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家是武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是武术历史记忆的承载人。对当前武术家进行口述史研究,可形成民国至新中国以来以人(武术家)为本的历史记录,补充以往武术史写法以事件为主的不足;可建立武术家习武、从武的个人历史资料库,弥补以往武术史文献中关于武术家生活史、思想史等记录的不足;可记录武术家群体关于北京亚运会武术比赛等重要事件的历史记忆。范式研究由国际化正逐步本土化、中国化、学科化,并已进入口述史研究领域。基于范式理论、口述史方法、武术史现状,建构以武术家为中心的口述史研究范式,旨在推进中国武术的口述史研究,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口述史的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对武术散打当今发展现状、武术散打的社会地位以及武术散打口述史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武术散打口述史研究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提出发展武术散打口述史的发展策略。发展策略:①强调武术散打口述史工作者的多元化;②扩展武术散打口述史研究范围;③更熟悉的掌握访谈技巧;④加强已有口述史料的运用,促进散打口述研究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黄婷 《拳击与格斗》2020,(2):138-138
口述史研究在中国各学科中的发展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趋势,口述史运用在体育的研究是一大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口述史在武术方面的意义.近几年,社会各界逐渐关注体育口述史的研究,武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运用口述史方法研究武术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增加了武术史料研究范式;(2)增强武术史料的可靠性;(3)学术方面的价值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4.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素材和基础"没有史料"历史的研究便如同空中楼阁"无法进行"武术史研究也概莫能外#所以"史料的丰富程度与武术史研究的进展是息息相关的#应该说"武术史的史料是相当丰富的"由于其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所以其史料散布于史籍和古人留下的诸多著作和各种形形色色的文字当中#但丰富的另一面"却是武术史研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由于宋以后中国武术的社会底层化"使武术在宋以后资料尽管十分丰富"但同时也十分斑杂"这就直接导致了武术史研究中史料选择的难度"给武术史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唐以前的武术史更因其年代久远"缺…  相似文献   

5.
运用口述史方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老一辈武术家群体进行访谈,研究当前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中武德传承的主要内容及对策。研究认为,在学校武术教育中武德传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传承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又要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把仁、义、信、勇作为学校武德传承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应重视武德伦理规范教育、加强武术礼仪教化功能、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砺、注重教师口传身授的潜移默化和突显武术历史人物典故的激励作用,以更好地促进学校武术教育中武德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武术史的研究,对深入认识传统武学的价值有重要意义.中华武术的历史,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部来自民间的口传史,原始性与多元性交错并存.本文就武术史料来源的现状及武术期刊承载的任务、运作的方式,阐述了武术期刊如何进行武术史料的搜集与使用.  相似文献   

7.
武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怛是长期以来,在武术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得比较少,而且所研究和涉及的内容也都是单一拳种的研究,对各拳种之间存在的横向联系却很少有人问津。因此到目前为止,写武术史只能是分阶段地对各历史时期的武术按拳种孤立地加以介绍,而对于各个拳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地域村落乡土武术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武术是流传于我国农村村落的民间武术。梅山武功是流传于湖南新化的一种乡土武术,通过访问、口述、文献查阅、分析等方法,对其文化特征、历史文化功能及影响其活动开展的因素做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梅山武功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较强的历史文化功能,其活动开展受到物质生产生活条件、人民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梅山武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武术史研究是针对于武术这一文化现象发展历程的研究,在这其中,既有宏观的对于广义的武术发展的研究,也有微观的对于某个拳种甚至于某个招法的研究.当代武术史研究大多是对微观现象展开的研究,对武术的细枝末节进行相对细致的考察,但对整个武术的宏观发展历程却反而关注不够,使武术史的研究与当代武术的发展不相对应,这使当代武术史研究很难为武术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应该说,这是当代武术史研究的很大缺憾.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它在历史形成与发展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只有研究并且明确武术在历史发展中诸方面因素所起的作用,才有可能正确认识它的价值和找到发展它的正确方向。 本文系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后得出的认识。相信它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里认识武术,并在开拓武术史研究领域方面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被国人誉为"国粹"、"国宝"。武术史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但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巫、医等结合起来研究中国武术历史文化的几近没有。《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将武术置于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剖析,免去了纯刀枪剑戟的考证,做出了对武术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判定。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学科口述史研究的普及相比,体育学研究的口述史应用滞后近20年,体育学研究中的口述史规范尚未形成,研究对象尚未深入底层。对口述史学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实践进行分析认为:体育学中的口述史学资料极丰富,在加强民间体育文化传承生命史研究的同时,应重视体育学口述资料的采集,引领体育学术研究范式的创新与研究方法的规范;体育学研究中的访谈录、回忆录不能称之为口述史学,但此类访谈录、回忆录式材料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口述史学勃兴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武术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有关武术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对武术档案的深入研究是武术史研究的一个的新领域,对武术史研究在现阶段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突破目前武术史研究的范围,提高武术史研究的水准。进而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考,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左聊城人氏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曾指出:"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傅先生这句话虽就历史学研究而说,但对武术学研究依样管用。在我看来,武术研究材料共包括文字材料、考古材料、口述材料、民俗武风和武术技艺五种。它们之间各有特点,难以互相代替,但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运动的追求与武术进入奥运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在全面论述了奥林匹克当前和未来发展目标后,指出:在奥林匹克运动坚持友 谊、团结、互相了解的精神不断得以实现的过程中,中华武术也就不会永远与奥林匹克无缘;在奥林匹克不断追求自身文化 的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借助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绝佳机遇,武术进入奥运会目标的实现将拥有非常良好的环境和空 间。所以: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完美的追求,将使武术进入奥运会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武当武术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与热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与理论渊源。其一,研究传统武术,探寻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道,就必须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的研究。其二,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是当前宏观层面的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与微观层面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实现"对接"的必然要求。其三,以文化的视角探讨武当武术,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完整、系统、鲜活、具体的武当武术必定会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这也是当代武当武术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7.
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健身项目。如何进行武术科学健身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概念中的健身价值、武术实践中的健身价值以及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分类进行了深度梳理研究;提出了武术科学健身运动处方的概念,武术科学健身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和口述史法分析村落武术的演化,探讨村落武术文化。主要结论:孙庄武术的兴起缘于对抗盗匪,20世纪40至70年代中期,村落武术处于不温不火发展状态,后随着农民闲暇时间增多,村落武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村落武术文化。1986年后,在社会现代化的冲击下,村落武术没有跟随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于传统武术代际传承困境已从传承人、传承内容、传承途径和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较少从个体应对“代际关系”危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把愈发严重的代际断裂问题放置到宏观社会模式变迁中予以思考。采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在代际关系的“三喻文化”理论分析框架下,对以张功良为代表的传统武术传承人在面对社会模式变迁时习武传武的主体性应对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时代变迁,张功良等老一辈民间武术家会相应地做出自我调适,以使习武传武的外显形式更契合时代的需求。但由于传统武术前喻式内核依然较难发生改变,使得武术内核与武术传承在当代并喻、后喻文化模式下的代际关系与社会的快速转型之间形成了代际滞差,进而导致武术代际与社会代际之间的文化堕距。  相似文献   

20.
体育口述史是运动“生命”或体育事件的诉说,能够丰富体育史的研究,激活体育学术全新的活力,在访谈中完成思想、观点的传递和史料的挖掘。体育口述史要注重访谈者、受访者和口述资料三者的关系,厘清体育回忆录、访谈等与体育口述史的区别,正视精英体育人物和群众体育口述史的不同价值与意义。研究认为:体育口述史研究要注重其“史”学特性,最大的独特性是运动场景的再现;体育口述史注重“对话式”的访谈,采访者必须历史在场;体育口述史作为一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弥补、纠偏、发掘史料,有其严格的操作过程,其理论与实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批具有史学功底的学者介入,从时空维度还原口述者的运动情境和体育事件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