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农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阻碍和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农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以赛增文,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赛汇才,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以赛促旅,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赛塑形,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以赛促建,助推乡村组织振兴。阻滞因素包括:人口空心化导致体育人才匮乏;思想壁垒化造成群众基础薄弱;体系不健全引起赛事保障或缺;资金不稳定致使活动难以为继;模式未形成引发消费活力不足。模式创新:以政策为导向,打造“汇聚+培育”人才孵化模式;以倡导为引领,创建“直接+间接”群众参与模式;以完善为目标,锤炼“公平+规范”完备赛事模式;以多方为主体,缔造“政府+社会”资金筹集模式;以网络为关键,拓展“线上+线下”多维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实践逻辑,并提出赋能进路。价值: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共同富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践逻辑:以资源禀赋为重要依托,以政策导向为有效保障,以人民幸福为内核动力。赋能进路:强化创新引领,激活新动能;促进协调发展,优化新格局;坚持绿色生态,擦亮新底色;聚焦多维开放,增添新活力;践行共享理念,释放新潜能。  相似文献   

3.
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命题。探寻多元化动力支撑,摸索多维度发展路径,实现乡村发展过程中的体育价值,为乡村振兴踵事增华。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挖掘乡村振兴内涵出发,构建了乡村发展尺度单元、城乡融合趋势、人的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三维内涵体系”;追寻了乡村发展过程中体育事业助推区域发展、实现重点突破、助力产业升级、推进城乡融合、塑造“完整的人”的“五阶价值回应”;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探索了以内源动力为主,外源动力为辅,内外力协同配合的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动力供给”。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提出乡村体育振兴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乡村振兴的价值目标。研究对“体育+”的内涵进行定位,剖析了乡村体育振兴在提高村民健康水平,孕育新的乡村产业契机,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富裕,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治理格局形成方面的重要价值。根据典型案例分析,提出通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通城乡体育发展壁垒,丰富乡村体育活动体系,拓宽体育产业发展维度,开展乡村体育旅游等路径,全面赋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5.
户外探险旅游是公认的绿色、环保、低碳的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户外探险旅游产业对实现绿色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于“双碳”背景下发展户外探险旅游,既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儿童的探险精神,又有助于守住中华文明兴衰的底线、传承中华文明记忆与找回百姓乡愁,更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目标。该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双碳”背景下户外探险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着力点,包括经济赋能、社会赋能、文化赋能以及当前“双碳”背景下户外探险旅游产业发展困境等视角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形成本土特色的户外探险旅游产业、纳入国家乡村振兴规划、构建户外探险运动标准体系、多元化培养“双碳”户外探险人才、建造户外探险旅游综合体、实现户外探险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等实现路径,为发展户外探险旅游产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局限于从体育的部分功能出发,探讨体育的各部分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价值,无法深刻诠释体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地位。鉴于此,文章从体育的产业、生态、文化、治理以及经济功能出发,探讨了体育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理论逻辑;同时基于地方实践个案对体育助推乡村振兴进行实证考察,总结其主要举措与存在不足。最后在地方实践个案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推进思路:培育乡村体育产业,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厚植乡村文化根基;倡导仪式体育开展,丰富乡村治理体系;发展乡村体育经济,振兴体育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7.
体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指体育使乡村社会具有更强发展的能力、能量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表现为新发展阶段下体育强国进程与乡村振兴具有历史同步性,新发展格局下体育多元功能与乡村振兴需求具有实践耦合性,新发展理念下乡村体育全面发展与乡村可持续振兴具有体制机制协同性,反映了体育发展目的论与发展工具论的辩证统一。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困境主要有“被动赋能”“体育无用”“农民主体淡化”“高质量发展理念缺失”的观念困境,城乡二元分治结构、新型举国体制效能未释放的体制困境,体育嵌入机制缺失、治理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失当、动力机制不足的机制困境,乡贤及乡村建设人才稀少的人才困境。体育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点-链-块”立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布局,重点推进乡村体育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加快建成一批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重大工程,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的体育社会组织基础,多重嵌入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支撑政策,培养“两懂两爱”的乡村建设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8.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冰雪旅游产业成为东北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研究对后疫情时代东北乡村冰雪旅游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进行分析,认为东北乡村冰雪旅游产业迎来了创新技术应用、消费结构升级、政策规划助推、跨界融合驱动等新动能发展机遇。建议建设冰雪度假小镇,实现多业态全季运营;挖掘乡村冰雪文化,打造个性化品牌形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产业平稳转型;建立跨界协同机制,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为实现东北乡村冰雪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东北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体育产业因其具备产业关联性强、空间依存度高等特性,可在产业融合进程中充分发挥其经济作用,有助于推动实现由“输血”式发展向“造血”式增长的自发性转变,在未来将成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研究将视角聚焦体育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借鉴相关理论分析厘清了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分析赋能过程中显露的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合推进路径:聚焦乡村体育产业融合顶层设计,深化乡村产业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调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构筑培育乡村体育人才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乡村体育,增强乡村体育经济发展韧性。  相似文献   

10.
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既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动作为,也是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新修订的《体育法》,梳理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阐释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内在价值,包括以全民健身相关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以全民健身绿色优势助力乡村生态宜居,以全民健身文化内涵提升乡村乡风文明,以全民健身治理行动夯实乡村治理,以全民健身多元发展带动乡村生活富裕。新时代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存在政策机制不完善、资源条件不充分、产业形态不丰富、基础保障不扎实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以下实施路径:构建“引领型”的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理念;健全“制度化”的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实施体系;制定“全景式”的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完善“赋能型”的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升计划等。  相似文献   

11.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体育特色小镇是重要载体与重要力量,对乡村体育文化、农民身体健康、乡村体育产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体育特色小镇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为研讨切入点,对体育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何以可能、体育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赋能关系以及体育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路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并得出结论: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结合起来,立足文化地域特色,聚焦社会市场需求,植根传统文化血脉,在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下谋求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指示,从体育作为朝阳产业、特色产业以及绿色产业三个角度分析其赋能乡村振兴所具备的可行性。采用比较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将域外乡村的先进实践与浙江省优秀案例概括为自然资源禀赋型、赛事活动依托型和体育产业集群型三种类型,并对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浙江模式”进行界定与探讨。研究发现,浙江模式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1)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体育项目规划在空间上的全域性,进而统筹全局,逐步推进;(2)充分尊重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的客观差异,因地制宜,措置有方。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赛事举办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乡村振兴与发展中。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和路径。结果表明:特色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赛促旅”推动乡村多元发展;“以赛创收”增加乡村经济,带动就业机会;“以赛促凝”增强民族凝聚,营造和谐互动;“以赛为媒”厚植乡村文化,传承乡村记忆。而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与场地不足、赛事开展不畅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发挥多主体力量,建设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与场地,优化赛事管理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为取得全面富裕、全面胜利而实施的伟大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体育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以推进乡村体育建设。该文以高平市部分乡村体育活动为例,分析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实困境,对体育活动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发挥的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浙江省4个特色乡村的体育产业发展为研究视角,用实地跟踪调研的方法,呈现体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体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基本特征,指出体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探析了体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文章认为:依托当地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乡村体育产业,通过传承乡愁文化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特色体育内容以及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产生新型业态,培育形成并持续开展个性鲜明的体育活动品牌等是体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特征。在体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存在在政策引导、指标约束等方面缺乏符合自身特色的顶层设计,缺乏针对不同乡村的优势定位与区域政策,体育产业发展新动力中的特色优势不明显和城乡体育资源要素的流动渠道不够充分的问题。助推路径为:体育融入乡村的规划设计;业态创新与植入;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体育产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审思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价值和趋势,并提出发展路径。价值:助力产业兴旺,拉动乡村经济增长;赋能治理有效,增强乡村道德教化;优化乡风文明,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乡村社会建设;致力生态宜居,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趋势:多产融合是实践路向,三治融合是创新举措,文明建设是核心导向,社会服务是必然要求,生态保护是应有之义。路径:促进产业延伸重组,打造产业体系;深化乡村治理改革,强固治理效能;盘活传统文化资源,释放文化储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服务质量;坚守乡村生态本色,拓展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乡村体育旅游走向持续发展仍面临着产业联动效应不强、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人才流失严重、协同治理格局难形成等窘境。基于此,需走“体旅农”融合发展之路、遵循新发展理念、落实人才强旅战略、建立利益共享协调机制才能实现乡村产业一体化,破解旅游产品同质,提升乡村体育文化软实力,形成乡村体育旅游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8.
马克  李梅 《体育风尚》2023,(9):98-100
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四个要求,以新疆地区为例,首先概述了我国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其次阐述了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分析,最后探讨了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探究新时代农村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9.
乡贤治村对新时代我国乡村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文章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体育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路径进行研究,对体育新乡贤进行概念厘定并分类,探讨当下乡村体育面临:制度机制缺失,不易实现“上下协同”之治、体育人才缺乏,不易形成“以点带面”之势、公共体育设施匮乏,不易促进“全民健康”、产业结构单一,不易预防“二次返贫”、体育文化缺失,不易进行“文化传承”等困境,在剖析体育新乡贤的时代内涵后,提出:创新机制,创建“村两委+体育新乡贤协会+村民”新机制、广纳贤才,实行多渠道激励保障举措、因地制宜,均衡合理建设公共体育锻炼场域、百花齐放,实施“资源跨界+科技加持”产业发展新模式、把握命脉,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式乡村体育现代化的内涵、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进行研究。内涵:促进村民主动健康,推进体育人口现代化;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筑牢乡村经济根基;弘扬乡村体育文化,助力村民精神富裕;贯彻落实生态体育,打造绿色宜居乡村;统筹城乡体育融合,保障服务均衡可及。现实困境:体育人才匮乏和培养短板,体育产业转型与升级困难,体育文化互动与生产薄弱,生态体育空间与发展隐患,体育资源统筹与服务失衡。推进路径:培养“两懂两爱”体育人才,夯实乡村全民健康基础;创新聚合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自觉,驱动文化传承创造转化;推进生态体育绿色回归,赋能乡村宜居生活变革;健全乡村体育治理体系,促进体育服务平等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