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起“柳”让人很自然地想起“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之句,从“柳”字意思上看,或许能悟出点人的感情来。人爱的是花,却不怎么喜欢“柳”,因为这里毕竟有点“无心去插柳,有意要栽花”的意思。其实,对于“柳”这并不公平,人们这么做也只能自负其责,“花不发”是正常的,“柳成荫”倒是难得的。谁都知道我国是个诗的国度,  相似文献   

2.
说起“柳”让人很自然地想起“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之句,从“柳”字意思上看,或许能悟出点人的感情来。人爱的是花,却不怎么喜欢“柳”,因为这里毕竟有点“无心去插柳,有意要栽花”的意思。其实,对于“柳”这并不公平,人们这么做也只能自负其责,“花不发”是正常的,“柳成荫”倒是难得的。谁都知道我国是个诗的国度,  相似文献   

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  相似文献   

4.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有趣的是许多“避题诗”其实可以把它看为“谜语诗”。你看,我们不妨将其诗句看作“谜面”,诗题不就是“谜底”,是不是挺像呢?  相似文献   

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只字未提柳却字字皆含“柳”,而诗中所描写的柳的婀娜多姿、千娇百媚、生机勃勃也注定了“柳”这个意象不只是春意盎然,也离不开离愁别绪、惜春伤怀……  相似文献   

6.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咀嚼。像这样有意地避开诗题的写法,叫做不犯题,不犯题的诗就称之为“避题诗”。有趣的是许多“避题诗”其实可以把它看为“谜语诗”。我们不妨将其诗句看作“谜面”,诗题就是“谜底”。路迢迢而非远,石迭迭而无山,雷轰轰而未雨,雪飘飘而不寒。这是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写的一首题为《咏石磨》的“避题诗”。每一句写的都是农家常用的“石磨”,然而…  相似文献   

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全诗四句,句句都是描绘“柳”,而又全然不露一个“柳”字,真是别具韵味,耐人嚼咀。像这  相似文献   

8.
杨柳诗赏析     
古往今来,写杨柳、咏杨柳的诗很多,或慕杨柳之形态,或写杨柳之品格,或抒杨柳之情思,本文试就一些咏杨柳的诗词作简要分析,以供同学们赏读。一慕杨柳之形态说到咏柳诗,当首推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极写春柳之美,“碧玉”喻其色泽,“丝绦”喻其轻软,十分确切,  相似文献   

9.
孙风歧  邱贵芹 《现代语文》2006,(12):105-105
在唐诗中,咏柳的诗句很多,最名的莫过于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纤柔的春柳之干,似用碧玉妆砌而成,那袅袅披拂的柳条,似少女身上所佩带的绿色丝绦,那细细匀称的柳叶是借巧妇之手裁出的吧?不,是清新活泼的二月春风剪成的,多么美妙的意境啊,自然地传达出诗人对柳树的无限情爱和对美好春天的热情讴歌,难怪后人形容女子的美丽就求助于柳树了寨像写林黛玉,就有“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之句。此外,还常用柳叶来比喻女子弯弯的长长的黛眉——“柳叶眉”,这是古代美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清新通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又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其中“碧玉”一词,有的书作了这样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晋代陆机在《文赋》里说:“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清代郑板桥也云:“删繁就简三秋时,导异标新二月花”。诗贵曲,贵含蓄,但尤贵独创。古代诗人不仅从理论上这么阐述,而且在创作中也在这么努力实践。如唐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诗人咏柳的作品不少,但同样题材,却不同立意。试读下列两者: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相似文献   

12.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碧玉:绿色玉石。丝绦:比喻柳条像丝带一样。看拼音读古诗  相似文献   

13.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的这首诗,最精彩的是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赏析文章说,"比喻很巧妙",巧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细节不细     
一次给二年级的学生教古诗《咏柳》,不经意间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有个学生抄写这首诗的第一个字“碧”时,竟然看了三次才抄完。我便静下心来,对全班学生作了一次抄写观察,于是有了如下一个观察结果:一类学生,看一眼抄一句,如抄写“碧玉妆成一树高,”只看了一次,有12人。二类学生,看一眼抄一个词,如“碧玉”“、妆成”“、一树”“、高”共有四个词,抄这一句看了四次,有18人。三类学生,看一眼抄一个字,如抄第一句时,一共看了7次,每看一眼抄一个字,有13人。四类学生,抄一个字要看几次,如抄写“碧”“、妆”“、树”等字,每字要看三次,抄完全句一共看了14次,有9人。一类学生抄完全诗花时2分钟,四类学生抄完全诗花时5—6分钟。用时相差近三倍。再一琢磨,又发现一个新情况:那些抄写速度快的,学习状况大都比较好;而那些抄写速度很慢的,学习状况大都比较差。虽说抄写只是一个细节,可是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细节不细啊!抄写速度为什么影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质量呢?我想,抄写速度慢,可能产生以下连锁反应:(1)妨碍学习新内容。课堂上抄写速度慢,别的学生已开始学习新内容,他还在忙着抄写,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2)妨碍参与其他活动。别人半...  相似文献   

15.
柳之美     
7月12日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贺知章的《咏柳》使我第一次注意到柳这种美丽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这首诗,最精彩的是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赏析文章说,"比喻很巧妙",巧在哪里呢?用还原的方法,首先就要问,"二月春风"原来是不是"剪刀"?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中引入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春风比喻为剪叶的剪刀,十分生动传神:在古代诗词中常提到“叶如剪”,如白居易诗日:“藤花浪沸紫茸条,菰叶风翻绿剪刀。”(《湖上闲望》)。宋人史达祖《玲珑囚犯》词曰:“雨入愁边,翠树晚,无人,风叶如剪。”吴文  相似文献   

18.
柳条飘飘     
外婆家三面都是水塘。柳树就生长在塘边碧草如茵的小道上。春风染绿了柳条,柳条在风中更显得柔情。古人有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见柳给  相似文献   

19.
一、咏“春”赏“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游春》。你能吟诵出与“春”有关的诗句吗?比一比看谁记得多。(生争先恐后)生:《春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大家的吟诵使我领悟到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是繁荣,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来赞美她…  相似文献   

20.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在贺知章的《咏柳》中,简直是一把神奇的剪刀,那细叶、绿丝,碧树,以至人间春色,仿佛都是这神剪裁成的。这“剪刀”看不见,摸不着,尽在不知不觉中,真是“神”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