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解读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教学石家庄桥西区教研室金玫琳,吴妍丽一、从教材编排上,寻找新意本组教材是在原教材基础上重新排列、组合的,文章体裁一致,都是童话,借小动物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从不同侧面渗透了实践、认识的哲学观点和不要听别人奉承的话,做事不要盲从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包括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真实故事《画杨桃》和传说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情节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本组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范航耀 《辅导员》2012,(Z1):120
一个人做事失败并不可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失败的原因,再接再厉,最后就会取得成功。我从小时候学滑冰的事情上,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七岁的时候,当时流行玩旱冰鞋,广场上很多小朋友都穿着旱冰鞋,有的像踌珊学步的孩子,一步一步地向前挪,有的形如  相似文献   

6.
写法评点: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童话。童话是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拟人化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形象,表明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要銮作者用充满智慧的幻想去虚构饶有趣味的故事,把幻想和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明晓生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编写意图《文选和写作》第一册第三单元是写人单元,包括六篇课文和单元练习。这六篇课文都是写真人真事的,其中有的写一个人,有的写几个人,写法各有特点。从材料的选择看,有的写人一生的主要事迹,有的写人一生中的几件事情,也有的只写某一个生活片断。从写人的方法看,有平平实实的记述人物事迹的,有着重刻画人物形象的(包括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等),也有在记叙和描写中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有客观记叙人物事迹的,也有既记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童话故事,听过那个故事后,我们都很同情三只小猪,也对坏蛋大野狼充满了憎恨,并明白了做事情一定要有一个认真态度的道理。但一只叫阿力的狼告诉我们说,那个故事全都是错的,他要给我们讲一讲那个故事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童话故事,听过那个故事后,我们都很同情三只小猪,也对“坏蛋大野狼”充满了憎恨,并明白了做事情一定要有一个认真态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阅读《陶罐和铁罐》,明白故事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2.根据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  相似文献   

11.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采取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有生物,也可以是无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这里所选的三则寓言,其作者都是生活在离我们一千多年甚至两千多年以前的时代,但至今仍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人类是动物,动物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动态的,要生活就会有活动,要活动就总会有事情发生。所谓的“事情”就是顺着时间顺序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的事件。我们生活中天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但事情与故事不同,可事情很容易变成故事。老师在教室里表扬了一个同学,你当时在教室亲耳聆听,这是一件事情。但当你一转身离  相似文献   

13.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什么书?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里面的故事非常短小,有的稍长一些,有的只有短短的几句话。那么,第二个印象呢?我想就是里面的故事千奇百怪,非常离奇,有很多讲的是鬼神的事。说穿了,《搜神记》就是一部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和今天的小说不是一回事。它更像是笔记,记下的都是一些怪异的事情。我们知道,从东汉往后,佛教开始从印度传到了中国。开始信的人很少,后来就渐渐地多了。这是因为佛教思想很适合中国人。虽然佛经很深奥,但佛教中有很多小故事,用这些故事来说明佛教的道理,容易被普通人接…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13,(Z2):81
做一棵昂首站立的小树,每天不停地向上生长,思考感悟。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和道理,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了。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看到很多现象时,请一定要问个"为什么"。这样,你就会多学习到一些知识,多认识到一些道理。成长中的许多故事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让我们怀想、思考。这些都是你每天成长的印迹。故事不分长短,其中蕴含的都是人类共通  相似文献   

15.
一是观点材料化。材料是观点由“死”变“活”的载体,要尽力从现实中搜集素材,再从素材中归纳出观点、结论。这样,学习效果往往比教师直接给出观点结论要好得多。现行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现实材料,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巧妙地运用,同时还要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现象融于课堂教学中。   二是说理生活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习惯用学生身边的具体形象的材料来说明深奥的道理,要善于用生活中的“小事情”讲明政治上的“大道理”,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政治,事事是论据。这样才能使正道理讲准,大道理讲实,浅道理…  相似文献   

16.
吕波 《新读写》2008,(6):46-47
一、立意求深刻、求新颖 我们看到二类卷的评分标准中有这么几条:①能从题意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②能从题意中引出一定的道理;③能从题意中总结出一定的道理。这三个标准是等次降排的,但共同点是“引出”、“总结”出“道理”。所以我们要善于思考,学会全面、辩证、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简单说就是看了这面看邪面,看了表面看实质,看了现在看将来,不能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辅导》2023,(29):61-72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鲁迅回忆少年时代在“百草园”的生活时,除了写优美的景物和有趣的游戏,还提到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听故事,这是鲁迅儿时最难忘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童年时最难忘的事情。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和《西游记》,就是“故事汇”。情节神奇变幻,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这就是故事的特点。莫言说:“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确实,2012年12月8日,他在瑞典学院讲到的那些故事,让人百听不厌。讲故事的本领,若能用到我们平时的作文中,那将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8.
《画杨桃》是五年制第六册的一篇新选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的道理。说明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对他们进行扎实有效的语...  相似文献   

19.
古代印度有位国王,他有三个蠢笨的儿子。国王为此伤透了脑筋,于是叫大臣们想办法唤起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臣们想方设法,做出了种种努力,但都无济于事。这时,有位聪明的大臣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创编出一个个小故事来代替直接的说教。这些故事短小精悍,妙趣横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的总结生活经验,有的讲述处世原则,结果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把王子们教聪明了。后来,这些故事结集而成《五卷书》,成为古印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寓言故事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寓言确实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  相似文献   

20.
《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事情成功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做事要专注,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否则,即使是再简单、再容易的事情你也是做不好的。同样,思考需要有一颗专注的心。只要我们把全部的心劲都集中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