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些事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前不久,孩子回来告诉我,学校开展“小督查”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督查家长和师生的不文明行为,参与学校管理。女儿的任务是监督家长在学校的不文明行为。对此,我没有表态。以前女儿对担任班级和学校的学生职务不热心,认为参加公益活动会耽误学习。一周下来,女儿又找到了我,向我讲述她一周以来是如何认认真真履行职责的。她还戴着小督查的牌子,让我给她照张像留念。  相似文献   

2.
临淄,是齐国故都,齐文化发祥地。金茵小学作为诞生在这片热土上的一所高标准、现代化学校,从建校时就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我们以为,现代化并不排斥古代文明。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她既要承传古代文明,更要传播现代文明。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承传古代文明,弘扬现代文明.璧合两个文明,培育代代文明”的办学思路,她融合了我们对教育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普通学校就读的孩子同样能够在现代教育氛围中和现代教育环境中享受幸福生活,在学校里师生结伴成长,追求真知,崇尚美德,感受欢乐,体验成功,让师生对自己的学校充满着一种希望之情,一种眷恋之情,让校园精神在师生心理升腾为一种鞭策,一种力量。为此,我们从1998年初至2003年末,进行了《“书道教育”模式研究》课题实验,  相似文献   

4.
《辽宁教育》2023,(21):2+97-98
<正>北票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58年,现有教师104人,学生1888人,教学班36个。学校坚定“理想六年,润泽一生”办学理念,彰显“理想教育”办学特色,以“让理想洒满校园,使师生过一种幸福完美的教育生活”为办学目标,依托“理想课程”实现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做一个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意识的理想少年”的育人目标。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文明校园、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省级示范校、朝阳市平安和谐校园、朝阳市文明校园、朝阳市劳动教育示范校、朝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北票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相似文献   

5.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小榕投奔她的小姨来到某地。该地教育主管部门开通了就学“绿色通道”,她被安置到了离她小姨家最近的一处小学就读。就读学校也想尽办法让小榕尽快适应新环境,师生们听说有四川的孩子来了,也都纷纷给她捐钱、捐东西。  相似文献   

6.
我们强调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重视教育的人文性,而这种人文性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创造文明的环境、文明的学校和文明的教育过程中,才能使这种人文精神在学生的身上得到体现,使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相似文献   

7.
园丁风采     
陈雪梅如今的她虽走上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校长岗位,但仍然保持着当年少先大队辅导员的本色。她的教学理念是“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她主张尊重每一位师生的自主发展,给他们提供一个创造和发展的平台。她正在领头进行“创新教育”、“经典诵读”等两个省级教科研课题和《网络时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国家级教科研课题实验。她的一篇德育论文获省级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曾婉居  萧爱玲 《辅导员》2014,(14):96-98
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动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开展和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从2008年起,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岗小学就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在全校一到六年级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把汉字书写教育工作与学校的特色建设相结合,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让规范汉字教育“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走进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构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经过全校师生不断努力,至今学校的书法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南街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优良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力促人人发展,务求人人成才”为教育宗旨,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建一所快乐学校,让师生快乐成长,是笔者的教育理想。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学校的办学历程中,坚持“让每一个师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立足实际,开展“农娃乐”特色教育,深入研究农家文化,开发优秀农家文化的教育价值,以“一院一园”呈现农家韵致,传承农家文化,弘扬农家文化精神,让农家娃学农、知农、  相似文献   

11.
周守勤 《江西教育》2005,(12):27-27
永丰中学把办学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为发展而教育”,其核心意义是在管理中追求人文精神,尊重师生主体,让每一个师生身心潜能,个性特长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开发和培养,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在教与学的坐标中找到位置施展才能。在学校中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构成“校风文明化,校园现代化,质量优良化,管理科学化”的爱心乐园。  相似文献   

12.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她致力于重建一种课堂教学新理念,让课堂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让课堂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生命价值。在她的倡导下,近几年来,教育理论和实践界一直都在关心课堂的教学改革.想方设法使“生命活力”从纯粹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幸福学习、快乐成长的诠释。它虽不是由福建省厦门市公园小学创生的,但却是该校认同并孜孜以求的。几年来,学校在持续践行“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过程中,促进了师生健康幸福地成长,也因此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一、设计顶层理念,让学校发展有方向学校希望师生在校内的生活是幸福的,在校外是会追求幸福的。  相似文献   

14.
近闻某税务局积极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这种设身处地为纳税人着想的做法,让广大纳税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套用“零距离服务”,笔者提出师生之间也应“零距离”的话题。所谓师生之间“零距离”,即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在一种师生地位平等、关系融洽、交流互动的氛围中运行。教师看学生“零距离”,就是要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挂在心上,走下讲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真心真情去贴近学生、关心学生。师生之间“零距离”,需要剔除“功利”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它首先是一种人学。”虽然现…  相似文献   

15.
学校群体是一个智力型群体,学校活动中大量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型活动。鉴于此,校长对群体乃至学校活动的管理,应该是一种“智慧型”的管理。而“立美教育”则是创设智慧型管理时空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有将“立美教育”的思想有机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让学校群体在互动的过程中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才能真正让“求美、立美”的管理模式成为师生的一种共同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才能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智慧自由成长的空间。“立美教育”理念是体现“智慧型”管理目标的动力源“立美教育”是以“人”为中心,把追求美…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始建于1900年,校园风景优美,环境雅致。学校师生在朱军校长的领导下,以“办有质量的理想学校”为目标,围绕“教育即成长”架构教育理念体系,秉持“让每一位师生收获成长走向成功”的教育信仰,不断完善教育工作机制,把学校建设成了师生成长的沃土,实现了优质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在传授者与学习者片面追求书本知识的灌输和贮存中造成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学习者现实生活、经验世界的严重脱离。我们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本着“教育应该为人的完整发展服务”的思想,提出了“让每个儿童尝试成功,让每个儿童茁壮成长,让每个儿童准备成才”的教育思想和“培养具有鲜明个性,能创造并享受文明生活的新生代”的育人目标,努力在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优化现代儿童的学习目标、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转换学习中的师生角色、丰富现代儿童的课堂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家长的心理,也是他们呼唤教育公平的心声。国家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学校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也为农村学校的硬件和师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这些都是教育的宏观公平,作为公平教育实施者的教师更需关注教育在微观层面的公平。这可以体现在课前精心的备课中,体现在课堂上的师生平等的对话中,体现在课后师生、学生间的开心交流中。当然,课堂还是师生和学生问活动最主要的交互平台,在教学设计及实践中,我们要牢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让公平的阳光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小榕暂时不能在家乡上学,于是投奔她的小姨来到某地。该地教育主管部门开通了就学“绿色通道”,她被安置到了离她小姨家最近的一所小学就读。就读学校想尽办法让小榕尽快适应新环境。师生们听说有四川的孩子来了,也都纷纷给她捐钱、捐东西。  相似文献   

20.
永泰县第三中学是福建省一所迅速崛起的山区学校,现为省三级达标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学生首位”的办学思想,形成“勤奋进取,诚信文明,实践创造”的优良校风。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把促进师生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同时,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编写出一系列校本教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师生研制的科技创新作品多次获大奖,学校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研制“土壤速测箱”的事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报导,其成果在部分地区推广;研制发明针对水稻矮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