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于评价新颖性/创造性的现有技术是否需要符合充分公开的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和《专利审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缺乏明确的规定,其他各国的专利审查及司法实践对此要求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比各国在此问题上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典型案例,从法理上探讨了在专利审查的新颖性/创造性评价中现有技术是否需要充分公开,以期为我国审查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2.
专利新颖性是决定一项技术能否获得专利保护的基本前提。从新颖性判断标准出发,在五个方面探讨了采用绝对新颖性判断标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对中国企业充分利用专利、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以及在互联网上拥有的大量最新的信息资料,使得对互联网的使用已成为当今科技工作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具。对新技术的研发和探索,通常都离不开在互联网上的查询和检索。这引出了在专利审查工作中是否应考虑将互联网上的信息作为判断新颖性的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就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将互联网信息作为考虑和判断专利新颖性时存在的困惑;并就是否应当在判断专利新颖性时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我国采用初步审查制,初步审查包括形式审查和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明显实质性缺陷审查中包括是否明显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即明显不具备新颖性的审查。为了避免一些明显不具备新颖性的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权,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审查部在坚持初步审查方式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加强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明显新颖性审查,提高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明显新颖性审查,笔者作为一名审查员,对于实用新型专利审查中明显新颖性的判断标准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期待和大家分享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克服技术偏见是判断专利创造性时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之一。但是由于克服技术偏见的认定条件较高,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较为概括,使得当事人、专利审查机关、法院未能对其形成细致而统一的认识,从而导致举证上的盲目和随意以及判定上的模糊和概括。在总结我国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欧洲专利局上诉委员会的认定经验,提出认定发明克服了技术偏见的三步判断方法,并对每个判断步骤所需的认定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明确克服技术偏见的判断路径和适用规则,便于当事人更具针对性的提出诉请和提交证据,也有利于专利审查机关和法院统一裁判标准及相关判断更合理、合法。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计算机软件提供充分而不过度的保护,这是各国(立法选择和司法保护上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通过对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可知计算机软件兼有专利权和著作权客体双重属性,并且软件专利保护优于著作权保护.我国应尽快修改专利审查指南,建立以专利法为核心,以特别法(专门法)保护为主体,实行由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共同组成的多层次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专利审查指南对包含与对比文件部分重叠的数值范围特征的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判断做出了规定,然而未对其中包含的数值范围的数目进行具体限定。本文从相关实际案例出发,根据技术领域技术效果的可预见性水平的高低,对包含多个数值范围特征与对比文件部分重叠的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判断标准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与《专利审查指南》(2010)对功能性限定的解释相互矛盾,导致功能性限定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在专利审查程序和司法保护程序中并不相同。为了调和专利审查程序和司法保护程序对功能性限定的解释的矛盾,通过讨论一个功能性限定的案例,笔者以专利法立法宗旨为出发点,以平衡申请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帮助申请人获得与其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相适应的保护范围为目的,通过判断功能性限定的内容是否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分别给出对功能性限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专利审查指南》明文规定的审查基准,"三步法"已成为专利审查及司法实践中评价创造性的重要标准,在理论和实务上似乎也成为大家公认的"法宝",如果不能通过"三步法"的检测,一项发明基本上就丧失了其可专利性。不过,从创造性标准设置的初衷来看,"三步法"也有着其不可克服的弊端及缺陷,本文试图从源头说起,对上述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同时对创造性判断中另一方法"整体比较法"进行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
允许药品专利申请补充实验数据是我国专利审查指南2017年修改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世界各国药品专利申请审查中的普遍做法,但基本上都采取审慎的态度,以免违背专利先申请原则和公开换保护原则。我国司法实践亦是如此。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第1.10条明确要求放宽对药品专利申请补充实验数据的审查标准,最高人民法院也已就此发布相关司法解释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该司法解释的具体条款内容仍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1.
在专利侵权诉讼和专利无效宣告过程中,不断有标准被作为一种典型的公有技术引入法庭作为现有技术抗辩,或作为宣告专利无效的证据,而标准作为特殊的公知技术,如果其通用性、技术表达方式和专利语言的差异,那么将导致标准在专利审查和司法审判中的没有很好发挥其维护公共利益规制私权的价值。在此以全玻璃窗专利涉标准一案为例,阐释工程建设标准规制专利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坏点"是如何产生的专利审查中所谓的发明点通常指技术方案中对现有技术作出改进和贡献,使专利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实质性技术内容。在化学医药领域,权利要求按其性质可简单地划分为化学产品权利要求和制备方法权利要求。在当前的专利审查制度下,这两类权利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实际工作中实用新型申请案例的明显新颖性评价进行分析,详细分析我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法律法规,探讨使用外观设计专利进行实用新型明显新颖性评价的法律依据,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各级人民法院在专利诉讼中是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专利审查指南》,不仅影响具体案件的走向,而且会产生司法导向作用。现对《专利审查指南》在专利诉讼中的适用情况进行统计,探讨其法律位阶,分析现实存在的几种常见问题及适用情形,比较不同版本审查指南中具体规定的变化,并对《专利审查指南》在专利诉讼中的适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是否符合专利保护客体的规定,进而能否获得专利权,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明确相关的审查标准,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修改《专利审查指南》的公告,对于包含算法或商业规则和方法等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特征的专利申请,如何判断其是否符合专利保护客体、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判断,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在2020年11月10日发布的《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草案(第二批征求意见稿)》中,同样涉及上述内容。本文重点针对这两次修改中的相关内容,对涉及人工智能方案的专利保护客体判断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在通信、计算机、工业自动化、电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得很多技术的革新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硬件的进步,而改进之处多在于软件方面,因而很多公司都在寻求对于软件专利进行保护,甚至在软件的基础上使其应用的硬件设备得到保护,因此,对于涉及计算机软件的专利审查成了各国研究的焦点。本文列举了中美两国在计算机软件专利审查方面的一些案例,对中美两国在计算机软件的专利审查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全面发展、完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如何协调发明专利制度与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关系,从而使我国专利制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目前亟待研究的任务。本文全面分析建立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理论依据,国外实用新型专利制度近期动向以及我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保护现状,提出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应当单独立法;维持目前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的审查方式;引入新颖性判断标准;完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检索报告制度,从而让该项制度充分发挥其作为二级专利保护体系在发明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修改是否超范围的判断是专利审查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充分考虑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立法本意、充分考虑发明做出的智慧贡献和发明实质、准确理解审查标准、立法本意和发明实质三者的逻辑关系等三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改善修改超范围判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美国专利法中新颖性条款的梳理和分析,阐述了在先发明制体系下,新颖性判断的复杂性,以及此种复杂性给申请人和专利权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并对基于先发明制的利弊讨论而引起的《专利改革法案》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前景展望进行了介绍。随着遗传技术的发展,对遗传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很多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始通过将涉及遗传资源的技术申请专利的手段争夺他国的遗传资源,这种行为导致遗传资源所有国的利益受损。在我国2008年版的专利法中,关注了遗传资源的问题,对于涉及遗传资源的专利授权作出了规定。本文简述了全球的遗传资源争夺、中国的状况以及我国对于涉及遗传资源的专利审查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事实认定是专利性判断(即对专利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判断)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其主要包括对于申请文件的事实认定以及对于证据的事实认定。在专利性判断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对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过程中,证据通常指的是针对专利申请所检索到的对比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