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杨红光 《体育科技》2013,34(4):22-24
武术作为一种内外兼修的竞技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养生健身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国的国粹、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术要为体育强国建设、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注重内涵建设,探讨制定武术标准;保持个性特色,不要削足适履;政府、民间结合,竞技、传统并重;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构建武术理论体系;塑造标志形象,进行品牌营销;广开传播渠道,提升国际知名度;开发武术产业,打牢经济基础等;大力发展武术事业,倾力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武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是东亚文化圈身体文化的有力代表。调查结果显示,武术的国际发展极不平衡,习练人数总体偏少,各国对武术存在严重的"文化误读"现象,武术传播过程呈现出技击单一性、锻炼方法的不合理性以及文化内涵的表层片面性等特征。研究认为,应大胆突破武术现行内容体系;加大武术文化底蕴挖掘及输出途径探索;努力加强外派武术教练员的传统文化培训,提升对外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当代武术跨国远程教育,扩大武术网站扶持力度和完善网站内涵建设;积极寻求武术进入世界各国学校教育渠道;加速武术赛事的完善和国际推广;加速武术文化教育价值、健身价值、竞技价值的重构,实现武术科学化、社会化、竞技化的时空跨越,促进中国武术的当代传承和国际发展。  相似文献   

3.
体育强国视域下的武术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武术在体育强国战略指导下的发展方略,认为:应提炼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独具魅力的中华体育文化,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武术健身的独特功效,弥补群众体育发展不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革竞技武术的表现形态,突出竞技武术的民族特色,为进入奥运不懈努力;建设完备的武术产业体系,加速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加大武术教育实施力度,凸显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优势,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武术国际影响力,发挥武术对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稳步推进武术职业化进程,推动中国职业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术对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严格意义上看,竞技武术违背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大众化、市场化武术在繁荣的同时正在流失文化内涵,两者都是似是而非的'疑似武术',严重危害着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中国武术是载道之艺,有修身养德、教化社会的价值,可以作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呼吁各界有识之士凝聚...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期形成发展起来的,具备完整结构功能特征的独立文化系统。宏观意义上的武术应是中国传统格斗术的总称。近现代以来,中国武术也随社会文化变迁融入了近现代竞技、体育等文化的因子。但是,竞技武术不是中国武术传统的历史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武术源头与根基,民间武术文化研究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近现代大...  相似文献   

6.
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不良趋向,但降低了武术的层次。  相似文献   

7.
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运用文化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以文化融合为视角对竞技武术散打的相关争论进行新的解释。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批判与肯定、继承与借鉴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竞技武术散打是传统武术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相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或新的竞技体育形式,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结果;最后,对竞技武术散打的形成进行深入的思考,认为竞技格斗项目只是不同规则下的动作组合,竞技武术散打不是武术散打、武术击技的唯一,应该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类项目的文化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浅谈武术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术文化是以武术为载体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不同于西方竞技体育的文化,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文化环境中孕育产生的。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武术文化中的武术技击内容、武德以及武术的美学等几个方面来浅析其对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武术服装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服装承我着文化、礼仪、体现一种风采.对武术服装上衣的文化内涵、武术服装腰带结的文化内涵、武术服装裤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中国服饰文化只有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以"文化强国"战略为背景,以竞技武术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首先对竞技武术发展的历史成就和当前发展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对文化强国与竞技武术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研究认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传统与竞技协调发展,产业化与艺术化多元发展,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驾齐驱将作为竞技武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担当起文化强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武术产生于中国社会,烙上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尊重自然的生态文化、尊重武德的中道文化、倡导多元的平等文化;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为了实现中国“强国之梦”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文章重温武术的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探索传承武术的“新路”,认为武术套路的原形是克敌制胜的技术,在斗力又斗智的活动中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套路形式;中国武术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实践积累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创新与传统并行不悖;重德轻利与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与崇尚实践、宽容中和与博览众长构成了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当前要保持中国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要坚持不断创新符合社会发展大潮的需要,不断探索多领域多层次的多元化形式发展的新路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探讨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它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武术的哲学性、艺术性研究,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与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和精萃。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反映和产物再现。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融汇和汲取了诸多社会领域中的营养 ,有着丰富的内涵。因而 ,可以说武术文化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的、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一、武术文化的渊源武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或武术文化体系) ,就其文化涵容性而言 ,几乎涵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 ,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一 ,武术的理论渊源来自于中国古典哲…  相似文献   

15.
竞技武术是中西体育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中西体育文化的互补性、为国争光的举国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主要文化动因。竞赛规则过于烦琐,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重技术传授,而文化内涵的传播相对弱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技武术在更高层次上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高校武术课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但近年来武术课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在于高校采取的授课方式、内容,师资力量以及武术课的分类单一;武术课中传统文化的缺失的原因有:学生兴趣缺失、重"竞技"轻"文化"、重"大纲"轻"素质"和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等。提出的策略有:明确武术课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技能传习与文化传承并存,变被动为主动,在武术课中引进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浓缩。文章从分析文化的构成切入,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学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剖析,从而得出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呈现出哲理性、技击性、养生性、艺术性、历史性、地域性。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武术,武术反过来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动态文化,武术呈现出来的文化基本特征是多元的,这也正是武术文化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对武术的整个演进历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早期武术是一门生存自卫术,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武技没有本质区别;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魏晋至隋唐时期,武术具有显著的宗教、艺术等文化特征;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经过近代、现代尤其是当代人的提炼,武术成为了竞技体育,在极大推动武术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逐渐脱离了本质,脱离了文化,脱离了大众。当今,武术应返回民间,更好地汲取营养,以图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武术文化的特性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文化涵盖面很广,包括武术行为的指导思想、哲学意识、力学原理、行为美感、意念体系、服装器械、武术门派等,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武术文化具有武德与武艺并重,内神与外形并重,健身与养生并重,阳刚与阴柔并重等特性.武术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体现在武术具有锻炼意志,修养道德;制敌防身,健身养生;娱乐表演,竞技观赏;体验传统,感受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武术进入奥运会与中西文化的对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小美 《体育科学》2005,25(7):59-6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演绎等方法,通过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差异的比较、武术与奥林匹克文化价值终极追求及其相互适应的分析,指出:中华武术与奥运结合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具有更高审美要求、技击要求和内在修养要求的武术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接受和认可,同时,丰富和完善奥林匹克文化内涵。以竞技武术入奥为平台,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以此带动其他领域的文化跨越国界,在异国他乡寻找另一种诠释的机会。建议政府在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起主导作用,以唤起社会和民众对其的关注和认同。以中华武术为前导,带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