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一 在我国当代散文发展中,杨朔是有重大开拓与贡献的作家。他自觉地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人也有失误,名篇也有不足之处。尽管杨朔为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某些方面,某些篇章,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者对于散文“诗意”的刻意追求。周立波曾说:“文章要做,又不宜太做。”杨朔散文对“诗意”的重视就失之于“太做”。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3.
作为内蒙古散文作家,舒正钟情于散文创作,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家在创作中。摈弃矫揉,以传统抒情之美成就了一组具有审美意象韵味的抒情散文。“花”是舒正散文中最常见的意向。散文以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花”意象,与人生情感中最珍贵的亲情自然糅合成亲情之“花”的意象,素朴而令人感动,使舒正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五四”白话新诗为肇始发展而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一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至艾青达到理论和创作的一个高峰。本文拟对现代诗歌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略加杭理,揭示出:诗歌的“散文美”的追求在诗歌发展成熟的进程中往往扮演看“拯救者”的角色;诗歌的“散文美”是一种无关诗人派系,无关诗歌“主义”的具有独特地力的风格,是一种超越时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诗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当代散文作家张立勤的散文带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唯美色彩,其散文的语言之美在当代散文中是少见的.张立勤散文创作的意义在于颠覆传统散文的表现手法,大胆地进行散文艺术的革新,并以执著的创作追求自觉地把散文当作独立的文体创作来完成,以唯美的倾向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散文文本,成为现代艺术散文的守护者.张立勤对柔韧的生命精神的抒写,更是守护了一份高贵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在十七年的散文创作中.杨朔是代表着一种创作方向的,被誉为当时散文创作三大家之一。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显现着人们所期待的狭义散文创作的实绩,在那个时代被传颂一时,一些篇章被视为经典。记得我上初中和高中的90年代中后期,语文课本选有杨朔散文作为单元重点课文,那时候给我的感觉很好。但时隔十年,再去翻看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发现这位曾经煊赫的散文作家竟悄悄地撤离了我们的语文课本,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作品落选呢?也许,社会的、政治的、读者的因素有一些,但真正的关键还在创作本身,作品能说明一切问题。  相似文献   

7.
融化百花与断章取义——钱钟书用典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联系典故的性质、类型、特点及钱钟书的用典理论研究其在创作中的用典实践。钱钟书厚积薄发,学化为才,在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满腹的诗书故典与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起来,化而用之,达到了一种隶事与否,读者不知,作者也不自知的境界。这是其学人小说、学人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其运用典故的一种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散文作家中,杨朔和刘白羽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他们所走过的创作道路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特别是在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是非常相近的。他们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赏。粉碎“四人帮”后,人民出版社及时地出版了他们的散文选集——《杨朔散文选》和《刘白羽散文选》。这是他们作品的精华,是我国当代文学百花园中鲜艳夺目的两簇香花。达两簇鲜花又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曹靖华是我国老一辈的翻译家,文学家。他在建国以后,创作了许多抒情散文的华章,成为建国后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像是一朵独具风姿的小花,妩媚鲜亮,引人注目,为散文园地增添了几许春意,几多色彩。阅读曹靖华的散文,会感受到诗一样的抒情美。因此,探索曹靖华这一方面的艺术经验,对于我们的散文创作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散文内容丰富,尤其是他的叙事抒情写景散文呈现出语词的阴性美,为什么具有这种阴性美:是朱自清内心所具有的女性气质促使他不自觉地运用阴性语词来写作;他的女性气质的创作心理与他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阴性语词的运用是他的女性气质的外化,正是女性气质的激情促使他创作出富于女性的阴性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1.
散文创作同美学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不言而喻的。自古散文离不开美——和谐、协调、崇高、舒悦。一个缺乏审美意识的作家,企图写出美的散文作品来,是难以思议的。在当今美学分支日趋多样、散文创作获得长足发展的情势下,二者主动地结合,将审美因素纳于创作中,更是一种自觉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在这一领域内还未形成更为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文学应该是审美的。作家的美学追求是其作品生命力之所在。审美功能应该属于文学诸功能中的首位,是文学作品诸功能的核心,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主要尺度,作为"美文"之称的散文更是如此。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富有影响的小说家和散文作家,在其丰富的文学创作中,尤其在散文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的散文在不同意象之间的组合方式上灵活,视点转换自然舒畅,透视效果极佳。读贾平凹的作品,常常有一种如同观看《清明上河图》,是一个画卷。尤其是他作品中叙述场境意象,更表现出这种特点。他的散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的审美,形成了具有独特内质的审美风格。本文试图结合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实践,从散文创作的美学特征这一视点出发,对其意象之美表现出的特征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杨朔和杨朔散文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探究杨朔散文模式及"诗化"散文的创作,主要与杨朔性格息息相关,与传统的影响密切相关,也是当时特定时代的要求。杨朔把散文"当诗一样写"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杨朔散文模式",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产生深远影响。但随着思想解放不断向深层推进,杨朔散文受到质疑。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杨朔散文,他的散文创作作为当代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已具有"史"的意义。我们应该客观、全面评价杨朔散文,以期为繁荣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朵 《语文知识》2009,(2):51-53
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是中国传统散文与其它文艺样式的基本区别;闲散自然,是传统散文的主流审美追求。豫籍女散文作家周艳丽的散文创作,自觉遵循了中国的优秀散文传统。  相似文献   

15.
杨朔是在抗战中成长起来的一位革命作家,他早期的创作和生活与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联系得非常密切。虽然在三十年代初期杨朔就开始写并作发表了一部份旧体诗词和散文,但是只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才自觉地承担起文学创作的社会职责,正式加入抗日救亡的作家行列,从一个忧民爱国的正直青年,成长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战士。在这期间他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孙犁在散文创作上追求“避虚就实,情理兼备”。他的写人记事散文重在用生动传神的场面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说理散文都是即事论理,潜移默化;他的抒情散文常以意象寄托情感。孙犁散文的这种文体追求是由他的气质性格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发掘孙犁散文的文体意义,会有助于我们的散文创作少一些直露,多一些曲笔;具几分形象,增几分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的散文以艺术构思严谨,抒情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格调清新秀丽而享誉文坛。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隐含着一种独特的的美:朦胧飘逸的景致,暗伤暗喜的情绪,如烟似梦的意境,可以说每一篇都充盈着诗情画意。正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全>散文二集·导言》中说的:"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者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那么这种独特的美从何而来,或言之朱自清在抒情散文的创作中是什么驱动着他产生如此独特的审美意向?深入地探讨它无疑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朱自清抒情散文创作的深层心理,以提高对其散文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8.
邓星雨同志把他的《蓬莱诗魂——论杨朔的散文》一书的打印稿交给我,说陕西人民出版社将要出版,我听了很高兴。这高兴的心情,不仅是因为星雨同志在科研上迈出了新的一步,而且是因为通过他的书稿看到关于杨朔乃至其他作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杨朔是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创作的老作家,至五十年代抗美援朝后始以小说《三千里江山》的问世而名扬海内。这部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除了主题的开掘、人物的描写外,主要以语言取胜。他的小说的语言具有一种散文美:不是一般的散文(如杂文、速写、随笔……)美,而是一种抒情的散文  相似文献   

19.
杨朔是建国以来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原先是个小说作家,抗日战争后写过反映铁矿工人生活的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后创作了歌颂朝鲜战场铁道战士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后来作者感到"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于是致力于散文的写作.杨朔的散文取材角度是很广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取材于自己出身的故乡——山东胶东半岛的人情风貌,这部分作品特别引人注目.一个人最熟悉和热爱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在四川当代散文的创作领域里,陈霁无疑是富有代表意味的散文作家之一,他以一种别开生面的现代思想、灵魂脉动、宽广视野、创作倾向、人文观照、美学辐射和富于新颖情感内质的散文文本实践,为我们显扬出一个当代散文作家的美学思想、精神关怀、人文意向、诗意灵魂,也由此铸就了他的创作个性和散文风格。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从思想层面和艺术维度两个方面予以切入,探究涵蕴在他散文文本中的思想内核和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