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组成成分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l0,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高建国 《百科知识》2013,(18):20-21
前段时间,一些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这种雾霾天气主要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造成的。PM2.5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比PM2.5还小的纳米颗粒也同样引人注目。纳米颗粒是指直径介于1~100纳米的天然或人工材料,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较重,包括PM2.5在内的细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并且相对湿度下降,形成大范围的雾霾天气。PM2.5为首要污染物,是形成大气灰霾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雾霾天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诸多危害,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为研究对象,分析秋季颗粒物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季空气湿度较大风速较小时,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质量浓度随高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天气晴朗风速较小时,PM2.5质量浓度随高度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雾霾环境下人体可吸入颗粒检测的效率和稳定度,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雾霾环境下人体可吸入颗粒检测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传感器检测模块、路由器传输模块、数据汇总模块以及上位机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检测雾霾环境下的人体可吸入颗粒PM2.5浓度信息,引入一种人体肺部PM2.5浓度检测估计模型,估算雾霾环境下人体可吸入颗粒PM2.5的浓度,实现人体可吸人颗粒PM2.5的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说明,相比有线网络人体可吸入颗粒检测模型,所提模型的检测效率、精度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袁芷晨 《科技风》2014,(8):222-222
空气中PM2.5颗粒浓度的增加直接导致雾霾天气频发和雾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大幅增加,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容易引发人体多种疾病。本文分析了雾霾的形成及危害。根据国内外防治雾霾经验,分析提出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防治雾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口罩释疑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去年9月1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共发生10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不仅雾霾日数多,而且影响范围广。雾霾天气频频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细颗粒物数量急剧增加所致。所谓细颗粒物,即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表面吸附着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冬雪 《百科知识》2013,(7):31-33
悬浮颗粒物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形成的气溶胶,其粒径范围为0.1~100微米。粒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粒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称PM10。悬浮颗粒物中的PM10和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东北及西南共计10省区市出现了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其中污染最严重是京津冀区域。在北京,整  相似文献   

9.
2014年北京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过程,时间为10月7日—11日,文章对此次严重雾霾天气过程北京地区的地面PM 10和PM 2.5变化特征和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严重雾霾期间北京地区PM 2.5、PM 10浓度较高,最大值分别为300μg/m3和353μg/m3.9日温度为16℃,相对湿度8...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5,(22)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PM2.5,如何准确测定PM2.5不但是一个科学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对于各国环保部门广泛采用的PM2.5测定方法有三种:光散射法、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以及图像法。本文介绍了图像法监测PM2.5的技术分类,结合目前相关的发明专利,对我国图像法监测PM2.5的发明专利领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韦敏  蔡仲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01-1607
规制性科学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利用有限的科学证据制定标准,常见于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领域。我国在对雾霾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标准制定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反向规制"——对于雾霾的成因、现状、病理效应尚未有充分认知时,首先直接沿用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PM2.5最宽限值,再逐渐开展针对我国雾霾限值的科学研究。反向规制因其过程的倒置性,只有在"好的科学"、"可用的科学"、"为谁的科学"这三个方面做出比常规规制更为严格的考量,才能承担起其本身负载的认知和伦理双重承诺,使我国PM2.5标准以实质的方式服务于公众健康、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6,(7):92-93
雾霾污染是现代社会环境污染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雾霾污染天气下,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人群身体的损害要比没有运动人群的身体损害要大,换言之,在雾霾污染天气下进行体育运动的弊处大于益处。本文主要通过雾霾的主要成分PM污染对运动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及其他危害等进行研究谈论,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一是缺少研究雾霾污染对运动者的长期影响作用机制;二是雾霾中可吸入颗粒物对肺组织损伤的机制研究仍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气环境的日益恶化和雾霾的日益频繁,提高对空气污染物尤其是PM2.5的认识成为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简述了PM2.5的定义、危害和来源等基础知识,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从京津冀地区到长三角地区,甚至再到珠三角地区,PM2.5都严重超标,一些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细颗粒物指标。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漫天,复旦大学庄国顺教授科研团队花费10年时间,阐明了我国各类气溶胶的时空分布、化学组成及其形成和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PM2.5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针对此问题,本文分析了PM2.5的防护需求和研究现状,并对市场在售的防PM2.5口罩质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WTO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给城市带来了诸多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明显下降,酸雨、汽车尾气形成的光化学烟雾、雾霾等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据世界银行一项报告公布,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一半在中国。中国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微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硫(SO2)含量目前是全世界最高的,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国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但目前我国城市的空气质量依然不容乐观。以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现状和危害为出发点,探讨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大气污染已处于传统煤烟型污染与PM2.5、O3等二次污染物共存的区域性复合型污染阶段。大气污染控制不仅要充分考虑治理SO2、NOx、可吸入颗粒物的技术创新,更应及早布局开展形成二次污染物前体物的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重度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已成为各大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热点。但到目前为止PM2.5还没有统一的中文名称,不少人对PM2.5的具体含义不甚了解。近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为PM2.5起一个中文名。消息一出,就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网友对其命名提出建议,也有网友对此举表示质疑,认为给PM2.5取中文名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简称SVM)方法是一种新的统计学习理论方法,是处理非线性分类和非线性回归的一种有效方法。雾霾天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雾霾预测包含大量的非线性因素。利用与PM2.5关系密切的12个因子建立基于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雾霾预测模型,对雾霾天气预测进行了探讨,经检验,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SVM方法为雾霾天气的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