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黎文栋 《体育世界》2014,(5):120-121,115
本文探析了中小学体育课程结构组成、体育素质教育课程观的特性及其基本价值取向等几个层面,提出了教师在开设素质教育课程时几点基本注意事项,以期能使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成效越来越具体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田治国  黄如珍  刁玮 《精武》2012,(17):69-70
中小学武术教育以健康引领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武术的健身属性和学校的健康教育价值取向证明了武术教育健康引领的重要性;中小学武术教育的诸多方面没有体现健康引领证明了实施它的紧迫性。为了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小学武术教育应当从课程改革及教材改革等方面继续努力,奠定学生的身心健康基础。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类课程和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新型人格素质的学生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起着重要和独特的作用。笔者对传统智力观的弊端和新智力观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和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现代智力观的涌现将会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为我们认识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体育课程的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人人都能成功"为教育理念,要重视学科自身的人文与情感教育价值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普通高校气排球教学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服务"全民健身"运动,文章尝试从发展性课程观的价值取向和视角探讨普通高校气排球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弘扬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多元化价值取向,孕育出大体育课程观;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中人体生命科学素质课程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课程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访谈等方法对体育素质教育中创设"人体生命科学"素质课程的背景、课程理念和价值、课程的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现代课程论思维观和方法论为依据,结合现实,对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新课程改革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主要体现在:体育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不适用于我国教学实际;集权制课程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课程思维惯性不能及时适应三级管理体制;理想化的课程权力分享造成现实中课程主体在行使权利中的"无能"和"滥用";相对滞后的体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体系无法满足新课改对师资队伍的较高要求.提出了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对立现象,寻求借鉴、继承、发展的平衡点以及建立课程实施的监控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同时就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淡化竞技意识,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现课程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同时,应强化课程教育性质,突出师范特点,拓宽基础类课程,优化专业类课程,建立新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3个核心环节都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体育课程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本位、学科本位与学生本位的有机融合.体育课程实施要以“健康第一”为航向标,做到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及创生取向的有机结合.体育课程评价要全面落实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体育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的课程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的幼儿游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贵 《体育学刊》2008,15(1):85-87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理论,揭示了幼儿有喜好游戏等心理特点;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教育目的透射出对体、德、智的关注,课程设置强调活动中心制,教学方法与组织突出游戏化,游戏的内容、形式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陈鹤琴不仅思想上重视游戏,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身体力行,为中国近代幼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幼儿游戏观对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推进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综合罗杰斯教育理论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提出了罗杰斯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1)真正理解与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2)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自主能力的作用与局限;3)形成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4)培养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颠倒的教室"的新教育景象,提出了新的体育教学思路。目的在于优化体育教学课堂、促进素质教育开展、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导向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在阐述了高职体育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目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基础体育课向专项体育课过渡速度过慢、对于学生表现的成绩测定和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单一,以及缺乏对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理念的培养,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最后对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新时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4.
运动技能与学习方法的匹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独特价值,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探究”、“合作”、“自主”也成为体育课程中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但是,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绝不是对传统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的颠覆,因为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灵活的、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因此,根据运动技能的不同特点,探讨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才在“增效减负”的实施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的七号文件,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七号文件下达后,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改革气象。尽管改革成绩较为显著,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梳理。本文就体育课程、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场馆管理、学生体育健康测试等5个我国高校体育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因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拓展训练自1995年引入中国后,以其独特的培训模式和显著的训练效果,很快成为风靡全国的培训新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式,其新颖的教育理念和前瞻性更与当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不谋而合。实用擒拿课作为一种较受大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学课目,在高校体育中有它自身的特点和一定的影响力。高校实用擒拿教学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在现有实用擒拿教学方法上的大胆创新,对于提高实用擒拿技、战术水平和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多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多优势。通过“拓展训练”式的实用擒拿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实用擒拿技、战术,领悟拳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为实用擒拿教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高考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目的:阐明体育高考目标体系的错位问题。意义:理清体育目标,有利于体育课程、课余体育活动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高考如果加入文化高考的范畴,从客观上的确可以提升体育的社会地位以及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但从体育高考实现的现实难度以及与体育本质关系的矛盾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考试目的、学校体育的目标、考试制度本身以及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的严重错位。结论:建立两头紧、中间松的"哑铃型"学校体育锻炼模式可能才是现阶段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实施,加强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成为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构建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优化体系,实现学校体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从教育创新的角度出发,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提升我国体育教学效果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于向 《精武》2012,(24):3-5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对高校体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淡化竞技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终身体育健身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校的体育教学重心也随之变化,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为学生永久的身体健康服务。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四所“211”工程重点学校的进行调查,探究四所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新一代大学生的兴趣要求;并根据学生对当代体育课程的喜欢程度,及其爱好和建议,寻找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程,为重点高校的体育课程教育改革提高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