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基点在于学科定位,由一般的文学地理现象研究到文学地理学学科意识的自觉再到明确的学科定位,对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具有奠基性和导向性意义.在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走向学科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在理论、方法与体系建构三大核心环节同步推进,系统整合.根据文学地理学学科建构的要求,今后应重点在文学地理学理论、断代文学地理、区域文学地理、城市文学地理、文人群体活动空间以及文学地理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美国文学空间研究领军学者罗伯特·塔利的访谈,也是关于"文学空间研究"的一次对话(2019年11月,宁波大学)。塔利认为,"文学空间研究"概念涵盖面很广,可用于指称任何关于聚焦空间、地方和绘图的研究,如地理批评、地理诗学、空间人文研究等。但"文学空间研究"不应被泛化,也不应成为一个标签。文学空间研究首先属于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其次,(文学)空间性是此类研究的核心。塔利还就地理批评、空间批评、文学地理学、处所意识等概念做了仔细辨析,并赞同应当区分"空间"与"地理"、"spatial"与"geo-"。关于文学空间研究的新趋势,塔利认为以下领域值得关注:数字人文和空间人文的结合,女性主义地理批评,批判性地域主义,类型小说,流动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理论术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需要理论建构,本文提出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术语,从地理基因到地理影像,从地理想象到地理叙事,从地理约束到地理缺失等,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学理学研究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文学构成的具体形态与文学发展的历史流变着眼,以命名的方式所进行的相关论述,也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性显学的《文心雕龙》研究,在文学地理学这一全新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学术群体尚不壮大,二是还没有出现对《文心雕龙》全书进行文学地理因素的整体、综合研究的成果。综述文学地理学视野下《文心雕龙》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心雕龙》文学地理构成要素,关注地理与区域,关注空间与历史,将是《文心雕龙》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学地理学现已为中国学术界的"显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还严重缺失,有关文学地理的实践研究尚未能提升为学理的思考。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突围关键在理论建设。而理论建设,又尤其需要有概念体系的建构。其概念,似应从地理空间、文学地理空间这两个核心概念出发,延伸开来,大致有以下概念群落:区域与地方、场所与空间、地方经验、地方感、地理意象、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6.
以文学为本位,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建立文学研究的背景与框架,《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以地理、作家、文本三者的关系为研究枢纽,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与民族风貌。其研究拓展文学地理学的格局,创建文学地理学的内在理路,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与新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综合作用下,文学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类社会现象一样,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着自己特定的地理分布格局,这种文学的地域分布形态或空间存在状态便是“文学地理”的研究范畴。在中国文学地理影响因素构成中,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宗教、文化传统等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而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等则是变数较大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了中国某一时空的文学地理格局的形成。探究中国文学地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学演变过程中的地域特征、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的深入解读,这有助于构建出中国文学与地理空间变化之间的关系框架。20世  相似文献   

8.
文学地理学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研究,但以文学研究为本位。作为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特殊形式,上都扈从诗所开掘的"地理空间"、所创设的"地理意象"及采用的"地理抒情"策略都使之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这既与传统的边塞题材作品有一致之处,同时也是元代上都扈从诗的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22,(1):24-31
广西女作家杨映川始终坚守文学桂地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书写,其作品中的地理属性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在杨映川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将故事背景、人物成长都巧妙地融入地理空间叙事之中,展现了桂地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作品流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并显示出其本色写作方式。本研究旨在从文学地理学研究角度出发,挖掘杨映川儿童文学作品内蕴的文学经验与地理、童年之间互相交融的生命意识,还原儿童文学本有的地理诗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
文学地理景观是指具有文学审美特征的地表自然景物,它是不可同质化的,且拥有属于该处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各地的标识,是文学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学地理景观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和参照物,它可激发作者的灵感及情怀,从而创造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文学地理景观还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艺术特点与风格产生独特的影响。文学地理景观与文学相辅相成,文因景生,景借文传。研究文学地理,离不开对文学地理景观的研究,这是留得住的乡愁。  相似文献   

11.
文学地理学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旨在研究地理对文学的影响和文学中的地理现象。"河西文学"作为河西走廊一带的文学,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关于"河西文学"的概念却一直没有人做出过科学的界定。通过界定文学概念的常规方法,从文学地理学的视野,对"河西文学"作了科学的界定,这对河西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饭经文是仫佬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在文学地理学的视阈之下,地理与文学的关系属性贯穿于经文的生成形态、内容主体、艺术方式、价值意义之间,于地理—文本—艺术的研究范式中发掘经文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文学地理学观念,不仅突显出民族民间文学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借鉴意义,而且昭示了以文学地理学视角研究民族民间文学的广阔空间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理和文化之间自古存在着密切关系,不同的地理总是孕育出不同的文化。本文试从地理和文学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入手,对西部地理与西部文学之间的割裂、这种割裂产生的原因、文学出现的新变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学地理学是中国学者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文学批评学科,虽然还没有得到完整的建构,然而其学术目标是相当明确的,并且初步开创了由两个方向所构成的双重空间:一个是对于文学创作的推动,一个是对于文学研究的扩展。由于对文学起源与文学本质的重新认定,把文学看成是地理感知与人生体验的统一,而让作家重新定位文学创作的自我坐标,把自然与人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纠正文学创作的世态化倾向与内视化倾向,发展出以地理(包括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为基础的文学一脉。同时,由于把文学定位于地理环境的产物,从而让批评家和学者重新审视中外作家与文学作品,在重视时间之维的同时,注重对于空间一维的拓展,让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纠正忽略空间与地理的倾向,从而推动中外文学研究的重大发展与对文学理论问题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15.
以文学地理学的路径观照马自祥的长篇小说《阿干歌》,以民族、地域文化、口传文学《阿干歌》、“花儿”为切入点,探析了实体地理空间对作家的塑形,由此可以感知精神地理背后深层的文化语境、文本描写地理与实体地理的互动关系、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相似文献   

16.
文学地理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一直在影响着目前文学的发展.其凭借着独特的地理视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心路历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重构,为读者贡献了更为细致的地理空间思维,并将一部作品或一位作家更加饱满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试图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角度来分析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地理空间构造.沈从文在《边城》中用了大量笔墨来...  相似文献   

17.
周啸虹的文学创作表现出强烈的人与环境之间的真实情感关系。这种人地关系的表现上承古代流寓文学的遗风,不宜用离散文学或漂泊文学的概念笼而统之。周啸虹的文学创作对我们思考作家的文化身份与所处地域的关系、流寓状态下人与地域的复杂状态及其创作对文学地理研究的意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学地理学中的“自然气候”范式,强调了自然气候在文学风格形塑中的核心作用。斯达尔夫人之后,文学地理学研究者对自然气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鲜有关注。在当下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中,以自然气候为视野考察国内文学地理现象仍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青春文学“川派”作家群的语言风格彰显,正是自然气候深刻影响文学风格的典型。从语言风格对这一作家群体的地域化身份界定,本质上是通过“空间隐喻”方式所达成。“空间隐喻”是指这一作家群体将四川多雾气候的地理特性,以“空间隐喻”的方式“映射”到其作品语言中,形成一种语言风格的地理学暗指。正是这种地理暗指,青春文学“川派”作家群才具有一个能被界定的同一身份。  相似文献   

19.
探讨《桂胜》编纂的缘起及目的、内容取舍及续编等。认为该书是现存诸多粤西笔记中保存得较完善的一种。其以桂城为地理划分,以胜景为纲,以介绍诗文、题刻为旨趣,自然与人文兼备。其丰富的资料性,是研究广西文学的第一手资料;其收录的众多山水诗文也是研究广西地域文学、游记文学、山水文学的重要资料;其所提供的题刻、留名更是研究旅桂文人在广西行踪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20.
当下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生产活动的现象层面,缺乏对空间运动内在机制的探讨。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卢卡奇、葛兰西的美学思想作为借镜,可以发现空间运动实际是由社会生产机制决定的,由此产生的审美性空间经验并不能脱离社会历史的制约,且如何认知空间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实现思想解放的关键,所以文学地理学的地理空间研究本质上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