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萝卜,古称“莱菔”,生熟食用皆宜。生用味辛性寒,熟用味甘性微凉。在我国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和“冬令萝卜小人参”之美称。入冬之后,萝卜源源上市,品种繁多,新鲜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还含有一般蔬菜中没有的芥子油、氧化酶、淀粉酶和蟹酶等特殊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萝卜是平民百姓日常食用的蔬菜,“身价”虽然很平凡,但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却是非同小可。正如俗语所说:“冬天的萝卜赛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上床萝卜下床姜”……  相似文献   

3.
秋声 《今日科苑》2004,(12):34-36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足见萝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蔬菜。因为吃萝卜有益于健康。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些谚语:“萝卜熟,医生哭”、“吃萝卜喝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十月萝卜小人参”。可见关于萝卜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早已被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4.
赵霖 《今日科苑》2003,(6):24-24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形象地说明了食物中蕴涵着非常有效的防治疾病功能,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传统,提倡  相似文献   

5.
健康吃法     
康乃馨 《今日科苑》2005,(10):46-46
百姓家里都爱用铁锅炒菜.因为可以补铁;夏天生吃西红柿既有营养又方便;白领族都流行吃维生素片……这些生活中的健康方式是否真正健康呢?近日.一本名为《吃出来的健康》健康科普书就人们每天都不可或缺的“吃”学问,给出了科学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金秋科苑》2012,(15):120-121
民谚素有“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保健功效。姜之益处毋需赘言,烹制美食或入药调理乃食物一绝。殊不知,用热水泡姜也可以治疗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病症。  相似文献   

7.
冷垠 《金秋科苑》2013,(15):114-114
有句俗话说的好“冬吃萝卜,夏吃姜”,“男予不可百日无姜”,看来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我们的生活己经离不开姜,都说夏季应该多吃姜,那么夏季吃姜或者说吃姜有什么好处呢?  相似文献   

8.
韩剧《大长今》中有些饮食的做法颇耐人寻味。长今奉命去照顾一位命在旦夕的老尚宫。老尚宫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小时候哥哥拿给她吃的一把味道特别香甜的米。长今实验了许多制米方法给老尚宫吃,老尚宫无不摇头。这使长今十分烦恼。一天,她偶然发现寺院里的隐士,整日将稻米在太阳下翻晒。他的速度慢得惊人,动作却无比虔诚。长今随手捏起几个米粒放进嘴里嚼了嚼,味道不一般。便向隐士询问该米的做法。隐士告诉她,把稻米先用铁锅蒸,然后放在太阳底下彻底晒干,这样嚼起来就会有粘稠香甜的感觉。这是不是老尚宫小时候吃过的那种米呢?长今请…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科学时报》“科普新见”栏上读到了一篇“奇文”,《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本来,“科学与迷信是一对水火不容的死对头”,但是,在作者的笔下,科学竟成了迷信,迷信竟成了科学。奇谈之一:“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理由是:“科学在大众中的形象恰恰是神!”“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尊奉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态度,正是迷信”。我们不知道这位作者是否写过“科普”文章,是否在这位作者的笔下写出来的“科普”,是不讲科学道理的“科普”,  相似文献   

10.
点点滴滴     
鸩鸟之謎在我国的古书上,常常提到一种名叫“鸩”(音镇 Zhn)的毒鸟。据说它喜吃蛇,用它的羽毛泡在酒里,可以毒死人。例如,明代学者李时珍的科学巨著《本草纲目》里,就有这样的记载:“……鸩食蛇及橡实。蛇入口即烂,其屎溺著石,石皆黄烂。饮水处百虫吸之皆死……巢下数十步,皆草不生也。人误食其肉立死……”“昔人用鸩毛为毒酒,故名鸩酒……”。然而,古人对鸩的形态有不同的说法。唐代学者弘景认为,“鸩鸟状如孔雀”。晋代学者郭璞认为,“鸩大如鵰……一名同力鸟,更无如孔雀者”(见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又到春季时分,这个月先迎“惊蛰”后迎“春分”,天气慢慢变暖,人也精神多了。这期间该如何保养我们的身体,又有怎样的养生要点呢?春季养生吃什么比较好呢?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有不少事情真让人心烦,想忘都忘不掉,不过,你可以试试用食物来安神养性。萝卜:长于顺气健胃,对气郁上火生痰者有清热消痰作用。青萝卜疗效最佳,红皮白心者次之。最好生吃,胃口有病者可做汤吃。啤酒:有人生气后爱喝白酒,这更易引起疾病,因酒食裹气,还能助热,食火气郁夹杂,容易引起血压骤升、出血。啤酒则不但无此副作用,还能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类吃人者屡见不鲜。1939年,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在对北京猿人头盖骨进行研究后,竟然得出了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这一结论。“吃人史学”根据造字法,“肉”字就是一个张开的口字,里边有个人,外边有一个人等着。因此,“肉字就是一个被吃的人与吃肉的人。”我国的史学著作中关于吃人的记载比比皆是,可谓“吃人史学”。据李敖先生考证,以汉朝为例,《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中明确记载的吃人事件就达21起之多。“食肉寝皮”、“割股救亲”、“生吞活剥”这类成语,多出于相关朝代的史学著作,自然也是我国“吃人史…  相似文献   

14.
陈超民 《知识窗》2001,(1):32-33
我有一个老领导患多发性骨髓瘤,去探望他时,他对我诉苦:天天吃水鱼(甲鱼),吃得“嘴都歪“了.更有我的妹妹在乳腺癌手术后,别人说不能吃鸡,就日日土茯苓煲龟.至于牛肉嘛,很多广东人在手术后都说不能吃,是“发物“,有“毒“,只钟情于“生鱼“(黑鱼),于是在外科病房里探病的家属们人人都送生鱼汤.生鱼确实是个好东西:滋补,营养丰富,煲汤解毒,更着重“生“字好兆头.但是天天吃不说物极必反,起码吃腻了,胃口大减.一般来说,能吃的就有一定的道理,不能吃的就一点道理都没有.我跟他们说,外国人吃东西有那么多的禁忌么?他们不也生这些病,照吃照好起来?于是大家都笑.……  相似文献   

15.
眼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菜篮子中的品种丰富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增加了,吃得也比以前精细多了。那么,这就意味着人们“会吃”了吗?实则不然。日前,央视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在中国营养学会的配合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和部分乡村进行了国人膳食状况的相关调查,发现了一系列不科学之处,也许您的饮食习惯中也有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婧 《金秋科苑》2009,(5):85-86
眼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菜篮子中的品种丰富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增加了,吃得也比以前精细多了。那么,这就意味着人们“会吃”了吗?实则不然。日前,央视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在中国营养学会的配合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和部分乡村进行了国人膳食状况的相关调查,发现了一系列不科学之处,也许您的饮食习惯中也有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庆辉 《百科知识》2000,(10):60-61
之七:鲜花当蔬菜 人类食花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花馔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云南人吃花的习俗古已有之,且“花样”繁多。据调查,云南各族百姓常吃的花卉多达160多种。 50年代的昆明人,大多吃过一种黄花和面粉、鸡蛋调在一起用油煎成的饼,俗称“黄花粑粑”,那黄花到处都能摘到,扯开有丝相连,是对当时粮食不  相似文献   

18.
有些同志常常感到自己的胃口不好,吃不下飯,大便不正常,吃什麽痾什麽——食物沒有經过消化就痾出来,肚子總是有些不舒服,这样就去找医生。医生檢查了以後就对他說:“沒有什麽毛病,祇是消化不良,只要注意飲食就可以好。”“消化不良”不是單独的病症,而祇是一种病理现象。它是由於消化不正常而發生的。健康的消化道,它的消化工作是正常的;如果消化道發生障碍,或者是吃东西吃得太多、太雜,吃的時間不一定,特别是暴飲暴食,就会使消化道的工作量过重,负担不了,不能完成任务,就会産生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大多是由於吃东西吃坏的。有的時候也由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要把食物做熟了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生吃食物的年代可能要远远长于吃熟食的年代。把食物做熟了再食用,也算是人超越动物的一个标志。人类的祖先们很费事地把食物做熟了吃,是有着非常现实的原因的。古人最初把食物弄熟了吃,大概只是为了好吃。不论是淀粉、蛋白质,还是脂肪,生嚼起来都比较费力而且难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通过  相似文献   

20.
<正>四季有时,每个时节都有时令之物。“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这是来自民间的一句谚语。因为春生万物,所以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芽菜最适合春季吃,以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夏日潮湿闷热,瓜类既能清热化湿,又能降温防暑;秋季阳气收敛,也是自然界果实丰收的季节,正是食果之际。那冬季为什么要吃“根”呢?根:应季而食的精华所谓“根”,是指以根、地下茎为食用部分的蔬菜,这类菜长在植物的底部,一般都生长在泥土里,如山药、萝卜、土豆、芋头等。中医认为,冬季阳气收敛而万物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