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参数问题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渗透于每个章节,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参数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含参数问题的求解;巧设参数解决问题.如何处理参数寻求对策,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概括起来就是:回避、选择,寻求。  相似文献   

2.
<正>双参数恒成立问题是导数问题中的典型题型,参数数量多且形式复杂是这类问题的特点.此类问题中有的参数无法按结论中参数组成形式直接进行双参数分离,这类问题往往属于某些特定的函数模型.本文介绍两类最值函数模型在双参数恒成立问题中的应用,在等价转换命题的基础上,通过统一变量构造函数,借助函数模型求最值解决相应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中常量与变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两个量.参数本质上虽然属于变量,但又可以把它看成常量,是介于常量和变量的具有中间性质的量.正是由于参数的这种二重性和灵活性,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利用参数思想,引人参数,可沟通题中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改变数量关系的结构,将求解问题转化为参数问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参数方程的应用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李国友在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如果能注意合理运用参数方程,往往会给一些问题的解决带来很大方便.现就几类问题举例说明.1.有关轨迹问题求动点P(x,y)的轨迹,通常是先引入一个参数,再分别求出x、y对于这参数的函数式(...  相似文献   

5.
<正>含参数的最值问题是中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若涉及到双参数或多参数求最值,其难度更是直线上升,也是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处理参数问题常涉及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本文针对双参数或多参数最值问题作些讨论,供参考.一、数形结合,巧用切线法例1 已知函数f(x)=ln x+(e-a)x-b,若不等式f(x)≤0对x∈(0,+∞)恒成立  相似文献   

6.
参数广泛地存在于中学数学的各类问题中,也是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查的问题之一。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结构为标准,含参数的问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的问题是根据参数在允许值范围内的不同取值(或取值范围).去探求命题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归纳出命题的结论;另一种类型的问题是给定命题的结论去探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参数应满足的条件。本文拟就第一类问题的解题思想方法——分类与讨论作一些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7.
一元二次方程参数范围问题的又一常规解法张云飞(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高级中学226511)本刊文〔1〕给出了一元二次方程参数范围问题的图像解法,读后受益匪浅.正如文〔1〕指出: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时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是高中代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圆锥曲线求参数范围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其中尤以含有两个参数问题较雄,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两个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多参数问题作为选拔性试题,常在高考和各级竞赛中出现.此类问题分析要求高、思维难度大,学生常陷于盘根错节的参数关系而无法理清头绪,或者难以确定突破方向而无从下手,或者盲目下手,因繁复不堪而后继乏力.本文给出一些典型的多参数问题的分析、解题方法,根据多变元问题的不同特点,条分缕析,对症下药,往往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含参数问题通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变元,我们在解题中可视其中一个为主元,其余视为参数,便可降低思维难度,化多元问题为一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等式中含参数的恒成立问题,是学习不等式时的一种重要问题,也是各类考试中的常见题.对含参数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我们主要解决了“一变一参”的问题,还概括出了一种类型和一种方法,即二次型的恒成立和分离变量法.但是近几年的恒成立问题有进一步的变化,出现多个参数的情况,这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多参数问题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恒成立问题的理解,又能有新的方法和思路产生,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下面三种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解析几何中,经常涉及到求有关参数的范围问题,这类问题是近年来各类考试的热点,这类问题解决的关键和难点是准确地建立相关参数的不等式,下面就此介绍几种建模途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数学题中的其中一个难点是带参数问题,而其中的一部分又是关于对任意自变量恒成立的问题,此类题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束手无策,而要是考虑到分离参数的方法,则问题会迎刃而解.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以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为条件,求参数范围问题”,这种问题大部分可以利用一种通法解决,即“分离参数法”.下面就此通法的有关原理,给出说明并列举几道典型的例题.  相似文献   

15.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往往会因分类不恰当或讨论不全面而出现错误.为迅速、准确地处理一类求参数取值范围问题,给出一种方法——分离参数法.  相似文献   

16.
确定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很多地方的高考题中都有这方面的题目,下面举例说明这类问题的常用解法.1.判别式法将有关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问题,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马欣 《中学理科》2005,(11):19-19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求参数范围的问题,如果能够设法把参数分离出来,则问题可转化为求函数的域值,从而快速得解.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所谓数学建模,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可用如下的流程图来表示。投入使用实际问题抽象、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根据某种“定律”或“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关系(数学问题,或称之为在此简化阶段的一个数学模型)解析地或近似地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通过通不过例:某天放…  相似文献   

19.
双参数或多参数最值是平时学习及高考中的难点,本文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朱家海 《数学教学通讯》2005,(2):94-96,F0003
在近些年来的初中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含参数的一个或几个一元二次方程有整数根的问题,这类试题或求整数根或求参数或求含参数的代数式的值,其类型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解法灵活多样且技巧性极强.本文试对这类问题的常用解法技巧系统归纳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