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今天的法国,6岁的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朗的零用钱,14岁的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朗,而当孩子在高中学习时,获取的年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朗———此数额比起美国、英国的同龄孩子来都要高出一截。法国家长们认定,与其让孩子每次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作出某些消费限制的规定,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本领。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家长还大多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帐户,并划入一笔钱,而且一般并非区区几十或几百法郎,而是上千甚至数千法郎。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75%的法国家长赞成给孩子零用钱.他们认定,即便是小学生,也会有消费需要.法国孩子的家庭理财课程从孩子3~4岁开始,即从刚有"数"的概念时开始.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家长就会给孩子设立一个独立的银行账户,并存入一笔钱,供孩子开销.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消费.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口腔卫生,不少家长在孩子2~3岁时,就教他们漱口、刷牙。大部分家长冬季为孩子准备温水(自来水加点热水)漱口,夏季则让孩子直接用自来水甚至河水漱口。的确,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但这些家长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水的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孩子穿开裆裤,大小便时家长护理方便,这是家长让3~4岁孩子仍然穿开裆裤的理由。有的家长还说,孩子小,又不懂得难为情,好象穿满裆裤仅仅是为了好看。那么,小孩穿开裆裤到什么时候为止呢?一般自1.5岁~2岁,应逐渐让孩子不穿开裆裤,改穿满裆裤。主要的理由为: 1.应该从小培养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小孩1.5岁到2岁时已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如  相似文献   

5.
阿琪 《教育导刊》2006,(6):64-64
“培养孩子是件艰苦的工作,然而任何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家长。”这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向家长传达的信息。然而,贝特尔海姆同时也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即使家长非常努力了,仍有一些基本原则是需要遵循的。以下七项,可以说是西方家庭教育中的“黄金守则”。1.让孩子得到自作自受的教训。孩子不温习功课,导致测验不及格;将心爱的毛衣忘在了幼儿园或学校,因而遗失;为了要缴图书馆的罚款,所以没有零用钱花了。此类经历,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果老是生怕孩子跌倒,他永远也不会自己爬起来。2.激励赞赏。若孩子表…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家长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培养孩子各种特长,使他们多才多艺,能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的家长让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就学习舞蹈、乐器、绘画等各种技艺,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却不多,为什么呢?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学习乐器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多练习,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如今孩子们的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孩子过一个春节竞能得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压岁钱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有的家长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一律“没收”,这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家长也失去了利用压岁钱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与消费、培养孩子节俭和关心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好机会。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把压岁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8.
在法国,社会价值取向日渐多元化,家长让孩子学工、学农、从政、经商、当农场主者应有尽有。然而,不论长大干什么,都少不了一个善于经营的头脑。在法国家长看来,从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有时甚至比教孩子一些具体的生活技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钱,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因此金钱教育就成了美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巨富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可谓“腰缠万贯”,但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他给每个孩子建立了一个小“账本”,上面印有“7至8岁每周30美分;11至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的字样。钱是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把每笔开支用途都在“账本”上写清楚,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5分,反之则…  相似文献   

10.
王幼兰 《家教世界》2013,(8X):44-45
儿童对金钱的兴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早期的金钱教育对儿童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金钱观,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与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笔者结合自己一年多来的一些实际做法,从鼓励孩子自主购物,让孩子初步形成钱币的概念;把压岁钱的部分支配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学着管理自己的金钱;在花钱中让孩子学会"花钱",让孩子从小养成储蓄的习惯;孩子的压岁钱与零用钱数额较大时,不妨给孩子开一个儿童帐户;学会珍惜,让孩子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等几方面具体阐述了自己在从小培养孩子理财习惯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11.
法国人热衷高消费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今天,法国孩子不仅受到崇尚高消费的家长的影响,而且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更是在时刻刺激着他们的消费欲望。显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再谈“金钱是万恶之源”的话题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家长们适时地给孩子开起了“家庭理财课”。据法国消费者协会对全国城乡1700余个不同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家庭所作的一项专题调查,在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中,高达75%的家长赞成并已经给孩子发放零用钱。他们认为,孩子不论大小,都会有各自特殊的消费需要。此外,他们的“社交活动”尽管看起来并不那么正…  相似文献   

12.
于瑞 《家长》2004,(Z1)
如今,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但在家教中,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却是一个盲点。有的家长对孩子花钱不加限制,为满足孩子的欲望而慷慨解囊;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花钱管束得过紧,即便是孩子的正当要求也非常苛刻。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无法使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也无法使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家长要训练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定时、定量。家长只提出花钱的原则,具体如何支配这些零花钱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要想自立必须自理。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加聪明,但是提到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就不爱听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  相似文献   

14.
前一段时间儿子突然变得勤快起来,不时问我,还有什么活儿要我干吗?周末叠完衣服,挣到10块钱,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小钱包。第二天又问,还有衣服要叠吗?我很奇怪,这个才10岁的孩子怎么成了小财迷?还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儿子第一次提起班上同学都有零用钱。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我赶紧去向前辈请教。答案却莫衷一是,有的说,小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钱干什么?不能培养他大手大脚的习惯。而给零用钱的家长却认为孩子大了手上应该有点钱,像买生日礼物,请朋友看电影什么的不至于囊中羞涩,而且顺带培养了孩子的理财能力。还有的主张按劳取酬,让孩子帮大人…  相似文献   

15.
十岁的少年,有的也许还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撒娇;有的也许还是个懵懂少年;有的也许还不知道明天的梦想在哪里。但是,浙江省兰溪市的十岁少年柳凯译,却已经开始放飞自已的梦想——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这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人生难题。而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更是千千万万家长梦寐以求的理想和追求。而在现行这种传统的教育体制下,要让孩子超越自  相似文献   

16.
“谁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教育方式正在被为数不少的家长所应用。但仔细分析一下,虽然同持一种观点,他们的出发点却不一样。有的家长是溺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吃亏,所以让孩子狠狠还击。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将来的社会,科技发达,竞争激烈,不能让孩子从小就畏畏缩缩,必须有冲劲。我认为,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霸王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同样,整天挥动拳头也不代表有竞争意识。将来社会虽是高度发达,对人才要求甚高,但同样也是文明的社会、法制的社会。我6岁的女儿被邻居的孩子打了,她说:“你这样不文明,要向我赔礼道歉。”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城市中小学几乎是独生子女的天下。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和“宁亏大人不亏孩子”的社会习俗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在在城市和一些较发达农村乡镇,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一般都很高。据笔者1992年下学期在高中二年级四个班,对近200名学生的初步调查统计,一名中学生年均消费2500元左右,达到3000元以上的大有人在。一个孩子的消费超过一位家长的消费,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一个孩子的零用钱,更为两个家长零用钱的总和所不及。过去是好学生少花钱或不花钱,学生差的学生乱花钱、多花钱,现在是学习好坏的学生都花钱。有的孩子的零用钱,每月多达150元以上。这些零用钱的用场,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孩子是件艰苦的工作,然而任何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家长。”这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向家长传达的信息,如今这一观点仿佛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支持。然而,贝特尔海姆同时也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即使家长非常努力了,仍有一些基本原则是需要遵循的。以下七项,可以说是西方家庭教育中的“黄金守则”。(1)让孩子得到自作自受的教训。孩子不温习功课,导致测验不及格;将心爱的毛衣忘在了学校,因而遗失;为了要缴图书馆的罚款,所以没有零用钱花了。此类经历,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果老是生怕孩子跌倒,他永远也不会…  相似文献   

19.
在本学期 ,根据“认识人民币”的教育目标 ,我们准备结合实际开展超市购物活动 ,其目的就是把认识人民币以及换算关系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运用。活动还未开始 ,家长对这次活动就议论纷纷。有的家长认为 :让孩子小小年纪接触金钱 ,学会花钱 ,会染一身铜臭 ,孩子哪还有心思学习呢 ?有的家长认为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小小年龄就让孩子接触金钱、消费 ,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的不好习惯 ,我们从来不让孩子花钱。也有的家长直截了当地说 ,这样好 ,放手让孩子花钱 ,孩子养成高消费的习惯 ,长大了就会想办法挣大钱。面对家长各种各样的议…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已在幼儿园中普及,但效果又如何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案例1大班教室里有8位幼儿和其中的6位家长,各位家长均坐在自己孩子身边.老师向大家出示了一件由红、橙、蓝三色纸条编成的手工作品,并说道:"Hello,eyeryone!What's this?"幼儿均未作答.接着,老师又指着这件手工作品说:"This is a sheet."老师于是就将手工作品放下,让大家模制.家长们从桌上的篮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橙、黄纸条,让自己的孩子仿照教师所出示的样品编制.有的家长干脆自己动手编,让孩子坐在旁边看;而有的观看自己的孩子编,不时给予些指点;有的则与孩子一起动手与动口.而那两位没有家长陪伴的幼儿则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老师在旁边忙了一阵之后,终于回头看到了那两个无所事事的幼儿,于是走过来,将其中一个抱在怀里,开始教他俩编制. yone!Wht's this?"幼儿均未作答.接着,老师又指着这件手工作品说:"This is a sheet."老师于是就将手工作品放下,让大家模制.家长们从桌上的篮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橙、黄纸条,让自己的孩子仿照教师所出示的样品编制.有的家长干脆自己动手编,让孩 坐在旁边看;而有的观看自己的孩子编,不时给予些指点;有的则与孩子一起动手与动口.而那两位没有家长陪伴的幼儿则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老师在旁边忙了一阵之后,终于回头看到了那两个无所事事的幼儿,于是走过来,将其中一个抱在怀里,开始教他俩编制. yone!Wht's this?"幼儿均未作答.接着,老师又指着这件手工作品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