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3,(11):50-53
<正>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如何来中国做生意?唐宋时期的中国人又如何去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经商?本书作者利用翔实的传世文献、现代发现的碑铭和商业文书,以及沉船考古资料,力图打破传统的断代史观,以商人的东来西往为视角,考察8—13世纪初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长时段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往来,日益频繁与广泛.高速发展的经济,开放、繁荣的市场,良好的环境,向世界各国的企业家展现出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在全世界,无论是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商人,没有不想来中国做生意的.一个“到中国做生意去”的“经商热”出现了,而且还在持续升温.空前的来华“经商热”,带来了空前的“学习汉语热”.既然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和开放的市场,对外国企业家们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学习汉语,就自然成为他们走向中国、了解中国的捷径.电视作为…  相似文献   

3.
佚名 《新闻世界》2008,(6):13-13
连头发里都蕴藏着商业智慧的他们,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温氏效应”。 中国哪一座城市最热?温州!在中国.能像犹太人一样富有经商热情和能力的.非温州人莫属。在这个炽热的城市,几乎全民都热衷做生意。温州虽然只是一个中小城市.但在80年代初,借成为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的春风,温州人因地制宜地全力发展轻工制造业。  相似文献   

4.
《与全世界做生意》纪实拍摄三十四个中国与全世界之间的商业故事,荣获四川电视节"金熊猫·社会类纪录片大奖"。纪录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与全世界做生意》以平民化视角展现中国人对财富和梦想的理解及追求,弥补经济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的缺失,同时呈现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商业智慧和民族精神。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与全世界做生意》中由商品、贸易、商人等元素折射出的国家形象做出新诠释。  相似文献   

5.
参考与博览     
军警政法机关不经商增强防腐拒变能力中央关于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决定,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5年,针对一些不良现象,邓小平同志严肃地,批评说:“现在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没有理想,没有纪律的表现,比如说,‘一切向钱看。’“有的党政机关设立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还有其…  相似文献   

6.
吕不韦(前?年——前235年) 战国时代,写书编书的人多起来了。从编辑工作角度看,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很值得我们研究。这书可说是先秦编辑工作发展的里程碑,提供了怎样当主编、怎样定体例的榜样。吕不韦是战国末年卫国首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到韩国经商致富,成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贾。后在赵都邯郸做生意,与在赵国做“质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不光改变了报纸与广告客户做生意的方式,还同时改变了客户预期的与报纸做生意的方式。2006年,美国报业协会开始一系列研究,希图向人们展示,报业应当如何采取不同方式,重新修改他们的报纸网站,以利用网站提升广告销售额并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相似文献   

8.
经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当做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古语有“文不经商,士不理财”。俗语更有“无商不奸”。耻于言商、耻于经商一度成为人们约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经商、学习、旅游等,并成为新闻采访对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他们那里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做好相关报道,对于拓展报道题材、丰富采访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涉外采访的对象特点、应注意的问题出发,结合笔者多年采访外国人的实例,探索如何更好地做好涉外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0.
如何做老板?做一个什么样的老板?这恐怕是让所有老板们头痛的问题之一。 当然,对于那些已经上了“贼船”而又轻易下不来的老板们来说,则要多花点时间来思量:如何才能避免让自己陷入“经商、经商,经常受伤”的无止境的愁苦中去。  相似文献   

11.
明清社会的士商渗透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士与商相互渗透的现象从来没有断绝过,不过在明代以前,这主要限于地主阶级中上层。对一般士大夫来说,大都恪守祖训,埋首功名,较少涉猎商业;而商人在抑商的一贯政策下,也受到竭力贬抑,士与商二者之间泾渭分明。从明嘉万年间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出现一系列的新变化,士人经商与商人业儒的现象普遍发生,士商渗透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特点。一明清士商渗透的基本状况明清士商渗透包括士人经商和商人入士两个方面。1.士人经商明嘉万以后,“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①,士人经商成为普遍现象。在江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频繁的航空快信 从1947年9月24日起的一个星期中,上海万宜坊63号每天都有一封航空快信.收信人名杜重,发信人姓魏,发信地址广州太平南路新亚大酒店708号房间. 杜重是谁?63号主人并不叫杜重.广州姓魏的又是谁?一封封航空快信中写些什么?是做生意吗?63号主人并不经商.当然,那时的万宜坊里并没有人对此产生怀疑,甚至没有人会注意这件事.  相似文献   

13.
杨吉 《全国新书目》2008,(16):25-25
中西不同,做生意也不同。中国人做生意,讲究一个"情"。既然要谈情,做好的方式就是"餐叙"。中国人赋予"吃"以很多含义,吃往往只是一个形式,它为目的而铺垫,为结果为预设,而且在饭桌上酒品可见人品,一个人会不会喝、能不能喝、敢不敢喝,常常反映了他的性格脾气胸怀,所以,中国商人很喜欢也很擅长把"吃饭"当作商业谈判、接洽、合作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文体明星做生意都是一道多彩的风景,不仅是因为人数众多,还因为涉及各行各业。外国明星和港台明星做生意的事情我们只能耳闻或从报刊上了解,而我们自己捧起来的明星们就在我们眼前做着各种生意,他们在生意场上的得意失意、兴衰成败,自然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五花八门的明星生意 虽然明星们的出名与本人挣饭吃的职业有关,但一经起商来,他们就毫无顾虑地打破了行业的限制,干什么的都有。开餐厅好像成为许多明星做生意的首选项目。仅在北京,人们一张嘴就能说出一长串开过或正在开餐厅的明星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直接对外投资成功的投资案例在不断增加,中国投资者也逐渐熟悉了与美国人做生意的门道。但是在美好的预期下,中国投资者打入美国市场仍难以确保成功,计划直接在美国投资的中国人士必须为将来无法避免的困难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究竟怎样的房地产,才是对的生意?究竟怎样的社会,才会给力民营企业?究竟怎样的人生,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当今中国,迷惑颇多---中国人价值观严重丢失,该如何重塑?收入差距日趋严峻,怎样才能确保社会的公平?公司遭遇政策挑战,发展限于瓶颈,该如何突破?社会财富将会如何传承?同根同种,台湾人幸福指数为何比大陆高?当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怎样怎样规划才能让自己更幸福?《理想丰满》中,冯仑以其独有的睿智思辨、幽默段子,亦庄亦谐,对价值公平、财富传承、人生追求、企业治理等话题进行有力批判和建设,更全面展示、分享为人、经商的大智慧。充分彰显一代企业家的责任、情怀与远见。本文节选自其中。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在国外,现在被炒得很热。在西方,过去一般人只知孔子其名,对其思想不甚了了。现在中国兴起,东方巨龙腾飞,许多人认为是由于有孔子思想的根基。在东方,孔子思想自来就有很大的影响,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被倍加称颂。现在日本把经商与《论语》相联系,认为经商必须阅读《论语》。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有:三联书店的“目击者丛书·自然博物馆”,包括《鸟》、《鱼》、《火山》、《恐龙》、《天气》、《哺乳动物》。商务印书馆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收入《酒店业》、《交响曲》、《记忆》、《恺撒》、《国际投资》等6种。中国经济出版社的“中国商贾小说与经商管理艺术丛书”,邱绍雄编著,有《金瓶梅与经商管理技术》、《明清商贾小说与经济管理艺术》等4种。  相似文献   

19.
席姓是苏州洞庭山的世家望族,明清时期,这一家族就因出过几位善于经商的人物而远近闻名。至席元乐时,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始携家迁居高苏州不远的上海——一个新兴的通商口岸。到了上海,席元乐的儿子们相继进入中外商人开办的钱庄、银行学做生意,其中,次子席正甫进入了设立不久的英商汇丰银行。从跑楼至买办,席正前的一生与汇丰银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04年,席正甫去世,由他的长子席立功继任汇丰银行的买办。“外国银行在香国是占势力者,顾为汇丰银行”。①。从1874年到1923年,席正甫父子长期稳做这家大银行买办。这是与席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商贾小说史》,邱绍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商贾小说,就是指以商人为主人公、以商人经商求利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小说。在中国,这些商贾小说对研究中国商贾文化来说应该是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但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