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同符会意字是汉字会意字系统中构形特殊的一类群体,构成重复的部件其本身的形体和意义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同符会意字意义的生成,本文从形合与义合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来认识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生成过程中的以形构意和以义构意两种不同的造字理念。  相似文献   

2.
裘锡圭先生认为构成会意字的意符既可是形符,又可是义符。依据裘先生对会意字的理解来对《说文解字》中的马部会意字的意符以及各意符之间的结合方式进行分析,以深入地了解蕴藏在马部会意字中的先民思维特点与古时候的马文化。  相似文献   

3.
意符是指汉字中有表意作用的部分。汉字中部分会意字和形声字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意符,根据意符的特点与数量,对《说解字》中的多意符会意字和形声字进行分类、统计,并指出意符在汉字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对汉字简化和规范化的潜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会意字"是传统"六书"中的一种结构类型,是在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造字方法。会意字可分为同符会意字、异符会意字、对符会意字三种。会意字字符间的逻辑关系,可归纳出并列、主谓、动宾、偏正四种构意模式,与合成词的某些结构类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亦声”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一种特殊会意字的术语。意指字的某一构件既表意又表音。许慎《说文解字·女部》:“娶,取妇也,从女取,取亦声”。“取”字既是“娶”的意符,又是“娶”的声符,也就是说“娶”是“会意形声”字。这些字可以说身兼两种造字法,而人们  相似文献   

6.
汉字中"声读同字",是一种特殊现象,因此许多学者对此研究并不深入,但却在《说文解字》中占据一定地位。通过对《说文解字》的认真阅读与分析,以及广泛查阅资料,笔者认为,《说文解字》中声读同字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确定被释字读音、补充释义以及区别形音近似字。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反映了上古时代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说文解字.戈部》的研究,展现上古先民相关的生活生产方式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多形多声字是文字学上一种特殊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首先,《说文解字》的性质是立足于小篆平面的形义结构分析;第二,汉字义符与字义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声符表示读音具有约略性;第三,汉字演变过程中增繁加旁、字形讹变等,造成一些形声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与字义或字音有关;第四,会意字的某一构件与所构字同源音近。因此,《说文》在分析形义结构时,将一些字释为多形多声字。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反映了上古时代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说文解字·戈部》的研究,展现上古先民相关的生活生产方式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蔡丰 《文学教育(上)》2014,(15):146-147
同文式会意字是汉字体系中一些特殊的会意字。这类字是把两个或三个相同的独体象形字并列或重叠在一起,以表示一个新的概念。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谈同文会意字的模糊性。一、从同文会意字中独体象形字的数量谈其模糊性;二、从联想的思维机制谈同文会意字的模糊性;三、从概念外延的不明晰性谈同文会意字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现代常用汉字字形为研究对象,筛选得出会意字300多个。通过对这些会意字进行源流考察,尝试从会意语境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文中将会意字的会意语境分为共通语境、特定语境和特殊语境三个类别,并倡导在会意字教学过程中使用会意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12.
同文式会意字是汉字体系中一些特殊的会意字。这类字是把两个或三个相同的独体象形字并列或重叠在一起,以表示一个新的概念。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谈同文会意字的模糊性。一、从同文会意字中独体象形字的数量谈其模糊性;二、从联想的思维机制谈同文会意字的模糊性;三、从概念外延的不明晰性谈同文会意字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3.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汉字中存在由一个声符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和一个或两个形符同两个声符构成的形声字,清代学者开始把它们统称为多形多声字,并有肯定派和否定派两种观点。系统分析《说文解字》中全部77个多形多声字,发现所谓"多形多声"说的提出,是许慎没有充分注意到汉字形成的层次性或者把其他结构的字当成形声字而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应当否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刘蕾 《现代语文》2007,(7):110-111
一、古代典籍中关于"支"和"枝" "支"小篆的写法是手上拿着竹枝, 《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可见"支"是个会意字,本义是去掉竹枝,竹去枝后便是竹竿,可用来作支撑物,是个动词."枝"则是个形声字, 《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木别生条也,从木支声.""枝"指树干上长出来的枝条,是在"支"的基础上加意符"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又可堪称为中国第一本百科全书。它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古代丰富无穷的人文生活和社会文化。《说文解字·竹部》所收录的145个汉字包含了丰富的与竹有关的文化内容,本文主要着重阐释从《说文解字·竹部》字中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先民们的信仰崇拜。  相似文献   

16.
刘巍巍 《成才之路》2010,(31):68-69
《说文解字》是一部系统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字典。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背后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反映着传统中国人的心理。本文将通过对"牛""羊"字族的分析,探究汉字蕴涵的传统中国人心理。  相似文献   

17.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竹部汉字145个,这些竹部汉字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用、娱等几个方面,它们充分反映了中国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论文透过《说文解字》里的竹,来探寻中国古人们"不可一日无此君"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创造,是光辉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主要是在对汉字的表意性、《说丈解字》的贡献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会意字的界定、构形原理以及形体结构有了深入的分析理解之后,选取《说文》里部分特征鲜明、具有代表性的会意字,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葬俗和祭祀以及女性地位这四个方面来对古代汉民族文化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造字法的理论,以徐铉校订版的《说文解字》中的"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通过对"视"及构成"视"的部件的分析,指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视,从见示,神至切"的不足,"视"应该从见,从示,应归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分析了大量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有助于我们了解到一些汉字的早期面貌;同时,我们也从分析中获取到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知识,比如通过对"酉"部汉字的分析,了解到它与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