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抓实课堂、拓展课堂、走进生活,对达成课标要求,对发展学生素质作了积极的尝试。一、文本引领,走进生活文本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知识,获取内心体验,产生共鸣。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走进生活,与生活沟通。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中,最后在探究乌鸦被骗后…  相似文献   

2.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两条基本理念。教学实践证明,针对小语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身心特点,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主发展,是众多语文实践活动中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一、在“自编”中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品质课本剧的题材来源于教材,但绝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把教材改编成课本剧的过程,实则是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飞跃的过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教者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来进行表演,为鼓励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3.
<正>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能给予学生机会去进行知识的实践,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直重复的实践让学生感到乏味。实际表明,语文生态课堂可以带给学生新的实践和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注意语文生态课堂的建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解读文本,在文本的基础上找寻其与学生兴趣相匹配的一部分加以利用,从而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4.
“文本”是指由语言符号组成的且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即语文教材。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对于怎样去解读文本,解渎的深度、清晰度及维度,决定了文本与教师之间交流的程度,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有效的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教材中的文本,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5.
教师只有首先从文本中发掘出具体合宜的“语文元素”,才可能在教学中转化为“传递”给学生的相应的语文素养,才能首先从“教学内容”层面保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如何从文本中发掘合宜的“语文元素”呢?一、基于文本:进入文本的语文世界“语文元素”在哪里?“语文元素”从哪里来?“语文元素”当然在文本之中,当然从文本中来。但是,“语文元素”蕴含于文本之中,  相似文献   

6.
陆娟 《广西教育》2011,(34):20-2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把它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如何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小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阅读与开发学生学习记忆潜能相结合,构建了以读书活动为主线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块。  相似文献   

7.
郭春华 《教师》2010,(23):71-71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加重了古诗文的选用比例,而学生面对古诗文大多感到为难,面对这一矛盾。笔者在教学古诗文时,注重了诵读的系统训练,通过反复诵读,诠释文本,让学生真正读进文本之中,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这个理念?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教材,关注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言感受,自主探究学习,学会阅读方法,揣摩写作技巧等实践活动。为此,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五个一”工程。所谓“五个一”工程:感知一篇课文,积累一组雅词,欣赏一个美句、品析一个精段、揣摩一种写法。一、感知一篇文章,整体把握文本的思想和内容新课标下的文本阅读,重在欣赏、感受和体验。让师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加重了古诗文的选用比例,而学生面对古诗文大多感到为难,面对这一矛盾,笔者在教学古诗文时,注重了诵读的系统训练,通过反复诵读,诠释文本,让学生真正读进文本之中,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丁云能 《学语文》2011,(1):28-29
一、理解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理论.把握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语文教材价值的实现.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之中,这一活动过程实现的是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为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陛化行为,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理念,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拉萨的天空,您”的读书交流中开展一系列的紧扣文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  相似文献   

12.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4,(16):35-3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教学,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目标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活动中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今年全面推进.化学教材选用苏教版,该教材教学内容不采用描述式文本的呈现方式,而运用各种栏目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学习指导栏目,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如用“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信息提示”、“调查研究”、“拓展视野”、“问题解决”等栏目提示问题和方法,对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行为和思维要求.其中“活动与探究”在必修《化学1》中就有21个,其旨在让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乐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搜集资料,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活动与探究”的主要手段是实验,其实验的优化设计,能使教与学共同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作为认识及实践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探索文本的过程。实实在在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海涛 《学语文》2013,(6):40-4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安排在专题之后,体现了人文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取消了传统的写作知识序列,实现了作文题目的选择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实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作了有益的尝试。苏教版写作内容力图“让写作成为学生自我生命的内在要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写作是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符合新课标精神。但是,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新版苏教版语文教材写作部分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江苏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诵读欣赏”、“专题”等课程的设置。这些设置,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也就是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写作中学习写作,从口语中学习口语交际。作为教师,如何开辟学习资源和提供实践机会,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研究讨论之后,我们确立了本…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建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笔者在使用新课程语文教材的一年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深  相似文献   

18.
尹瑾 《小学语文》2007,(9):44-46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至四年级下册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我的发现”栏目。“我的发现”在中低年级侧重于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识字的方法。它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汉字、积累词语,还引导学生将方法运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感到困惑。对文言文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文本的基本特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杨氏之子》一文,可通过解题、初读、释义、品读、统整等环节,让学生亲近文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感知文言文的韵味、读通读顺文本、学会语言转换、把握文章主旨、感受文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不应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把它当成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真正地进入到课文当中,感受文本的美,学得自然深入、扎实,越学越有滋味。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感悟文本内涵,学习文本语言,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