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和根本保证。高校应树立德育为先的德育首位观、树立以素质为根本的人才质量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观、树立以实践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观、树立以师德为前提的全员育人观,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载体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在改革德育工作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模式,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也是落实德育核心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德育一体化模式将学校德育、家庭德育与社区德育有机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德育一体化基本模式可分为无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独立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多元整合中心德育一体化模式三大类,它们有各自的理论和实践特性。由于在实践德育一体化模式时可能会遇到诸多困惑,因此要注意其适用性与地域性、继承与创新等问题,要在分清重点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一体化的纵横网络。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性存在;改变了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道德实践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能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德育的人本回归。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对象是学生,德育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面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各国都进行了网络德育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理性分析国外网络德育实践,对我国网络德育实践会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技校德育工程的实施,笔者有以下浅见:一、德育系统网络化技校德育在教育机构和组织方面应形成科学的德育系统,建立立体化网络。这一网络由三条渠道构成。(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施教渠道。这一渠道可分为三级:一是由校领导制定全校德育的整体规划及教育方案,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固定下来(如军训、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专题讲座、技能比赛、社会实践等等)使之制度化。二是由学生科、团委根据本年度特点,以学校德…  相似文献   

7.
生活德育是新时代德育创新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生活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让理想化、政治化、封闭化的德育重新回归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注重发挥道德个体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让德育主体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自主、自觉、自动地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生活德育理念有助于提升德育效能,拓展德育空间。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德育建构的核心观念是:首先,实现从德育的理论与知识教育环节向实践与生活环节回归;其次,德育必须突破并跨出学校教育系统而向整个社会回归,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德育网络;最后,改变传统道德教育主体性缺失的弊病,向着以发扬主体性为内核的德育观回归。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德育领域的新问题,形成习近平德育观。习近平德育观的理论基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习近平德育观的理论品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政治特质,担负新时代德育的政治担当。习近平德育观的两个重要理论创新是文化型德育和生态型德育。习近平德育观在德育层次划分、德育网络建构、德育评价体系确立及网络德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本视野下的高校德育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高校德育实践的困境,只有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以成'人'为目的"的德育观,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多元渗透模式,更多采用体验、认同、领会等方法,尽可能地消除大学生人格危机和文化分裂,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侯勇 《四川教育》2021,(5):12-14
"知"与"行"是德育研究及实践的根本对象和关键环节,是高质量开展德育的着力点.在"人本观""善恶观""良知观"分角度认识王阳明"知行观"的架构上,分析当代"理论式""表演式"德育两极模式的不足,进而以王阳明"知行观"为借鉴,探索自我认知、知识认知、品行历练、能力形成和实践反思等实施路径,以期有效渗透至当代德育.  相似文献   

11.
朱熹德育知行观是对先秦儒家及二程的德育知行观的继承和发展。朱熹德育知行观的具体应用体现在其贵知、重行和知行相须的德育方法上。朱熹知行统一的德育方法对当前高校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高校德育要深化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要加强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做到以知导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2.
现代德育课程是实现德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忽视了德育课程建设,德育一直处于低效之中。现代德育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德育课程观。科学的德育课程观是建立在学校德育课程之上的把科学的方法运用于德育课程的课程观,是指导德育课程实践的核心要素。只有坚持科学的德育课程观,才能为现代德育的实践和实效找到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德育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将德育独立化的思想倾向,为此,学校德育教育应当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习惯,使其在实践中自觉地将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法则,以更好地实践道德生活。当前德育方式变革关注的重点是重视课堂、网络以及实践对学生交流的影响,变"训导观"为"指导观",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道德分析与评判。  相似文献   

14.
提升德育实效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提升德育实效的策略: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重新确立德育的本质观、目标观;德育内容体系的新构建等理论创新。提出德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学生道德需要的培养;遵循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规律;转换德育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为重点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等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生态体验德育模式的实践取向:感动师生生命,优化生命样态 生态体验德育从一定的哲学观审视和构建德育.它从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和谐价值观和生命样态观综合考察德育的价值形态,并藉由洞开体验者的生命感觉之门,去实现体验者和导引者健康饱满的生命样态.  相似文献   

16.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德育新模式,需要做好下列工作:创新高职德育观念,树立高职德育的特色观、人本观、实践观、开放观;选择德育内容,把基础文明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把择业观念教育作为特色内容,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补充;拓展德育途径,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实践教学网络为阵地,以企业的要求营造育人环境;丰富德育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孥坤风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95-97,100
基于学校德育任务,借助德育内容,构建起一种以培养学生德育观、合作观、高能力目标的课外合作学习小组模式,遵循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目标多元与德育优先相结合等原则,体现模式的导向性和互动性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特别是学生资源,提高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校长无疑担当着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校长的工作,主要就是确立教育思想、构建教育模式、营造教育环境,而在这三项要务当中,尤以确立教育思想为重,而统领教育思想的,就是校长的德育观,亦即德育思想。一个校长必须把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观和德育模式,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既要视角高远,又要真抓实干,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塑造学校文化精神、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完善学生人格的基础平台。从校长德育观的构建角度进行研究,校长必须从以下六个维度去提炼德育观的元素,扩展德育观的内涵,构建德育观的基本系统。第一维度:理论维…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德育观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邓小平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邓小平德育观不仅科学地阐明了对新时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本看法,而且在德育战略、地位、目标实效、队伍、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学德育观,为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德育理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邓小平德育观来自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现实的指导作用,对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育自治是德育主体的自我性德育;德育互助是德育主体的相互性德育。本人在对传统德育模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德育自治与德育互助两种德育模式对于高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倡导和培育这样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