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及其基本研究状况出发,以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模拟实验为例,设计了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任务驱动型(NLC-TD)教学模式,且从学习者、助学者、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等几个方面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说明了进行网络共同体学习的过程,并阐述了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等三方面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学习社区的出现使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它提供的是一种网络学习环境,为了增强社区中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就需要在社区中建立学习共同体。本文主要论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功能、构成要素,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建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学习共同体是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中去情境化学习特征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以网络为依托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其具有学习的共同指向性、跨时空性、分布性、社会性、交互性和平等性等特征。认为Wiki作为一种当前广泛应用于建立网络知识库的社会性软件,在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时给学习者和助学者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文章在分析IM的教学功能、网络学习共同体现状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模式和基本模型,并通过QQ群进行网络教学实验,探讨了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远程学习打破了时空界线,扩大了受教育范围,逐步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中的学习者分离,学习的个别化使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如何让远程学习更有效,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加强不同地理位置的学习者的交流、合作和竞争,通过网络利用集体智慧为学习者创造良好健康的网络虚拟社区.文中从环境、组织、学习资源、互动过程和认知工具这五方面,探讨了如何设计网络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文分析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和作用,在具体分析网络学习共同体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模式,并具体论述了“动态网站设计”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人文教育边缘化的困境,如何改变高职人文教育缺位现状,满足教育内在诉求,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也是当下高职教育的题中之意。基于此,构建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高职人文教育学习共同体主要由愿景、学习者、引导者、规则和学习空间五大要素构成。这一教学模式通过线下物理教学空间和线上网络教学平台,以任务驱动、主题探究和合作研讨为主要教学方式,有效实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构建知识、达成共识等学习目标;利用互联网技术,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空间促成学习主体和其他各要素的深度互动;通过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形成教学闭环。总体而言,高职人文教育学习共同体可以促使学习者知识的构建和迁移应用,激发其思想碰撞并且产生共鸣,对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精神成人”的终极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前提,教学成功的关键。文章对网络远程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已有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网络远程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网络远程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将预备库与远程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步骤相结合,是一种立体化方法,它能够调动师生共同参与远程教学活动,为远程学习者特征分析提供可资借鉴的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加强学习者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分析网络学习共同体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微博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型,并论述了其构成要素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弥补学校教育的缺点和不足,推进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因此,应从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含义以及构成要素出发,站在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网络的普及和网络交际不断发展,为构建在线学习的网络体系提供便利条件,搭建现代意义上的、依托社交网络的在线学习共同体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枯燥无味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