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河北省11个行政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情况。通过模型的筛选,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其估计结果支持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关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结论,并求得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速度约为3%。  相似文献   

2.
影响经济增长有四个因素: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进步。但分析它们是假定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已经符合了经济增长的要求这一前提之下的。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把制度因素撇开来的。但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增长不能忽视制度的因素。制度创新能让技术进步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使劳动力和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实现高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制度创新始终贯穿其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其难度也愈来愈大,制度的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影响经济增长有四个因素: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进步。但分析它们是假定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已经符合了经济增长的要求这一前提之下的要求这一前提之下的。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把因素撇开来的。但是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增长不能忽视制度的因素。制度创新能让技术进步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使劳动力和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实现高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制度创新始终贯穿其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其难度也愈来愈大,制度的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兴古典经济学运用分工和专业化思想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其中的城市化理论部分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有重要启示。新兴古典理论认为,进行制度创新可以降低内生交易费用,促进分工的演进,进而推动城市化进程。而当前我国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是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增长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对国内生产总值与知识、劳动力、固定资产等生产要素、制度因素及外部性成本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起经济增长的新模型,并通过实证测算说明制度创新和知识进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客观分析与评价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增长因素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的演进过程,阐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为山西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以自我发展能力为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客观分析与评价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增长因素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的演进过程,阐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为山西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以自我发展能力为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目前已得到普遍共识。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对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侧重于从技术创新、资本积累等物质生产要素方面寻求经济增长的原因,诺斯则力求以制度的变迁来解释经济增长。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相比较,诺斯经济增长理论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理论体系的创新和政策主张的创新。目前我国正处在“制度变迁”过程中,诺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有关知识经济的理论探讨越来越多 ,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知识投资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 ,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一、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理论的灵魂知识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内生性增长理论 ,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式与人力资本理论嫁接后的产物。这两种理论的嫁接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作出贡献的有许多经济学家。 2 0世纪 50年代 ,许多美国经济学家都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其中索罗 (RobertSolow)创建的模式被视为经典 ,被舆论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代表。索罗认为 ,投资有一…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同时城市化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因此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依据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采用城市化的综合指标,对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水平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正向作用明显强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维海  张晓可 《教育与经济》2021,37(1):29-38,49
借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数据,分析70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能及其转换过程。通过数理推导,首先扩展出含有人力资本分布的经济增长模型,然后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动能进行分解,发现实物资本对经济增长始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则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显著促进经济增长,逐渐成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人力资本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作用为前提,分布的平衡化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溢出效应,进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不是按照受教育程度“阶梯型”分布,而是“剪刀型”分布。因此,应当将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投入,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使人力资本积累及其结构更好地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更有效地赋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处在转变过程中。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现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趋向弱化;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体制尚未形成;三大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相对乏力。由此决定转轨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相对趋缓,客现上要求必须继续实行积 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选取2003年~2009年青岛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贷款余额的季度数据,分析青岛市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贷款余额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贷款结构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要远大于长期贷款。从长期来看,应做好信贷资金的统筹规划,更好地促进青岛市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本在分析了经济增长质量的特征和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设计了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机制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机制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增长机制,造成经济效率低下和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经济增长机制呈现出了一系列过渡性的特征。须采取有效对策,转变经济增长机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统一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和实现之举。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历年经济增长速度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而城乡差距虽然不是导致经济增长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对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会产生微弱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9至2008年云南省的相关数据,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的数学模型,测算出了扩招10年来云南高等教育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75%,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周边邻省,这与云南省的经济增长仍然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云南高等教育应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重点发展高等教育,把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水平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