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了近年来对优秀中跑运动员体能的研究状况,研究了影响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体能指标,包括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运动素质指标的研究状况,以期为中跑教练员科学选材和针对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运动实践,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训练中的心率、最大摄氧量、无氧阈、乳酸等运动生理学常用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希对运动训练、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运动生理学指标的选择有所帮助,对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篮球运动员选材的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篮球运动的选材进行研究和综述,并与运动竞赛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现有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选材指标不能充分体现篮球项目的特点;运动生理学指标中,肌纤维组成、血乳酸、心功指数、发育程度的分型、尿肌酐更能代表篮球运动的特点;运动心理学的选材指标中,认知焦虑、运动智力、意志力、敢为性指标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4.
生化指标数据对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具有监控作用。将灰色ART聚类分析方法的数据挖掘理论与其结合,可对运动训练进行科学决策和对运动成绩进行科学分析预测。研究了灰色ART聚类分析方法在运动生化指标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按照运动中是否涉及情境因素,运动技能分为开放式与闭锁式两种。如果在开放式运动技能教学中仍然采用"去情境"因素的纯技术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从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入手,建立开放式运动技能评价指标及其标准。以网球这项开放式运动项目为例,对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指导下的网球正手击球运动技能评价指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最终通过对教学实验结果的分析达到对开放式运动技能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移动时机、击球点最佳位置、步伐移动到位程度是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见情境因素对开放式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强度训练对运动员NK、NKT 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12名男子散打运动员在冬训大强度训练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NK、NKT细胞均显著变化(P<0.05),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生化指标结合免疫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监控运动训练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大强度运动训练作用于人体后可以代偿性地引起运动员免疫指标上升,从而使运动员的免疫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多年来上海优秀运动员选材指标测试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运动员的成才率及相关选材指标.研究发现上海市一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低于国内和国际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目前已有的某些选材指标有较好的区分度,能预测运动员未来发展的潜能,但某些指标却不能反映项目特点,并非核心指标,仍需要开发和研究新的核心指标,运动员选材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科学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多课次"训练方法,应用于赛艇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中。通过查阅有关"多课次"训练的研究资料,结合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赛艇运动员的机能指标与"多课次"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训练前后的生化指标数据分析,对运动员生化代谢、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为赛艇训练提供理论支撑,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国家蹦床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蹦床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并对蹦床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指标进行了初步的筛选.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蹦床运动员最重要的8种专项运动能力为网性、翻转能力、平衡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垂直弹跳能力、动作之间的连接能力、时间感知能力和动作节奏;在27项运动素质指标中,耐力素质(专项耐力)和力量素质指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的指标占的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4式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反映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的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分析实验前后指标的变化,探索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指标的影响,以为提高和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分析了安静状态时、运动状态下心肌组织能量代谢的特点及长期运动训练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作用。安静状态下 ,心肌组织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尤其是以血液游离脂肪酸的有氧氧化供能为主。运动时 ,随运动强度的增加 ,心肌组织内源性、外源性能源物质的消耗均增加 ,心肌不但吸收乳酸 ,而且自身也产生乳酸。长期运动训练可以使心肌组织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是女运动员中最常见的医学问题,其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关系密切。文章采用文献法就国内外学者对能量代谢与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可知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的发生与可利用能量、内脏脂肪含量、胆固醇代谢等因素有关。此外,瘦素作为调节脂肪细胞肥胖基因表达的一类激素,与机体能量代谢关系密切,对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的发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脏的功能取决于高效率能量代谢。不同状态下(病理和生理),心脏能量代谢会发生变化。正常健康的心脏,脂肪酸是主要的底物;疾病的心脏,糖的利用可能更为有益;在运动状态下,乳酸代谢增加。运动诱导心肌肥大能量代谢正常,底物来自于脂肪代谢。特定的核受体转录因子和共激活剂调节与能量代谢底物选择发生变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但是涉及到运动益处的确切机制并不清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下丘脑位于大脑底部,靠近内侧隆起,可传感神经元及整合神经胶质细胞,并将信号传导转化为生理功能,激活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继而调节能量代谢和骨骼稳态。在下丘脑的AgRP/NPY神经元和POMC/CART神经元饮食调节体系中,下丘脑可刺激骨骼发生发展,最终将机体调至新的生理功能状态。此外,骨骼内分泌源激素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脂质蛋白2(lipocalin-2,LCN2)能够反调节于下丘脑,改善下丘脑介导能量代谢水平。基于此,研究将从下丘脑-骨骼信号传导和骨骼-下丘脑信号传导两方面进行论述,并以能量代谢为穿梭靶点,以运动干预为手段,论述下丘脑调节能量代谢和骨骼反调节相关功能,阐述运动调节能量代谢和骨代谢之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mpared the 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of brisk walking 1500 m in one continuous bout versus two accumulated bouts using a portable gas analyser in children aged 8–11 year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xygen uptake, energy expenditure or effort rating between the continuous and accumulated brisk walks (P > 0.05). There was a difference in substrate metabolism between the continuous and accumulated brisk walks. Greater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during the continuous brisk walk and greater fat metabolism during the accumulated brisk walks was observed. These differences in substrate metabolism were only evident in boys. The findings support the use of accumulated brisk walking bouts withi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longside traditional continuous methods aimed at increasing energy expenditure and fat metabolism, in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家速度滑冰集训队和解放军冰上基地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肺活量、气体代谢、能量代谢、酶活性、血乳酸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旨在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机体代谢水平的影响及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为高原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后能量代谢活跃,高原训练前后测值显示差异较大,酶活性指标改变不明显。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机体产生应激作用较大,可以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受试者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和测定分析等方法对上海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能量代谢特点进行了研究,并与他们在不同训练手段情况下的能量代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男子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偏低,并根据篮球比赛性质和供能特点提出合理安排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静水皮艇200nm能量供应特征,文章选取了29名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在测功仪上进行200 m比赛的模拟(40 s).通过采集受试者气体代谢和血乳酸数据,并按Beneke等人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能量代谢的计算.结果表明,静水皮艇200 m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比例分别为39.4%(无氧无乳酸)、28.8%(无氧乳酸)和31.8%(有氧).静水皮艇200 m前10 s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无氧无乳酸系统,第10~20 s(或30s)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无氧乳酸系统,有氧供能对于最后10~20 s的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对静水皮艇200 m的认识低估了有氧供能的重要性.静水皮艇200 m能量代谢的时序特征可以作为制定训练计划和评价运动能力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投掷项目中身体形态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水平投掷运动员的身高、体重、相对体重、运动时能量代谢及运动成绩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身高、体重及相对体重与运动时能量代谢及运动成绩呈正比关系,身体形态可直接影响到器械的出手高度和投掷时的能量发挥。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陈式太极拳老架的内容及其技术特点,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传统陈氏太极拳老架的供能方式。分析结果表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供能方式主要为糖有氧代谢;陈太极拳老架二路的供能方式为糖有氧代谢、磷酸肌酸、糖酵解混合供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