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市场化背景下,教育分权现象严重,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界限日益模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教育作为共同利益的新理念。承认教育的包容性,平衡教育组织模式之间的教育权利,采取适当的评估、认证、问责制度,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是处理好目前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教育角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继1972年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和1996年的《教育:内在的财富》之后,出版的又一份非常重要的报告。报告发布不久,顾明远先生第一时间发表评论,称这份报告必定会像前两份报告那样对世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未来,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改变?2015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重要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便是"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并提出要"重新认识知识、学习与教育"。一些国家出台"21世纪公民核心素养"框架。中国在2016年年末也颁布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因此,我们也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生活和工作"这  相似文献   

4.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报告,此报告引发全球对人类未来教育发展与治理的思考.基于此,以报告文本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念,对我国成人教育当前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考察与思考.并尝试阐释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如成人教育师资力量可持续、成人教育对象可持续、成人教育内容可持续、成人教育生态可持续、成人教育文化可持续、成人教育课程可持续以及成人教育办学模式可持续等,以此作为我国成人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和经合组织发布的《教育与技能的未来:教育2030学习框架》启发我们对面向未来的美术知识、学习和教育进行重新界定。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课程重新设计给我们带来重要启示。结合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概述”为依据,以教科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和学习要求为基础,重新设计实施美术单元课程的原则。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理念,学校美术课程改革应立足现实并面向未来,为推进富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美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教育受到严峻挑战。为了抗击疫情、缓解冲击、重建疫情后的世界教育、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多个国际组织呼吁各国提供教育国际公共产品。通过回溯"公共产品"概念的出现与形成,梳理"国际公共产品"理念的发展,探讨国际公共产品对全球治理的价值,分析国际公共产品的类型,尝试对教育国际公共产品进行分层分类。此外,通过检视中国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所做的努力,向中国比较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共同奋斗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品质课堂,既是当前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需求,也是学校教育和教师个体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和期盼。而高品质课堂的一个重要内核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还是我国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可以从中解读到对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应是各学科教学的共同“底色”,都应该通过学科教学活动的实施促使学生与思考相伴,并发展其思维品质,以适应知识再生产空前繁荣、人类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时代需求。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蜀都分校走上了“过有思维品质的课堂生活”的研究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8.
自1972年至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4份有影响力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学会融入世界:适应未来生存的教育》,共同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主旨。通过梳理4份报告,发现其人文主义教育观经历了寻求人的解放和个性化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维护和增强人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实现人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嬗变过程。4份报告体现了凸显意志自由和理性自制、聚焦公民意识与集体责任、包容不同群体及多元文化、立足全球推动教育协同共治的特征。立足人文主义教育观审视我国教育发展,未来教育应重塑教育观念,以“五育融合”助推和谐发展;培养多元化创新人才,明晰科技伦理边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培养世界公民,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有“思想实验室”之美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来以积极探索和引领人类教育前瞻性发展为己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推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等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报告,先后提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人文主义教育观”“新人文主义教育观”等重要教育理念,在不同时代引领全球教育发展。研读和分析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报告,可以洞见蕴含其中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追求:从最初关注人的生存跨越到人类生态整体利益的人文主义情怀;从提倡“学会生存”深入到“学会重新融入世界”的终身学习理念;从注重挖掘教育潜能升华到“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终身教育期许。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深入学习和领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育概念体系内涵升级,立足终身教育新理念,推动教育政策法规改革创新,发挥技术变革潜能,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付燕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3):108-111
2020年,新中国第一份比较教育专业期刊《比较教育研究》(原名《外国教育动态》)创刊55周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刊40周年。创刊以来,《比较教育研究》在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推进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助力教育学术新人成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纪念《比较教育研究》创刊55周年复刊40周年,2020年10月27日,《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共同举行了座谈会,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比较教育研究》编委会主任及主编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比较教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王英杰先生等专家学者与在京教育学术期刊负责人共同研讨"教育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之共生"。  相似文献   

11.
以文献研究为分析方法,对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育理念演进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学会生存》超越了学校教育重新认识教育,系统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从内涵上看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等的有机统一,从目的上看是造就“完人”,从指导教育实践的路径上看是将终身教育作为改造现有教育结构和制定国家教育政策的根本引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则将终身教育理念发展为终身学习理念,将教育发展的重心从侧重教育供给方转到满足教育需求方,主张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服务,提出将“四大支柱”作为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原则。《反思教育 迈向全球共同利益?》将教育的公共事业属性上升为人类集体事业属性,主张教育是事关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唯有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才是出路,教育目的在于立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培养人,要将共同利益理念落实到优化教育制度、充实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治理以及发挥参与主体作用各个方面的实践中去。三大理念的内在主线是UNESCO一如既往的人文主义观,体现其一以贯之的民主理想。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但在精神层面人类越来越需要面对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世界在变化,教育也要变化。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社会无处不在经历着深刻变革,这种形势呼吁新的教育形式,培养当今及今后社会和经济所需要的能力。教育必须教导人们学会如何在承受压力的地球上生活;教育必须重视文化素养,立足于尊重和尊严平等,有助于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结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张莉莉:女,北京师范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研究方法。孙龙存: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国际与文化教育比较。张智: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旬刊记者:今年我们国家对教育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照,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中职教育等都得到了中央财政的巨大支持。中国的教育正日益显现其社会公益性质。教育绝不是一部分的特权,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这是人们对教育最朴素的期待。您是怎样看待这其中的公益性,以及政策实施效果的呢?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全元文》编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全元诗》课题组共同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举行。长期从事元代文献与  相似文献   

15.
<正>王英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师》:《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而中国的M O O C元年即将到来。您如何看待MOOC这种新兴事物?王英杰: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MOOC不是一个新兴事物;但从市场价值来看,M O O C就是一个新兴事物。就好像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发现之初并未被人  相似文献   

16.
2017年4月23日上午,“讲中国故事:学校在变革中发展”暨《中国学校研究》中英文图书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召开.该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领衔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的唯一主题图书,该书以理性、客观、全景式的手法向世界描绘了一幅真实的中国学校图景,是中国教育走出去、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典范.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参加会议的主要人员包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大良司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伟副司长、高等教育出版社韩筠副总编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袁振国教授、赫尔辛基大学教师教育系Fred Dervin教授、中国教育报刊社刘华蓉编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王英杰教授、马健生教授、张东娇教授、高益民教授和David Turner教授、北京第十八中学管杰校长、安徽省合肥市葛大店小学王军校长和成都市金堂县杨柳慈济小学周礼芳校长.大家高度评价了《中国学校研究》一书的学术价值,并就如何开展中国学校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5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举行仪式,聘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世界比较教育学会主席,世界银行教育专家马克·贝磊(Mark Bray)博士为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聘任仪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项贤明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亲自为马克·贝磊颁发聘任书,并发表了致词,希望此举对推进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对马克·贝磊受聘为客座教授表示祝贺,认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与世界比较教育学会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彼此之间早已结下深厚的友谊,他希望马克·贝磊的受聘能为双方开展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马克·贝磊为能受聘为北京师范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视域下定义教育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涛  姜宇 《人民教育》2012,(12):2-6
本刊从2012年第10期开始进行"关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探讨",先后发表了多篇有关教育质量标准的文章,如王忠敏的《对教育质量标准的思考》、赵伶俐的《以人才质量为核心统摄教育质量》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的《时代的选择: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为什么关注该话题?源于我们一个基于常识的判断:没有标准的质量观,不过是"空中楼阁"。所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既是《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深入分析国际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师范大学的辛涛、姜宇提出,我国教育质量标准的核心应确定为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并应着手厘清质量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等等,颇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19.
吕准能 《江西教育》2004,(18):44-44
顾明远作为国际教育理论界的著名专家.桃李满天下,享誉海内外。他是江苏江阴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博导。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曾任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主席,现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比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等职,还为北大、南京师大、华南师大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讲学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孟繁华博士是顾老的高足,担任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8月21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和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的首届京师"学科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