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淮海路百年写真》(下称《写真》)画册已于近日正式定稿,即将交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梓印问世。 这是一部200多页的大8开的大型画册,收辑新旧图照800余帧,其中历史图照近700帧,绝大多数为首次发表。 整本画册共分道路沧桑、建筑揽胜、史事辑要、名人寻踪、商潮滚滚、文风浓郁、社情采摭、再铸辉煌和附录9部分。通过一幅幅凝固了的历史画面,将这条一向被称为上海甚至中国最富有异国情调的高雅繁华的街路,真实而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写真》真实记录了这条道路在民族屈辱中先著欧风美雨的酸  相似文献   
2.
<正>从杨浦大桥到南浦大桥,黄浦江河道呈现了S形的曲折。南部凸出的端点,人称董家渡。董家渡之名最早见于清嘉庆《上海县志》,溯其渊源,还须上推二百八十年。那是1523年(明嘉靖二年),上海知县郑洛书在这儿设了一处义渡,名为北仓渡,为当时黄浦江八长渡之一。后来一位姓董的浦东人,置了条可坐23人的大船来  相似文献   
3.
第一位海归者的金点子 要说这批留学幼童与上海的故事,还须从容闳说起,因为他既是第一位海归者,又是这批幼童出洋的催生婆,更曾为近代上海的发展贡献了许多金点子.  相似文献   
4.
频繁的航空快信 从1947年9月24日起的一个星期中,上海万宜坊63号每天都有一封航空快信.收信人名杜重,发信人姓魏,发信地址广州太平南路新亚大酒店708号房间. 杜重是谁?63号主人并不叫杜重.广州姓魏的又是谁?一封封航空快信中写些什么?是做生意吗?63号主人并不经商.当然,那时的万宜坊里并没有人对此产生怀疑,甚至没有人会注意这件事.  相似文献   
5.
1946年3月24日下午三时半许,林森中路和合坊(今淮海中路526弄、长乐路63弄)内突然传出枪声,随即一个黄头发、蓝眼睛、身穿美国水兵服的高大男子,提着手枪,冲出弄口.一辆三轮车迎面而来,美国大兵抬手一枪,子弹擦着车夫的头皮飞向空中,林森中路上顿时混乱起来.还没等行人回过神来,那个美兵就飞快地向东奔去,他在南重庆路口(今老重庆中路)处一闪,就没了影.  相似文献   
6.
第一西比利亚门前的枪声 1939年12月21日下午6时20分许,也是夜幕正降.华灯初上的时分,坐落在静安寺路(今南京两路)1135-1137号的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店门前,响起了连连的枪声。  相似文献   
7.
今天,作为一个区片地名,文化广场似乎已不大被提起,这指的是复兴中路与陕西南路交会处一带,大致的范围是:北起复兴中路两侧,南到永嘉路两侧,东自瑞金二路,西至嘉善路.以交会口东南角上的文化广场而得名,在上世纪50~70年代,可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眼望,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1911年秋英敛之为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所作序文中引录的王安石<登飞来峰>诗,热情讴歌和高度评价了求新厂的成功,也反映了他与求新厂主朱志尧之间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9.
铜元奇缺孤岛中人心惶惶 1939年5月底,也就是上海华界沦陷一年半后的一天,一辆由静安寺驶往外滩的有轨电车上,一片吵闹."找不出,找不出!请摸铜板买票!"卖票员声嘶力竭地叫着."呒没铜板!"乘客也纷纷高嚷,"找不出,就勿买票"……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皋兰路1号(旧称高乃依路1号)是张学良寓所的说法,顿时沸沸扬扬,刮起了延续十多年的"皋兰路1号旋风"。这幢西班牙风格的小楼,从张赵恋情到西安事变的酝酿策划,大事小事统被归到这幢小楼之中;从"深度发掘"到演绎推理,都化成文字,刊于各种报刊杂志。随即以"张学良寓所"名义,近年又被改称为"赵四小姐寓所",列入了"名人故居"名册。笔者纂修《卢湾区志》时,在对一位老人的访谈中,听到该楼是浙江兴业银行经理竹淼生的,"与张学良没有关系"的说法。为此,我开始了求证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