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经典、一段赏析: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  相似文献   

2.
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下。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  相似文献   

3.
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相似文献   

4.
梅雨潭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部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  相似文献   

5.
梅雨潭     
正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潭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八册《梅雨潭》一文,选自朱自清的散文《绿》。朱先生通过对浙江瑞安仙岩梅雨潭细腻的描绘,赞美祖国大自然的风光。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仙岩梅雨潭的有关情况.仙岩在瑞安东北45里。仙岩所属的大罗山平地拔起,峻崖陡壁,水源充沛,所以多瀑布潭,这里  相似文献   

7.
《梅雨潭》一文选自朱自清的《绿》。课文以游踪为线索,先后以“山边”、“亭边”为观察点,勾画出梅雨潭的外貌,瀑布的气势,水花的活泼可爱,给读者留下准确、鲜明而又完整的形象。课文一开头写梅雨潭瀑布,就是由远及近地变化观察点,写出了对瀑布的不同印象。作者先描写山边所见瀑布远景:“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几里,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在眼前了。”这里对瀑布的声音和概貌的描写,使读者对梅雨潭有一个总体印象。接着,作者交换观察点,描写在亭边看到的近景:“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再是幅整  相似文献   

8.
《梅雨潭》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朱自清写的是浙江省温州地区瑞安县境内的一个风景点——梅雨潭的情景。那里山水相照,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宛如仙境,故有“仙岩”之称。全文生动活泼,结构严紧,比喻精妙,语句洗练。特别是融景入情,意境幽美。教学时,如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弄清梅雨亭、梅雨潭、梅雨潭的位置,了解“亭”、“瀑”、“潭”的关系,领略梅雨潭及其周围幽美的景色,把学生带进幽美的意境,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关键。一、观看亭子的“险”教学一开始,指导学生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作者是以“亭”为观察点,按照“亭→瀑→潭”的观察顺序,写了亭、潭、瀑各自的位置及相互间的关系;写了作者怎样从上而下观察和描写瀑布的。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看亭子,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作者  相似文献   

9.
提起朱自清的散文,读者自然会想起《背影》。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总是给人带来阅读上的美感,《绿》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绿》写的是游温州仙岩的所见所闻,朱自清对梅雨潭的评价是:“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而人们读罢本文也会由衷地惊诧于朱自清的《绿》来。朱自清的《绿》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呢?不妨探讨一下本文的艺术特色。《绿》在写作上分两个层次:一是写梅雨潭的瀑布;二是写梅雨潭的绿。作者开门见山地写他第二次到仙岩,使他惊诧的是她的“绿”。这是全篇的“眼”,也是全篇的点题。《绿》的第一层次…  相似文献   

10.
《梅雨潭》一文是从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绿》中节选并稍加改动而来的。梅雨潭在浙江省瑞安市的仙岩山。朱自清在《绿》中对梅雨潭的来历作了精细的描绘,说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瀑水从高处冲下,受岩面许多棱角的阻击,飞花碎玉般地乱溅,水花晶莹而多芒,像一朵朵盛开的白梅,因此叫梅雨瀑,瀑水汇集为一池绿水,人称梅雨潭。  相似文献   

11.
《梅雨潭》(八册)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绿》。文中所言“仙岩”,是位于浙江瑞安县东北四十五里的一座名山,风景极为幽峭隽美,享有“溪山第一”之称。课题《梅雨潭》为编者所加。文章感情真挚,文字洗炼,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作者首先立足于“仙岩”的“山边”,对梅雨瀑远眺。开头一句“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为全文集中笔力描写梅雨瀑开了路,便于下文对梅雨瀑进行直接描写。作者抓住声响和光泽,先从听觉入手,用“哗哗哗哗”这一象声词,状幽谷中  相似文献   

12.
读《绿》     
《绿》,原为《温州的踪迹》之二,是一篇游记体的抒情小品。它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八日,但所记的第二次去仙岩的时间,大约是前一年的秋天,这可以其内容为证。那时,作者在温州中学教书。梅雨潭在浙江瑞安县仙岩山下,离温州不远。这一名胜通常为人们所注目的特色,是那瀑布撞击岩棱而飞溅起来的水花——梅雨。但作者游览时,意外地发现了碧  相似文献   

13.
《梅雨潭》(六年制语文第九册2课)选自著名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绿》。这篇课文精美的语言风格,是通过词语锤炼来体现的。课文第一段概述梅雨潭的形成。既然是瀑布形成的潭,作者起笔便写瀑布。“哗哗哗哗”拟其声,听去有一种明快铿锵的节奏感。“白”“亮”摹其色。两相映衬,使得眼前景物声色相生,格外动人。第二段中,作者以“亭”为立足点,环顾四周,用“正对”“亭下”简略交代方位,然后着重描绘“梅雨亭”。在表述梅雨亭的地理位置时,作者在用词上,颇费了一番功夫。试想,若用“蹲”,则给人低矮之感;若用“立”,又觉语意平平。唯有“踞”,方能凸现梅雨亭居高临下的雄姿。紧接着,作者又抓住亭踞于岩石一角,与苍鹰在天上展翅翱翔时四面  相似文献   

14.
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绿》,诗情画意颇浓。如何引导学生体味这种情致呢?我选用了古诗文进行连缀,效果挺不错。例如:在讲到梅雨潭瀑布从上面飞流直下的壮景时,我要求学生回忆李白的《观庐山瀑布》一诗,然后闭上眼睛想象瀑布飞速而下的情景,力求把虚无的画面用想象来充实,使那瀑布如在眼前,似闻其声,若见其形。待学生齐声背诵之后,我结合课文。改其诗为:“日照仙岩生紫烟,  相似文献   

15.
赏美景学妙文培养能力──《梅雨潭》教学建议与简评陕西李爱岚《梅雨潭》是一篇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看图学文教材。课文配有一幅彩图,三段文字。彩图画面有奇突的亭,有气势磅礴的瀑布,也有像半个环儿拥着的群山。作者文笔清新,通过传神的词语和多处恰当的比喻,生动...  相似文献   

16.
一般地说,在一篇文章里,称代同一对象时人称要一致,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产生混乱。而朱自清的散文《绿》却打破常规,前后对描写对象梅雨潭的称代发生了变化,恰到好处地利用人称的变化抒发了深挚的感情。散文开始是这样的:“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显然,这里用的是第三人称。第二自然段亦如此。第三自然段先直称其名“梅雨潭”,然后直接用第三人称“她”来称代2:“梅雨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再用“我想张开两臂抱你讪”、“她松松的轮期差……她滑滑的明亮着……她又…  相似文献   

17.
《梅雨潭》是一篇看图学文。图与文紧密配合,表现了梅雨潭景点特有意境。课文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是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游记。学习这篇看图学文,宜从看图入手,让学生形成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没有简单的停留在一般的观察上,而是创设情境,采用饶有趣味的“画中游”的形式,让学生“心入”画中,获得感受。首先,我挂出梅雨潭的彩图,启发学生设想自己进入画中的梅雨亭,一边观赏,一边谈感受。为此,我作了这样四步引导: 1.同学们,前面就是梅雨亭。让我们进去休息一下。现在,你们坐在这个亭子里感觉怎样? (“这里真美”;“真幽静”;“真凉爽,舒服极了”) 2.请看一看正对面是什么?(瀑布)瀑布从上面冲下来,开始是什么样儿?流到下面,受到岩石阻隔,又变  相似文献   

18.
冯美玲 《现代语文》2009,(4):118-119
[教学目标] 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相似文献   

19.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  相似文献   

20.
对朱自清散文《绿》的分析,总觉得《教参》和有关的一些文章说得不甚妥。笔者认为文中冠以“梅雨”的瀑、潭和亭本在一处,作为一个景点来分析,不宜机械割裂。因为瀑流飞泻而下,下面平凹积水处就形成了潭;为供人游赏,便在临潭一突出的岩石上筑了个亭——岂不问“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三位一体,只有叙述的先后。说在空是距离上作者是在按“由远而近”、“由低到高”的顺序作观察,不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