺小、短暂的生存价值与意义 ,…  相似文献   

20.
杨朔同志是我国散文园圃中一位辛勤的园丁。多年来他勤于耕耘,勇于探索,培育了朵朵争奇斗艳的佳花。抒情散文《茶花赋》便是其中一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