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潮州歌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收集是保护好潮州歌册的基础,图书馆是文献收集的中心,更应义不容辞地做好这项工作。文章概述潮州歌册数据库建设的设想和策略,分析潮州歌册各类文献的现状,论述潮州歌册文献采集的意义,提出对各类潮州歌册文献的采集途径。  相似文献   

2.
《三侠五义》、《小五义》都是由说唱兼备的话本发展而来的“平话小说”,《小五义》还保留了较多的说唱文学的特征。由此可见,说话艺术一直绵延到清末,话本作为俗文学,具有口头文学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明代风行一时的词学选本《草堂诗余》传至有清却湮没不彰,学界一般认为这是清代浙西词派崇雅鄙俗词学思想致使的,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草堂诗余》是应征歌之需产生的歌本,与话本说唱文学有密切的互动关系。《草堂诗余》清代不传与清代对说话艺术的禁毁及话本小说艺术形式的新变、传播方式的改变等皆有重要之联系,是一种文化合力推动下所形成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潮州歌册是以潮汕方言吟唱的一种说唱艺术,是一种富于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七字句式为主,并夹杂多种句式,其句式的变化引起节奏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与故事情节的变化、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息息相关的。七字句为四句一组,90%以上为1、2、4句押韵的方式,还有少量的排韵、开头押韵等;七字句以押平声韵为主,其平声韵脚是阴阳相间的;其所有句式均可用仄声韵。潮州歌册押整个韵母且多数非入声韵母可押,这与潮州歌谣押韵特点大同小异;其通押、重韵、高频重现韵和押白读韵、俗读韵为主的特点,是由潮州歌册民间艺术的草根性决定的;潮州歌册以押齐齿呼韵为主,这既受其女子文化特性的影响,也与潮汕文化精细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佛教俗讲、转变伎艺与宋元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俗讲、转变与“说话”的世俗化 佛教俗讲、转变等讲唱伎艺与说话之间到底有何关系?这是小说研究者探讨已久的问题:李褰《唐话本初探》称:“唐代说话是在古代的宫廷优人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路工《唐代的说话与变文》说:“变文的出现,比我国说唱文学出现的时间迟得多,应该说变文是吸取了我国说唱文学的营养发展起来的”;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云:“主要是市民和市民的‘说话’影响了俗讲”~①,凡此云云,其核心观点为:说话伎艺是在中国本土俳优诵说的文化传统中独立成长起来的,而唐代佛教俗讲、转变所呈现出来的种种…  相似文献   

6.
《绘图迷人馆捉拿九花娘鼓词》是民国时期出现的说唱文学作品,其故事底本是清代小说《彭公案》之部分情节。鼓词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编,内容上,由公案故事变为才子佳人故事;形式上,由叙事文学变为说唱文学。鼓词与小说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差异较大,思想主题则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
田斌 《文学教育(上)》2011,(16):110-111
《桃花扇》作为清代传奇杰作,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无论成功的艺术构思,还是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所反映的深刻思想,都要借助于成功的语言运用去实现。《桃花扇》的语言是经过戏剧化的口语,又受到我国古典诗词、民间歌谣、说唱文学、话本小说的影响,大多数戏曲读来既质朴自然又典雅粲然,加之诗词格律的形式美,琅琅上口,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从"说与听"关系的口语讲述到"写与读"关系的文字书写,促使话本小说语体、文化载体、叙事方式产生蜕变。就传播媒介看,话本小说经历了从口语演述到文字书写的嬗变。细致探究话本小说从宋至清在情节结构、空间、语言上日趋书面化的过程,以期把握话本小说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话本往往是对本事的再创造。从唐传奇《张老》到话本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叙事方法与主题有了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与作者、受众、作品功能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大体折射出了从唐代小说到宋元以后话本小说的嬗变轨道。  相似文献   

10.
《十五贯》是依据小说《错斩崔宁》改编而来的一部传奇名作。从小说到传奇主要人物身世和经历的改变,可以透视不同作家对商贾阶层或同情或鄙视的不同看法,以及传奇与话本的不同价值,即它记录了一代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明清以来,随着小说的繁盛,小说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许多戏曲名著被改编为小说进行传播。《桃花扇》成为小说传播的对象,被改编为平话小说、演义小说和报刊连载历史小说等传播形态。小说传播丰富了《桃花扇》题材故事的艺术样式,使《桃花扇》故事进一步从文人群体走向民间。平话小说的传播形态改变了“桃花扇”故事的结尾,将悲剧意味消融于世俗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介入强化了“桃花扇”故事的史诗品格,增强了其忠君爱国的普泛思想;现代历史小说丰富了《桃花扇》故事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佛教俗讲、转变伎艺与宋元说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俗讲、转变与“说话”的世俗化 佛教俗讲、转变等讲唱伎艺与说话之间到底有何关系?这是小说研究者探讨已久的问题:李褰《唐话本初探》称:“唐代说话是在古代的宫廷优人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路工《唐代的说话与变文》说:“变文的出现,比我国说唱文学出现的时间迟得多,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社会教育学的角度,运用社会教育学的理论阐释潮州歌册,以期在当今能继续发挥其社会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伊维德是著名荷兰汉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话本小说、戏曲和古代通俗文学研究。多年来,他用荷兰语和英语向世界读者译介中国文学,在西方汉学界产生深远影响。伊维德非常重视版本,翻译时总是以戏曲的最早版本为底本进行翻译。他还发现了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的重要价值,是西方译介中国古代通俗文学最多的汉学家之一。伊维德的译介活动对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五贯>是依据小说<错斩崔宁>改编而来的一部传奇名作.从小说到传奇主要人物身世和经历的改变,可以透视不同作家对商贾阶层或同情或鄙视的不同看法,以及传奇与话本的不同价值,即它记录了一代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话本小说标题的演变体现了话本小说由口头艺术阶段到书面艺术阶段的变化过程,话本小说标题的设置具有多种叙事功能,如提示情节、炫奇、揭示结构和主题等。话本小说的标题还体现了作者“标题的修辞”,即作者想通过标题表达其声音、想和读者建立“交流”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根据中国古典小说编译而成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从《太平广记》、《清尊录》、《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古本中选择了20篇有代表性的小说,通过改编、删节、增译等方法将原文本重新改造。林语堂的翻译素以忠实、通顺及和美称誉,但通观《中国传奇》,这一译本较引人注意的恰恰是与原本的“偏离”———误读、伪译比比皆是。实质上造成这种偏离的重要原因当是林语堂把这种编译作为演绎自己思想的重要途径,译作与其思想体系一脉相连。从《中国传奇》里情节、人物形象、众多人物命运的变化中,我们能窥探到语堂先生通过对原小说进行误读、改编、伪译,所表达出的文化追求及审美理想。毋庸讳言,我们在赞誉林氏传播中国文化策略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没有必要回避其编译作品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纪德君先生《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有三大特点:第一,研究视角新巧、思路开阔。第二,对民间说唱文学如何改编通俗小说以及这种改编体现了什么样的艺术规律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发表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第三,重视说唱文献资料的钩稽、梳理与辨析,这为民间说唱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0.
纪德君先生《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有三大特点:第一,研究视角新巧、思路开阔。第二,对民间说唱文学如何改编通俗小说以及这种改编体现了什么样的艺术规律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发表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第三,重视说唱文献资料的钩稽、梳理与辨析,这为民间说唱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