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很多年轻人说现在社会很多人成功都是凭父亲、关系、相貌,等等。我就说,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儿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2.
有很多年轻人说现在社会很多人成功都是凭父亲、关系、相貌,等等。我就说,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儿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如果你要信那些你没法不愤怒的事情,只能害了你。  相似文献   

3.
孔丘(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大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子弟。他的学生陈亢疑心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有特殊的教育内容,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听到过夫子有什么特殊的教导吗?”伯鱼说:“没有。有一次,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走过前庭,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后来就开始学《诗》。又有一次,我走过前庭时,又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回来以后就开始学《礼》。我听到过的就是这两点内容。”陈亢说:我问一个问题,得到了  相似文献   

4.
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光凭宣读教条,空洞地说教, 效果并不见得好。我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常适当的以小故事去感染、启发学生。班级里出现很多"聊天族"时,我有意无意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我和父亲一同到田间劳动,在一个拐弯处,父亲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父亲问我:"除了鸟虫的鸣叫之外,你还听到什么声音?"我竖起耳朵,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一辆汽车,是一辆货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汽车。"我问:"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汽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的分辨出是不是空汽车,汽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艾美丽 《成长》2006,(2):35-36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察觉父亲在家中的地位不如母亲。我们姐弟4人有什么事征求父母意见,母亲总是第一个发言,然后就拍板决定。即使是问父亲,他也会说:“问你妈去。”时间长了,我们不会再去问父亲,都是直截了当地向母亲汇报。  相似文献   

6.
贝克·希伯来是英国西约克郡一个普通的小男孩,父亲是一名汽车修理工,收入微薄,母亲则是一名家庭主妇。因家境贫寒,一家三口一直租房居住。2011年,6岁的贝克向父母提出学画画,并说要用卖画的钱为父母买房子。父亲以为他开玩笑,顺口道":我可没钱为你请老师。"贝克说":我不要老师,只要你们能帮我买些画笔和颜料,还有几本画册就可以了。"父亲半信半疑地问":凭这几样东西,你就能成为一名画家,就能为我们  相似文献   

7.
正父亲,刚挂下电话我就开始写这封信。抱歉我骗你说我马上就要睡觉了。你问我书中有没有写到你,当然有。你是我血液的源头,我的父亲,我对男性所有好感的来源。我的嘴唇轻轻动两次,就可以吐出的音节:父亲。我要说,我的所有情感、所有勇气、所有善良、所有付出、所有脆弱、所有坚强……所有的所有,都是给这个男人,这个我静下心来默想三分钟就能泪流满面的男人。我的父亲,你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在电视台做一个关于父亲节的节目,主持人问我:"你觉得你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卖菜     
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后来那家公司倒闭了,我就失了业。我只好重新去找工作,这一找,就找了半年。半年后,我依然在家里待业,苦闷极了。父亲问我:“这半年里,难道就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你?”我说:“有,可是工资太低了,月薪大多只有七八百元。”父亲说:“七八百元就七八百吧,先干起来再说。”我说:“那怎么行?我在原来那家公司月薪是两千元的,我一定要找一份月薪两千元的工作。”父亲笑一笑说:“跟我去卖一天菜吧。”我想反正没事干,就答应了。我和父亲卖的是菜花,在市场上一摆开,就有一个中年妇女来问:“这菜花怎么卖?”父亲说:“一块钱一斤。…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很喜欢玩不倒翁。父亲给我买了很多种不倒翁,据我观察,发现这些不倒翁,都是没腿的。"有没有一种有腿的不倒翁呢?"一次,我问父亲。父亲说:"不倒翁有了腿,就不是不倒翁了,它就会被人推倒。""为什么不倒翁有了  相似文献   

10.
<正>努力不一定成功,但努力的过程值得尊重。就像每一朵花都有结果的心,即使最后没有结果,但谁又能否认花开得美丽呢?为了梦想,努力绽放吧!那年春天,父亲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苹果树。我问父亲:"是不是以后我们在家就能吃到苹果了?"父亲乐呵呵地说:"当然。"父亲的回答让我对这棵苹果树充满了期待。第二年春天,苹果树开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没有过过一回生日。有一次我问父亲:“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呢?”父亲拉长了脸,很不高兴地说:“小孩子家问这个干啥?”我说:“为你过生日呀!”父亲的脸上这才转阴为晴,大大咧咧地说:“那就随便哪一天吧,五月端午、八月十五、大年初一,都行!”说归说,谁也没有把这些日子当成父亲的生日。  相似文献   

12.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看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上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开我们太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专卖店     
一天,有两条蛇凑在一起,其中一条蛇就问另一条蛇:“大哥,我们身上有没有毒啊?”蛇大哥说:你好无聊啊!问这个做什么?”蛇小弟回答他说:不是啦,我刚咬到我自己的舌头了……”谨慎的蛇父亲喜欢滥用成语。有一天,儿子问他:“爸爸,关公是个大英雄,为什么会死得那么惨?”只听父亲说道  相似文献   

14.
少年书呆子     
1970年,我们家随父亲的工作调动,从石家庄搬到了重庆。我进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彻底改变,童年的朋友一个也没有了,我变成了一个孤单少女,于是将所有的时间和感情,都倾注到了书本上。其实我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看课外书的。起初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问母亲,问得太频繁了,母亲烦,就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来问, 先圈在那儿,看完一页再问。我就拿支笔画圈儿。刚开始的时候,满纸都是圈儿,后来圈儿开始减少, 再后来我发现,有些字把前后文连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骑马     
我们的家,住在新墨西哥州。我们全家都喜欢骑马。有一天傍晚,6岁的贝克问我:“爸爸,你曾经拥有过一匹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马,是吗?”她的问话,使我想起了一段甜蜜的回忆。于是,我就把这段故事讲给她听。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在我10岁生日前不久的一个清晨,父亲轻轻地摇醒了我,说:“快穿上衣服,我要带你去莱克斯顿。”不久,父亲驾着小汽车,带我来到了一个大牧场。“这是牧马场吗?”我饶有兴趣地问。“是的,”我父亲回答,“我要带你去见一个我的老朋友。”这时,我看到有很多马,被人牵到了空地上。“它们是真正的赛马吗?”我问。“当…  相似文献   

16.
快乐大本营     
夜半歌声女生白晶晶爱唱歌,但她唱歌的声音很难听。有一次,她和朋友紫霞在一家旅馆住下。晚上晶晶趁洗澡水声大就唱了两句,洗完后紫霞问她唱歌没有,晶晶否认了,紫霞赶紧说:“我们换房间吧,这间房里有鬼!”战争怎么引起小新问父亲:战争是怎么引起的?父亲:例如法国和意大利发生什么争执的话——母亲:不对,法国和意大利绝对没有什么争执。父亲:我知道,我这儿只不过使用了假定法——母亲:这样对孩子教育不利!父亲:没什么,不要紧的!母亲:没什么?不行!父亲:行!母亲:我反对!父亲:讨厌!小新:爸爸,我知道了,我知道战争是怎么引起的了。有钱无用朱天朋…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札>,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是孔子的学生,伯鱼(字鲤)是孔子的儿子.这段话的意思是:陈亢问伯鱼说:父亲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教导吗?伯鱼答:没有.不过有一天父亲一个人站着,看见我从庭前小跑而过,就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说:"不学<诗>,就不能很好地跟别人交流."于是我就回去学<诗>了.还有一天,父亲还是一个人站着,我又从庭前跑过,他又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他又对我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我父亲是个职员,整天在证券交易所那如同“囚笼”般的办公室里工作,假如我父亲不把一半工资用在医药费上以及给比我们还穷的亲戚。那么我们的日子还过得去。事实上,我们是很穷的。我母亲常安慰家里人说:“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在生活中怀着一线希望,就等于有了一大笔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 《当代学生》2013,(11):40-41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看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上密密麻麻的字。  相似文献   

20.
在我6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可是,我从没缺少过父亲的关心和爱护,因为我的继父对我很好。他在密苏里州开了一家公司,收入也不错。自从他来到我家以后,我们一家三口便再也没有分开过。可是,最近,继父竟然有一个礼拜没有回家了,这让16岁的我很不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