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对常氧和低氧两种氧环境下不同运动强度对红系细胞的影响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低氧刺激可以提高红系细胞氧运输能力;低氧环境进行中、高强度训练对增强血液运输氧气能力的效果明显优于常氧环境训练;低氧环境无训练组进行一次中、高强度运动和高训组进行一次极限强度运动提高血液运输氧气能力显著好于常氧环境相应组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渐进式低氧训练后急性低氧暴露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以45 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其在6 周实验期内,常氧常压、急性低氧暴露(模拟海拔4 800 m)、3 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模拟海拔2 500 m、3 500 m、4 800 m)、再次4 800 m 低氧暴露运动时脑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3 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显著提高脑氧饱和度和SpO2;急性低氧暴露运动中脑氧饱和度和SpO2 相对有效下降值存在相关性(r=0.792,P<0.01)。结论:3 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改善脑组织的氧合状况,产生耐缺氧适应;低氧运动时脑氧饱和度随血氧饱和度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人体运动靠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必须有能量的保证,能量的生成靠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最终人体运动离不开氧。氧被肺吸入人体,通过血液送到肌肉细胞,为细胞内的氧化产能过程供氧。血红蛋白就是血液中运输氧的工具,它运到肌肉的氧越多,肌肉生成的能量越多,肌肉收缩的能力越强,人体的运动能力就越高。然而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运动员)在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期常常出现低血红蛋白,造成训练质量和运动能力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演变成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不同强度模拟HiLo与常氧训练对白细胞及其分类指标的影响,研究不同强度模拟高住低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成6大组(16小组):常氧安静组(8CC)、常氧高强度组(TCH)、常氧低强度组(TEL)、模拟HiLo安静组(CGD)、模拟HiLo高强度组(TGDH)和模拟HiLo低强度组(TGDL)。5周低强度训练6周高强度训练结束后分别取样,测得白细胞及其分类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间歇性低氧暴露与急性运动的双重刺激比单纯的急性运动更加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的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后即刻免疫机能显著下降,休息后可恢复;此外,模拟高住低练可以提高机体对极限负荷适应能力,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能力,这将为运动员模拟高住低练时机体监控和评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科学训练演变的历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在古代,运动训练与医学初步联烟;(2)在近代,运动训练向科学训练过程;(3)在现代,科学在运动训练中大量运用,科学训练不断发展。历史证明,科学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以科学技术理论为依据,进行运动训练手段、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由某一不科领域的专家或教练唢动用科学技术理论具体实施。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训练模式。凭经验摸索或通过模仿别人的方法进行训练的作法已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问、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目前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东北省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储备不均衡;训练的场地少,训练经费匮乏;理论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发球和接发球技术的掌握情况有所欠缺;参赛机会较少。通过分析,为更好地促进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网球运动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冉  赵鹏 《体育科研》2018,(1):89-93
目的:围绕氧化应激中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来探讨微压氧对于大强度训练后的恢复机制,为微压氧在运动训练后恢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经一周的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大强度训练后自然恢复组(HQ组,26.8 m/min,10°坡度)和微压氧恢复组(HM组),每组10只。本实验采用的微压氧仓氧浓度为26%左右,压强为3.6 PSI。训练周期为8周,每周训练5 d,每天1 h。HM组每次训练结束后即刻放入微压氧仓恢复1 h。在第8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24 h后进行麻醉,切取左侧腓肠肌用于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和观察腓肠肌组织形态。结果:(1)与HQ组大鼠相比,HM组大鼠跑至力竭时间显著性长于HQ组(P<0.05)。(2)HQ组肌肉MDA含量高于C组和HM组,具有显著性差异;HM组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性高于C组;HM组肌肉GSH-PX的活性高于C组和HQ组。(3)与C组相比,HQ组大鼠和HM组大鼠骨骼肌损伤轻微,但是HM组轻于HQ组。结论:大强度训练可造成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使其运动能力下降;而微压氧可提高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减少骨骼肌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作为机体运氧的载体,本文从不同的运动负荷对红细胞及其调节因子EPO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此帮助运动者建立合理的训练模式,为运动训练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讨优秀女子蹼泳队员心肺机能适应性变化和能量代谢特征,为培养蹼泳竞技人才提供训练效果评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蹼泳队员与一般女子蹼泳队员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运动开始时实验组肺通气机能动员速度快于对照组;中等强度时,实验组摄氧量(VO2)增加速度减缓;高等强度时,对照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氧通气当量(VEO2)和通气量(VE)迅速增加;力竭时实验组RR、氧脉搏(O2P)、VE和VO2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探讨在进行低氧训练后,吸高浓度氧对大鼠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A)、低氧运动组(B)、常氧运动高氧恢复组(C)、低氧运动高氧恢复组(D),分别进行常氧训练、低氧训练和高氧恢复.4周后测试大鼠骨骼肌SDH和MDH的活性.结果发现,经过4周的实验.高氧恢复干预组大鼠的SDH、MDH活性要比单纯运动或低氧运动组大鼠的活性高,且常氧运动高氧恢复组SDH、MD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应的常氧运动组;低氧运动高氧恢复组MDH活性显著高于低氧运动组;而低氧运动组SDH、MDH的活性要高于对应的常氧运动组,且低氧运动组MDH活性显著高于常氧运动组.结果表明,4周低氧训练比常氧训练在提高大鼠股四头肌SDH和MDH活性方面有一定优越性,而在低氧训练和常氧训练后进行高浓度氧恢复则更能显著地提高大鼠股四头肌SDH和MDH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是在模拟高原训练一高住低训(HiLo)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兴的模拟高原训练方法,本实验以16名男性足球运动员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人)和对照组(8人).实验组接受运用低氧房模拟的3 000米海拔高度的高住高练低训,对照组常压常氧居住、训练,追踪观察连续4周的训练期间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总数CD3+在实验前后变化不大,运动训练决定其变化趋势,低氧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低氧暴露2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T淋巴细胞亚群CD8+分别出现显著性下降和显著性升高,且均持续到实验结束;CD4+/CD8+的比值在低氧暴露2周后出现显著性降低,且持续至实验结束;两组的各值变化趋势相当,但HiHiLo实验组的机体免疫机能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分析间歇性低氧训练的应用机制及对人体的运动能力特别是红细胞的影响因素;分别论述它们对运动员的携氧能力的影响,以求在训练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通过间歇型低氧训练红细胞数量增多,其耐力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研究了运用短时间歇训练法运动时,机体的能源供给主要来源ATP~CP和有氧供能的能量;机体承受负荷时的能源供给以ATP~CP代谢为主,负荷后的间歇期里ATP~CP的恢复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给能量。对于适合短时间歇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发展其有氧能力比发展无氧能力更为重要。提高运动员以磷酸盐系统代谢的速度耐力性为特征的运动能力,可以采用短时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我国优秀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状况。对24名优秀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期的运动能力进行监控,测定其Yo-Yo间歇恢复测试(YIRT)指标及血乳酸、心率、最大摄氧量等运动能力指标,并探讨运用YIRT监控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身体训练后青少年冰球运动员YIRT成绩和最大心率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YIRT后的血乳酸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最大摄氧量无差异(P〉0.05)。表明青少年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推断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供能是以糖酵解系统为主,有氧氧化系统为辅,磷酸原系统参与部分动作的模式。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YIRT与血乳酸具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应进行长期、阶段性的连续监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低压氧舱模拟高原训练,测定在相同运动强度下(800米竭力跑)运动员在不同环境中血乳酸、血氨水平的变化,证明: 低压氧舱训练可提高负荷对身体的刺激强度,加速提高人体机能能力,体内的乳酸、血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训练.结论: 低压氧舱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无氧代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星草胶囊对耐力项目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分为实验组(服用五星草胶囊4名)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4名),在正常训练期间,实验组每人每日早晚各服用五星草胶囊5粒,共服用10天。服药前一天和停药后次日上午测试受试者体成分、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指标以及递增负荷实验的心率(HR)和血乳酸(Bla)。结果:实验组在服药后有氧运动后即刻的Bla明显下降(P<0.05),Bla最高值和Bla增值降低,运动后即刻的HR降低,12minHR的恢复率增加,Hb值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在实验后T明显下降(P<0.05),其余指标在实验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服用五星草胶囊对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有一定的效果,对耐力项目运动员有氧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淮安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运动员的放松训练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及比赛中都有紧张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到比赛表现;青少年运动员的放松训练主要集中在动态的放松训练;青少年运动员期望有专业的老师通过专业的手段帮助他们缓解训练及比赛中的紧张情绪。这证实了专业的心理放松训练指导是运动员整个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值得引起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MT) on respiratory and peripheral muscles oxygenation during a maximal exercise tolerance test and on repeated-sprint ability (RSA) 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women football players. Eighteen athlet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groups: SHAM (n = 8) or IMT (n = 10). After a maximal incremental exercise test, all participants performed (on a different day) a time-to-exhaustion (Tlim) test. Peripheral and respiratory muscles oxygenation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breath-by-breath ventilatory and metabolic variables, and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were measured. The RSA test was performed on a grass field. After a 6 week intervention, all athletes were reevaluated. Both groups showed increases in inspiratory muscles strength, exercise tolerance and RSA performance, however only the IMT group presented lower deoxyhemoglobin and total hemoglobin blood concentrations on intercostal muscles concomitantly to an increased oxyhemoglobin and total hemoglobin blood concentrations on vastus lateralis muscle during Tlim. 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may indic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IMT to attenuate inspiratory muscles metaboreflex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oxygen and blood supply to limb muscles during high-intensity exercise, with a potential impact on in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tolerance and sprints 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women football play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