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职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时期,提出了"工学结合"这一理念,使高职学生在相关企业和单位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和巩固基础理论,同时,这也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高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思考,提出"无处不实践,无时不实践"的办学理念,把实践教学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和方方面面。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枢纽"既是一个培养理念,又是一个整合平台。在实践过程中,南洋理工学院通过无界化管理营造"枢纽"的软环境以实现不同学科教学理念的整合,并以"教学工厂"来实践"枢纽"。构建类似的"枢纽",也能为中国高职学生的"成才"与"成人"教育提供实时模拟环境。  相似文献   

4.
王璐  丁名夫 《文教资料》2014,(26):48-49
从教育层面来看,"人文精神"是以提升学生就业技能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以人为本"理念。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个体发展、艺术思维观念及文化素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人文精神"与高职声乐教育的关系,探讨高职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期促进高职声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以人为本”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这为高职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高职教育的发展应按照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高职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造就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选用一批精良的领导干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快推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纵观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无论是近代提倡的学以致用还是现代追求的以工促学,其发展理念都秉承着教育须服务社会的理念。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开始成为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这种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全面地落实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职业教育特色,通过整合高职院校的各环节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切实地发挥其技能教育的目的。但是,现实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来讲依然是沿用着传统化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空洞的教育过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丧失了以生命追求真理,以情操完善心智的情怀,由此导致的教育结果难以有效地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正是从这一现实出发,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梁凌洁副教授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写作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创新研究》一书。该书通过总结和梳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对把握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和策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其在书中展示出来的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及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宗旨,对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31日,我校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学以致用——高职教育的理念与策略”为主题,分“理性的思辨”与“实践的探索”两大部分,8个发言组就“学以致用”的理念和实践问题与参会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在每组报告结束后,在座的老师们都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8.
“产学结合、学以致用”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也是高职教育今后改革发展中应该把握和遵循的基本规律。“学以致用”是高职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确立以学术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弱化"双肩挑"现象。加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如何充分提高学生个体职业实践能力,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以"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主体教学"的理念,架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4.3.1模式,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较强的训练和提升,在改革实践中探索真正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检验和考核,是学生完成学校教育进入职场的最后教育环节。文章以高职教育特色为背景,面对高职毕业设计课程的现状,从功能、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对高职毕业设计进行深化分析,提出"毕业包"的创新概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职业教育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创建弹性化和柔性化的新教学管理制度;介绍学分制的概念、特点以及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在高职教育领域推行学分制,需要做出建立阶梯式课程体系、实行弹性学制和主辅修制等较大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育体制,它的理念是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语文作为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实质性的语文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协同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意识 ,适合信息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 ,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将协同学习的概念及其理论用于高职教学中 ,对创新学习方法 ,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入手,从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方面比较分析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论述了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全面介绍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经验和做法,并就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业教育是以与蒸汽为动力的机器生产相联系的工业生产的产物,它既有别于中国古代技艺教育,又存在某种思想的传承与源流。本文在分析现代职业教育未能在中国产生而要从西方引进的原因基础上,着眼于研究为什么在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近代职业教育的启蒙,及其代表性人物在职业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必须本着它独有的培养目标,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美术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增强美术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途径有:树立现代美术教育观念,进行教学改革;构建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把美术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训练引入教学当中;通过一定的实践训练,来完善以就业需求为目的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8.
墨子作为一名杰出工匠出身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思想中含有许多职业教育方面的因子,这些因子与西方近代的一些成熟的职业教育思想异曲同工,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仍有启示意义,值得阐扬。从院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阐扬墨子思想中的职业教育因子以期更好地运用于于现实职业教育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9.
The approach of vocational Bildung didactics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practical knowledge in matters of education for Bildung and phronesis (practical wisdom). Case narratives of unusual richness or success are at the core of the approach, each case representing an articulation of someone’s practical knowledge. The concept of a practice as developed by MacIntyre is introduced here as a way of situating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of Bildung and phronesis gained from case narratives. A series of case studies are discussed to examine the practices that surfaced. The result is a differentiation of MacIntyre’s concept in two directions: one more specific called vocational practice and one more general called a cultural practice. This differentiation is then applied to the case studies and it is argued that it helps illuminate aspects of them that previously were difficult to comprehen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vocational Bildung didactic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biographical cases where cultural and vocational practices intersect are uniquely positioned to afford knowledge of how such intersections have been achieved through education and what they have meant for the person initiated into such matrixes. This, in turn, contributes to the insight with which we are able to desig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urricula that support initiation into dynamic vocational practices with a focus on the goods and virtues possible to develop through them.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质量文化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最持久也是最深沉的力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要依据对职业教育的新认识,重构高职教育质量文化;要确立自身的新使命,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通过“1+X”证书制度等新实践,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要通过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等举措,为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提供新的保障;要正视高职教育质量文化研究成果中以思辨性主观想象为主的倾向,通过“职教20条”方案的建设理念和具体实践,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融合;要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为逻辑起点,探究质量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并用以指导人才培养实践,有效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