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课堂的“本初生成”,是指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在数学学习中自然流露的、真实的、纯粹的数学意识、思考与行为等,它是数学课堂生成的本源面貌。重视“本初生成”,既是新课改的本质特征,也是有效教学的本质所在。根据与教学预设的关系以及教学目标,不同的“本初生成”有不同的教学价值。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本初生成”顺“学”而为,串联教学预设,实现教学目标;还要开展交流互通,提升“本初生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生动的课堂生成。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前多进行隐性设计,让预设为生成服务,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互为扶持。但是预设是有条件的,无目的的预设只会起相反的作用。因此,预设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因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语的目的是什么,价值何在,不能只注重课程的热闹、花哨,更应关注课堂实效性。此外,预设要考虑学生的内需,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新课程倡导自觉、由内向外而生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师设计教学预设时,要充分重视学生情感的生成、行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详细而周密的策划,也就是课堂预设。课堂预设是有效课堂的第一步。课堂预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明确学习目标。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其实就是考察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的程度如何。《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可见,预设是成功的准备、生成的基石。当然《教学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预设学习目标不但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各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一、问题让学生提——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从学习者个体而言,学习目标看作“是教师交给的任务”还是认同“为自己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者能否真正开展自主性学习过程是很关键的一步。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是儿童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活动场所。根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必须充分地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一、“调制可口材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如果把课堂学习活动当做是学生发展中获取“营养”的过程,那么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者和提供者就必须是一个高超的养料“调制师”。“调制师”成功的秘诀在于“依学定教”,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心理特征和智力倾向对教材进行取、舍、增…  相似文献   

6.
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目前理论和实践层面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生成性的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辨证地来看,生成其实意味着“充分的预设”,而不是想当然的“去预设”,而充分的预设更有量的限定,也有质的规约。  相似文献   

7.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它明确提出了"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课堂应充满想象与创造、教学过程要体现互动与合作"的设计理念.目标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构建学生的新生活,即可能生活.相对于刚性的预设目标而言,对话教学在目标设计上呈现出典型的"生成性目标"取向.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对话教学目标设计的态度是:有预设而不拘泥、有生成而不随意,在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们对“生成式”课堂的意见是很不一致的,甚至有的专家直接打出了预设式课堂的旗帜与之相对峙。也有的人认为生成式课堂就是完全跟着学生跑,而不再需要预设。针对这些现象,本文拟就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进行一些探讨。一、预设式课堂的弊端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有几个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几乎不需要自主地想什么,说什么,做…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任何教学过程都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规范的、科学的“预设”离开了灵活的高效的“生成”过程,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也注定是要失败的。而课程的有效“生成”,又离不开科学的“预设”,无法想象,一个教师不经任何“准备”而能够把一节课上得生动、高效、完美?传统教学较多地强调了“预设”的一面,而新课程则较多地强调“生成”的特征,本意在于  相似文献   

1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预设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但课堂教学情况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如果预设课堂中的所有细节,按部就班,环环相扣地操作下来,往往导致按图索骥,反而束缚了课堂的灵性。课堂生成存在着节外生枝的问题,但它也可能是枝外生花的精彩。课堂的生成如何不导致漫无边际或误入歧途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的知识、情感、思想观念、经验、智慧及对学生的真实理解等都在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相似文献   

11.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如果学生产生的意外是与预设目标相背离的,教师应该找出背离的根源是认知、技能还是情感等原因,然后再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使教师的教学思维水平、知识基础、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特点,将背离的意外引向正确的目标。如果意外与预设目标相一致。教师就应找准它们之间本质的共同点,建立意外和目标之间的链接点,帮助学生全面、本质地理解"意外"。一、宽容一点,认真分析意外来自于学生,尽管有时它和我们的预设似乎相背离,  相似文献   

12.
所谓和谐课堂,是师生互动、探究、学习的场所,师生关系融洽,民主气氛浓烈,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旋律主调清晰。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有张有弛、节奏鲜明;教师点拨适时、到位,方法得当;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这样的课堂,永远没有彩排,总是正在进行时。所谓课堂“杂音”,是指学生的那些不同于教师准备的“标准答案”的回答,或学生提的那些教师事先没有想到或想好的问题。课堂和谐与课堂“杂音”,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课堂上产生的这种所谓“杂音”应是和谐课堂上的正常现象。要让课堂“杂音”成为和谐的音符与亮点,关键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只有课前充分设计,课中注重生成,课后认真反思,才能构建出异彩纷呈的和谐课堂。一、课前充分设计。备课时,教师应自觉考虑师生、生动、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设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因素。教学目标设置,不能过分偏向认知目标,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做出教学安排,时间上亦应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识。”做足课堂预设。如鉴赏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  相似文献   

13.
周玲萍 《考试周刊》2009,(45):221-222
课堂“意外”往往是指课堂的现实情景与教师的预设情景不一致,具有突发性,无准备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意外”也随之增多,面对“意外”,教师需要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发挥教学智慧,让这些“意外”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14.
严丽仙  林高明 《师道》2008,(1):23-25
课堂纷繁复杂、变化无穷。它并不像工厂的生产流水线那样呆板而易于操作,它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环境。因为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个充满灵性、个性鲜明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生成欲望”与“生成潜能”的孩子,所以课堂中总会有“预设中的生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勇于超越文本,连接生活,  相似文献   

15.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数学更具魅力,打造出高效课堂。那如何创设创景,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复习课是初中科学课堂的重要课型之一,是教师指导学生温习知识,强化知识,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并进行重新再建构的过程。然而,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简单回顾,而缺少对知识间联系的探究;只注重解几道题,而缺少方法的梳理;只注重知识本身,而缺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显得沉闷,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也缺乏知识的灵活应用,导致复习效果不太理想,也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实效性的课堂一般都有较好的教学主线,有利于突出重点,把握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基于问题解决、方法梳理、知识建构这三种方法是常见的主线构建模式,通过日常课堂观摩和教学实践,发现上述三种模式确实有利于提升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7.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语词。预设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地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则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教师才能抓住随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听到学生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课堂“意外”往往是指课堂的现实情景与教师的预设情景不一致,具有突发性,无准备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意外”也随之增多,面对“意外”需要教师在尊重、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发挥教学智慧,取得最佳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意外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所谓“生成”,就是利用已有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除了预设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出许多无法预料的精彩。  相似文献   

20.
董云 《甘肃教育》2014,(22):47-47
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不管语文教师在预设时有多么严谨到位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语文课堂的可能性的生成,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