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永恒的情怀     
上海举办西藏班已有20个年头了,一批又一批 少年学生,从遥远的西藏来到上海,与上海的学生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又一批接一批地走向全国各 地的高校,回到他们可爱的家乡;成长了的少年学 生,一批又一批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栋梁……像一 首悠扬的歌,从雪域唱到东海之滨。 上海举办西藏班已有20个年头了,一批又一批 辛勤的校长和老师,哺育了数以千计的西藏学生,  相似文献   

2.
暑假游戏宫     
作文笑话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文中写道:“老师,您送走了一庙又一庙的学生,又即将送走我们这一庙的……”其中的“届”被错写成“庙”。老师在作文后面留下批语:“送走了你们这一庙,我就该升为方丈了!”  相似文献   

3.
开心果     
《小读者》2011,(10):18+23+63+66
错别字老师在批改作文《我的老师》时,发现这么一段:"老师,您就像辛勤的园丁,送走了一庙又一庙学生,现在又在送我们这一庙……"原来该生将"届"字错写成了"庙"。老师批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经历了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的盛夏,日历又匆匆翻到了九月,新的学期向我们走来。每年的八月,老师们都要送走一批踌躇满志的毕业生,每年的九月,他们又会迎来一批风华正茂的新学子,他们像渡船,永远在忙碌着,不断把学生送上光明的前程;他们像蜡烛,永远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相似文献   

5.
《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教学建议昌图县平安堡乡中心小学刘淑芬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教育学生从我做起,尊敬师长,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接受老师的正确教育。二、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6.
马洺 《江西教育》2023,(8):29-32
<正>“冯老师很幽默。”“我很喜欢冯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冯老师就像慈父,很关心我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这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冯国华。冯国华在九江职业大学从教18年,一直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用心、用情上好每一堂课,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7.
把爱延续     
刘俊伟 《课外阅读》2011,(9):261-261
做老师将近二十年了,二十年里,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每当学生离开的时候,无论是升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的,还是到社会上就业的,我都会把他们的基本情况及联系方式一一登记。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一切美好的往事尽在眼前。更让我快乐的是:生活中我增多了一批又一批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们无话不谈,小至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大到婚娴、升学、就业要事。一般事情冷静分析,焦点问题激烈争论,心灵在QQ&沟通,情感在信息上交流。作为老师我深深的感到,工作中把爱延续,延续到校外,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当中去,虽付出着,但更快乐着。  相似文献   

8.
杨学刚 《天津教育》2013,(16):31-32
我们和学生心目中博学、风趣、充满慈祥父爱感觉的纪宝宏老师对面而坐,听纪老师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一位高中化学特级教师的心路历程.从教三十余载,他带着一股豪情、一泓师爱,深深地扎根于津南教育这片热土,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辛勤耕耘.岁月匆匆,他的师德师能逐步提高,他的学生也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从未改变的是讲台上他孜孜以求的身影——学生心中那个学高身正的形象,化学教学中认真钻研、积极进取的教师楷模.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时.要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试讲.这是比赛课所必需的。但值得反思的是.磨课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平时课堂教学有那么多时间通过磨课来了,解和调整吗?  相似文献   

10.
王老师     
<正>王老师叫王永勤。在我遥远的印象中,王老师应该是文革以前的师范毕业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某一天,王老师和他的妻子一起,坐着一艘船,沿着大运河,从一座城市来到江浙交界处的一所农村中学,从此以后,他们就把家安在这里了,他们迎来一批一批的学生,又送走一批一批的学生。从前有句话叫作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这也一样适合于王老师和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老师,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您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着,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为我们播撒下智慧和理想的种子。您循循善诱的教导,为我们抹去了思想上的尘埃,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真谛。您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您自己换来的却是斑斑白发和岁月雕刻的皱纹。老师啊,您是我最敬慕的人!  相似文献   

12.
在与语文组的老师们进行交流时,大家都为作文批改的方法与效果产生了一些困惑:有些老师认为,任你精批细改、费时劳神,可是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没有几个人能比较老师批改前后习作的异同,他们大多只扫一眼最后的得分,极少数同学会读一读老师给的总评;也有老师认为,为学生面批作文,苦于时间有限,只能找少数学生面谈,对其他学生有失公平;还有老师觉得,既然老师批改的作文,学生也不愿去认真领会,还不如让学生自己改,可这又与上级检查“精批细改”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3.
世代求学的教本   让老师翻碎了、用烂了   留在我们心里的是一串串   璀灿的珠玑     天地万事的疑问   让老师释明了、析透了   留在我们心里的是一条条   科学的真理     古今中外的知识,   让老师讲遍了、讲全了   留在我们心里的是一把把   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学做真人的要义   老师都言传了、示范了   留给我们一生的是一道道   奉献的轨迹     人类进步的阶梯   老师都已走熟了、登惯了   留给我们的是一代代   文明的根基     一代又一代国家的栋梁   一批又一批时代的…  相似文献   

14.
批改作文历来是令语文老师头痛的事——既费力,又不讨好。学生精心构思一篇文章,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详批细改和评价;可每周100份作文,又不可能篇篇精批细改,评语也只能是寥寥数语。即使允许每次批1/3,可是那2/3的同学又不满意(实际上,我从来都是百分之百地批,因为让我丢掉那2/3,实在是不忍心,不安心,  相似文献   

15.
学校工作,暑去寒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学生送走了一届又一届,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教干也提了一批又一批。良好的学生常规、教师常规和教干常规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证。新学期又要开始了,校长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太多的不舍,太多的牵挂,太多的叮嘱,2010年的6月,松潘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又经受了一次和安徽支教老师的离别。这样的离别在2009年已经经历过一次了,那次他们送别的是第一批支教队的11名安徽老师,那批安徽老师带给松潘中学的是历史性的突破,144人升入专科以上学校,升学率达58.1%,较2008年提高了五个多百分点,一本入学人  相似文献   

17.
又到开学时,依旧嘈杂、单调、乏味。刚送走了一批学生,又迎来了许多新面孔。"王老师,今年是不是你教我们数学?"很多六年级学生问我。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期待。这也许是对我的一种肯定吧,心里有一些感动。第一节课上的是"位置",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86):98-99
作文教学一直是学生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写写写,老师批批批,可效果却总不能如人所愿,不但扼杀了学生原本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如何进行批改?这都是我们一线老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2010,(7):F0002-F0002
学生、教师、校园,构成了我们关于过去60年的教育生活印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一所所书声琅琅的校园里,走出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他们在老师的教诲下,走过自己美好的童年、少年时代。60年过去了,教师也是老了一批又新来了一批,他们为着教书育人,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以大爱为国家的未来培养人才。在越来越美丽的校园,教育正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2010、2020……最美的教育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成才之路》2011,(34):2-F0002
“我和学生起读鲁迅、钱钟书,读泰戈尔、莎士比亚,也读尼采,米兰·昆德拉……我以我对语文的钟情.培养了一批又一护钟情于语文的学生。我常常想:当学生徜徉于中外文学的百花园中,沉醉不知归路时;当学生习惯并热衷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诉诸优美的文字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这是陈绍忠老师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