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语文课的听、说、读、写教学中,很多人都侧重于“写”的教学,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对“说”的训练。事实上“说”比写更重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随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七种。  相似文献   

2.
唐建平 《辅导员》2010,(20):37-37
《语文课标》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标》中提到的“表达”就是我们课堂中的所讲的“说”,它应是口语交际的重头戏,它有着鲜活透亮的生命力,犹如人体的血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大胆的去说呢?  相似文献   

3.
白央 《西藏教育》2010,(7):9-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藏族班汉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许多学生在汉语文课上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如何排除“最怕”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文优势,在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4.
说“训练”──再评“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南京倪渝根语文教学,除了重视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之外,还要重视语言环境的创造,要重视情感教育。不能只讲知识,不讲情感的潜移默化。语文课对学生情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尤其重要。─—柳斌《语文教学有待改革》(载1994年...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的说话教学还没有得利府有的重柳。学生在语文课上发言机会很少,有的一学期下来没得到一次发言的机会,在其他场合发言的机会就更少。因此,导致了多数学生说话能力差。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第一,必须对说话教学进行再认识。一、我们应牢固树立“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育观。过去,语文传统教学一直把阅读和写作视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忽视听说训练。这显然是与叶老一听说读写一把抓”的语文教育思想相悻的。叶老早在1924年就以“说话训练”为题,精辟地阐述了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他认为“说…  相似文献   

6.
李明 《现代教育科学》2009,(2):102-102,34
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语文教学有义务也有能力使学生获得这种力量,所以说语文课应该是美的。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应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这四种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聆听了不少语文课,  相似文献   

8.
李士炎  褚雄惠 《教育》2007,(12S):60-61
叶圣陶曾经说过: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逗引学生发表之欲的一个“总”的“枢纽”,这个“总”的“枢纽”能有效地提起语文教学的其他各个环节来。可见“说”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当好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员,要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适时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口语话题,不断地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敢说、能说、善说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直至“动之以心,发之于口”。  相似文献   

9.
这个话题很有些突兀,语文课学的不是语文,难道还能是数学物理吗?笔者最近给高三文科“尖子生”上语文课。课前作了认真准备。课上我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想学点什么。有几个学生说“我们想上真正的语文课”,“讲些真正属于语文的东西”。我感到很愕然,言外之意是说他们过去上的不是真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0.
侯朝宪 《河南教育》2005,(12):32-32
语言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当今社会中“说”的能力更为重要,一个人在一天中,可以不动笔“写”,但不可以不动口“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当今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怎样呢?据我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学生的这种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声音细小,难以听清,更谈不上词能达意。在座谈时,有许多学生本来想发言,但因“说”的能力不强,怕出洋相,只好默默无语。尽管从道理上讲,说话比执笔写文章容易,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说”为“四能力”之一.《语文教学目标》对初中生的说话能力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能力是无可非议的了.然而,笔者要强调的是,农村语文素质教育须从“说”入手,以“说”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出说话的重要,“语言这种能力工具,是搞好交际的使者,缺之不可,单靠文字不行”.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言具有文字所不能达到的功能.”说话这种能力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强化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12.
高志勇 《教师》2008,(9):14-15
“语文味”的问题,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自然科学课等现象而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思想品德、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学有关,但是,语文课决不是思想品德课、天文地理课和其他自然学科课,而是借助这些学科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课。我理解的所谓的语文味,就是围绕“语文”二字进行教学,就是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说“训练”──再评“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南京倪渝根(接上期)六有论者说:一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既符合“大纲”的要求,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论据呢,为避断章取义之嫌,请允许我全文抄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  相似文献   

14.
作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学生语文综合性的能力,是检验学生语文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常练习写声、东西,写起文章来,比较容易写得文通字顺。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学期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最多只能写十多篇。因此,光靠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够的,还必须抓紧一切机会,特别是利用语文课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类问题时,培养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这无疑是以“说”促“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地说,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同一个思考题,书面写作质量要比口头…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不少学生在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对此,语文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课堂上积极营造“说”的氛围,强化“说”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说”的素质.教师应注重提高自己的口才,善于设疑、激疑,将学生推到矛盾的情境中去进行深讨,并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加强“说”的训练,提高“说”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语文教师应该抛弃浮华,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并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王征 《学语文》2010,(4):8-9
常听学生说“语文课听不听没什么影响”。“上两个月语文课。几乎没有什么长进;缺两个月语文课,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这样的“语文课”怎么能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模糊性”了解不够。应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国娥 《农村教育》2007,(7):108-108
初中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我今天重点谈“说”的能力的培养,“说”虽是人之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经历.具有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在“说”的能力方面自然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调动他们“说”的积极性.强化各个层次学生“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曹恩尧 《河北教育》2005,(15):12-14
何谓“语文味”呢?所谓“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师生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具体来说,“语文味”就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记感”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敞开心扉,交流体验”的“说味”。现列举阅读教学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仍是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老师太辛苦.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学生对批语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长进不大……笔者认为这是老师太“勤快”而使学生太“懒惰”造成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偷懒”,要给学生“勤快”的机会,做个“偷懒”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