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醒世姆缘传》中专用量词的使用情况,《醒》书量词系统是历史积淀的产物;《醒》书量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醒》书量词的结构形式比较齐备。  相似文献   

2.
从明末白话小说“三言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下面分别简称为喻、警、醒、初、二.)收集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在”、“向”、“从”、“去”能够单独作动词,也能用在另一动词前面,用以介引某个名词性词语.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在、向、从,去”,无论就词义内容还是在句中所处的词境来看,都有若干差异.本文整理了这几个词的各种用法,并将其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选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编“三言”之一的《醒世恒言》。解放后曾改编成电影《秋翁遇仙记》。明代中叶,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市民阶层的壮大,为中国古代小说开拓了以描写世态人情为对象的广阔天地。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  相似文献   

4.
青年组(大学) 一、读书部分: 必读书目:《醒世恒言》、《寒夜》、《百年孤独》、 《官场现形记》 1.《醒世恒言》主要收录的是_代的小说。 A.宋B.元C.明D.清 2.《醒世恒言》一书共卷。 A.三十八B.三十九C.四十D.四十一 3.《_》通过善良无辜的陈二姐和崔宁被冤屈处死以及最终得到昭雪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吏草营人命的罪恶,同时也反映出下层人民特别是妇女的悲惨命运。 A.十五贯戏言成巧祸B.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C一文钱小隙造奇冤D.独孤生归途闹梦 4.《_》与《警世通言》中的《崔待诏生死冤家》一样,写普通市民的生死恋。 A.卖油郎独占花…  相似文献   

5.
包平  王瑞  韩叙  徐娅丹  翟宇 《中国高等教育》2020,(7):I0005-I0008
《传家宝全集》丛书共分4册,包括《福寿鉴》《醒世钟》《快乐原》《人事通》。由清代石成金所著,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汇集石成金著述150余种,取居家寻常事,广泛搜集前贤格言庭训诗文以及村俗俚言、谚语童谣等,或加以演绎,或加以修改,或寓以新意,通俗流畅、妙语连篇、寓意深邃、警人醒世,是为人处世、知人论世、劝人配世、养生益智、日用指南等人生智总之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这四部小说的探析,阐述张恨水在这一时期思想和创作道路的发展变化,从而表明张恨水的恨而醒世创作主旨,肯定张恨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对于我国言情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两方面的贡献:其一,搜集整理了大量言情文学作品。他辑录的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散曲集《太霞新奏》,戏剧集《墨憨斋定本传奇》,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是我国明代的一位杰出的通俗文学家。其所编著的民歌集《挂枝儿》和合称为“三言”的话本集《喻世明言》(原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早已脍炙人口了。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事  相似文献   

9.
《庄子雪》是对《庄子》全书三十三篇的注评,大致具有三大特色:第一,将全书浑沦圆融加以赞赏。第二,涵泳义理且超出儒道家派局限,有益于读者初学。第三,以《庄子》为针砭墨、惠之书,有醒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好了歌》(以下简称《歌》)可视作《红楼梦》全书之纲,《歌》采用了七言形式,却并非严格的格律诗,像是一首民谣。表达朴素,寓意隽永,令人咀嚼再三。堪称警世箴言,醒世睿语。《歌》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1.
明代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堪称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之翘楚,其中《醒世恒言》第十八卷《施润泽滩阙遇友》无论题材内容、表现手法。还是所展示的社会心理、时代特征.皆可视为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卢楠年谱     
卢楠,明代嘉靖年问著名文学家,曾得到王世贞的高度评价,并被王世贞列为后五子,但遭到卢楠的拒绝。其遭遇曾被冯梦龙编成话本小说《卢学士诗酒傲王侯》,收在《醒世恒言》中。  相似文献   

13.
明代末叶冯梦龙所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世称《三言》.它是以宋元话本和明代的拟话本为基础,经过冯氏改写或自写而成的古白话小话集.除了它的文学价值而外,《三言》又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冯梦龙为"三言"所作的三篇序,每篇重点论述一个问题,各篇又相互勾连补充,形成了自己的小说理论体系。《古今小说叙》首次提出通俗演义起源于说话艺术,与唐人传奇相比,通俗演义从语言到内容都通俗易懂,可以为普通百姓所接受和欣赏,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警世通言叙》探讨了小说创作中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的虚构方法,虚构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故事小说可以虚构,历史小说则要严守史实。《醒世恒言叙》提出了"醒世说",冯梦龙对晚明"浊乱之世"痛心疾首,要用通俗演义来警醒世人,扭转乾坤。通俗小说要达到醒世的目的,首先要有健康的内容,还得遵循小说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受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和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影响,多数作品教化意味浓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从名称中就可见作者所赋予的深层含义。《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三言”不仅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教化思想,还具有轻松、诙谐、幽默的娱乐特点。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6.
翻开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看第十一卷中的《苏小妹三难新郎》,看到了这样一个情节:洞房花烛之夜,新郎秦少游被新娘苏小妹"闭门推出窗前月"的对诗难题弄得一筹莫展,冥思苦想至三更鼓响,仍难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醒世姻缘传》的解读,认为西周生以直接的写实寄托一种间接的象征,通过民俗批评来进行历史反思,成为“醒世”智者,这正是《醒世姻缘传》成为颇具象征意味的写实佳作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的话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下简称"三言")之中囊括了众多的人物故事,其中有其评价标准和理想的寄予,但这些故事所表达的思想中却包含了一定的矛盾因素,本文将对此从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臭味相投     
词语含义 比哈性格、志趣、思想作风相互投合。多用于贬义。 成语链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争仙》:“这二位官人,为官也都清正,因此臭味相投。”  相似文献   

20.
《卖油郎独占花魁》是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名篇,历来被广为引用。那么这样一篇短篇小说有哪些独特的魅力或说艺术特色,能如此的吸引人呢?本文将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