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十则》分别引自《论语》中的《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卫灵公》等七个篇目共十则内容,主要涉及求知的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对于《〈论语〉十则》的教学,传统的做法仅仅把它作为学习古汉语的语料.讲解一下文言词句,介绍孔子所倡导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对该篇目的教学价值没有全面把握。如何有效地实现这类篇目的教学价值呢?  相似文献   

2.
<正>"《论语》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和伦理的主要思想提供了基础。它成为后世的圣书,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因此它的许多段落成为格言,甚至没有文化的农民也会不知不觉地引用。"这是一位美国人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对《论语》的评述。中国人的《论语》类乎欧洲人的《圣经》,不读《圣经》无法理解欧洲,同样,不读《论语》也无法理解中国。《论语》中多数话是孔子所说,由他的学生记录了下来的,因时间久远,很多话的语境已非常模糊以致无从  相似文献   

3.
《(论语)选读》进入高中语文教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论语》本身是深奥的文言语录体,又较少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在教学中,常常使得课堂气氛比较压抑,甚至有部分同学对《论语》根本就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提高《(论语)选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了当前语文教师的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对企业管理和领导工作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文章以《论语》为例,梳理国内外领导思想研究及《论语》领导思想研究的现状,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本土领导思想进行探析,展望《论语》领导思想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及时代背景下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在《论语》中,孔子的教学内容记载得十分清楚:“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孔子所教的文,就是诗、书、礼、乐。“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行和忠、信都是德的范围。孔子因人施教,曾有不少具体的内容,但《论语》中从来没有关于六艺教学的记载。六艺是《周礼》规定的奴隶主子弟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保氏》说:“养国子则  相似文献   

6.
于洋 《考试周刊》2013,(85):15-16
《论语》中真正出现修正的条目较少,却很重要.本文以论语中的“正”为核心,探讨了论语的修正思想.在《论语》中,“正”分为修己以正、修己以正人、修己以安百姓三个层次.并且认为这三个层次就可以概括《论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论语》思想的纲领,而所有这些思想的前提就是修己以正.  相似文献   

7.
《论语》围绕对"君子"的推崇和称颂展开,准确把握"君子"和"小人"的内涵是解读《论语》精神实质的关键。本文以理雅各和威利的《论语》英译本为例,分析对比两译本中"君子"和"小人"英译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于之承 《林区教学》2010,(12):25-26
以《论语》阐释问题为主要内容,并以此为例,论证如何从文本性质、内容、历史背景以及文章字词研究入手,相对准确地把握经典阐释方向。  相似文献   

9.
《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比问是问句的排比,《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颇具语用价值。《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孟子》排比问表示疑问的话语标记比《论语》的要繁丰一些,《孟子》排比问的语用价值主要诉诸"辩"体现出来,而《论语》排比问的语用价值则主要通过"辨"实现。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中华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有效学习这部文化巨著。文章从诵读涵泳、主题探索、扩大阅读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教学《论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进入新时期尤其新世纪以来,《论语》注本大量普及,而对于新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也开始慢慢兴起。本文主要论及的是新时期(1978)以来三十年的《论语》注本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而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载体是《论语》。文章着重探讨《论语》中哪些思想精髓有利于当代学生的美德形成,通过对儒家经典《论语》思想精髓的探讨,来说明《论语》中哪些思想精髓有利于培养当代学生的美好品德。  相似文献   

13.
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典籍乃至先秦诸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自然也就是齐鲁书社的“守正创新”最有效的“抓手”。近几年,齐鲁书社先后出版了四个版本解读《论语》的图书,在学问研究、普及阅读、干部培训三大方面都做出了成绩,此举不啻为地方古籍出版社“不忘初心”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认为孔子的学说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这当然是对《论语》的误解,而这种误读是由地域、语言、文化的隔膜造成的。我们今天的读者,虽然能够认识《论语》中的每一个字,懂得其中每一个句子的字面含义,却未必能够准确地把握孔子本来的意思,这不仅仅是因为时间的隔膜,更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多处征引《论语》,其中继承融合了《论语》中的思想.其征引方式主要有:直接引用或化用《论语》中成句;间接借用《论语》中句子意旨;袭用《论语》中词语;引用《论语》中人物、事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二治说"和"三世说"构成了康有为的《论语注》注解《论语》的基本思想结构。这一结构既蕴含着传统儒家思想,又掺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立宪思想,显示出康氏坚守保皇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7.
"仁"是孔子思想中的主要概念之一,也是《论语》里反复出现的核心词之一。在《论语》中,尽管孔子对仁的描述千变万化,但始终未离个人情感之宗。在孔子那里,仁是一个饱含个人情感的概念,个人情感是孔子之仁的根本和基础,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为仁,个人情感的不当流露为不仁,质朴真情是仁的关键,与"公心"相对的"私意"是仁之特质,"为仁由己"是由此推出的为仁之方。  相似文献   

18.
<正>(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本文未标注的引言均出自此书。)作为中华民族远古思想源泉之一的《论语》,内容涉猎广泛,论述丰富多彩,充满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虽历经数千年岁月的磨砺,其魅力非但没有消失、弱化,反而  相似文献   

19.
“运用现代思想方法论进行审视,历代注家对《论语》的解读,至少有10多章存在谬误。”华东师大一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刘定一在一场名为“人文与科学的美丽邂逅——《论语》解读报告会”上语出惊人。刘定一曾在中学教了38年数学,他解读《论语》秉承了乾嘉学派严谨的治学风格。并以其深厚的数学、逻辑和系统科学背景,从独特的现代视角对名家的《论语》注释进行内部检测与外部评价,找到了《论语》近20处长期以来被误读的“病灶”。  相似文献   

20.
马丽芳 《考试周刊》2009,(30):212-21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而《论语》则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主要著作之一。《论语》中反映的孔子思想颇丰。本文拟就《论语》中关于孔子的部分主要教育方法进行一定的感悟性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