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教学最终目的是人的教育,培养人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审美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同时要密切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习音乐经验,联系人类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用音乐教育造化人。把音乐文化与其他的相关文化相融合,让小学音乐教学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3.
正音乐能够让人心旷神怡,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也能够让人体验到轻松愉快感。在学校教学中,音乐教学的魅力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放松身心,净化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教学目标出发,运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又能够体现音乐文化的教学情境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这样愉悦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而音乐学习对于人格的塑造、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文化修养的提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终身热爱音乐为目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地发现并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让音乐课成为学生精神的乐园.  相似文献   

5.
赵惠琴 《考试周刊》2012,(87):53-53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我们的教育也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一点在新课程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新课程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活泼多样,更密切地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习经验,汲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因此,现代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更为了确保音乐课堂高效率的实现,在素质教育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来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确保学生在高效的音乐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使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达成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 目标。音乐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艺术载体,而且音乐本身就蕴含 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背景,可以为人们展示不同的艺术形态,丰 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特点为学 生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及道德观念。音乐课作为审美教育的前沿阵地,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学校要正确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抓紧建设传统音乐教育课程,使之不要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情感赋予了音乐栩栩如生的生命感。教师通过情境、情趣、情感的教育和培养,使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音乐在语文课堂中就像一把魔杖。因为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是人类感情的凝聚。它陶冶人们的心灵,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音乐具有快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更密切地联系个人成长环境,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种子,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智商、情商,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学习、了解中外优秀文化,感悟人生的哲学、美学、人文地理、宗教风俗,提高学生素质,使人更健康。  相似文献   

13.
李国强 《考试周刊》2013,(97):172-173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渠道,是我们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教好音乐,教师不能拘泥于教学生会唱歌而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把多媒体巧妙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中肯客观。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正常的审美能力,不论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艺术等方面,都要具备审美能力。因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发现美的心,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在未来奋斗的过程中,更加乐观的面对挫折、面对生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因为音乐是历史文化中起源最早,且一直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力发展的历史进程。音乐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艺术更加接近生活,更加直观、有效地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更易于我们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音乐学科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学科有更多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通过让音乐与学生产生联系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强烈的内部学习兴趣。初中音乐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开展有效的音乐兴趣激发活动。  相似文献   

16.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鉴赏、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音乐作品,对音乐的主题、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学习体验,挖掘音乐美的表现内涵,培养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音乐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被称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对人的身心具有多方面有益的影响。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设计出充满美的创造性的课堂,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良好思维品质,从而使学生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增进师生亲和力有位教育家说过,现在的教师,不仅知道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和道理;更要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知道如何去教育处在大变革时期的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吸收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层次,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音乐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每个音乐教师,特别是职业学校声乐教师能够做的更好、更扎实。  相似文献   

18.
韦屹立 《孩子天地》2016,(4):171-17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对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有较好的赏析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文化认知水平。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于音乐背后的多元文化有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叶青 《江西教育》2014,(6):18-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知识,音乐欣赏教学方法,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体验到从深层音乐欣赏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生本教育"的思想,创建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将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其它相关学科及文化联系起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