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通过对儿童语言习得的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双词句语言的构成,解释方式以及语义联系,阐明双词句语言在儿童语言生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是否具有语言本能一直是语言学家争论的话题,儿童语言被公认为最好的语言试验材料。文章通过对大量儿童语言实例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语言种类的儿童对于主词句与无主词句的选择恰好能符合自己语言的语言特征及要求,儿童的这种意识可以看作是人类语言本能的早期体现,人类语言本能的存在依据与表现形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儿童学习语言,都是从学习口头语言开始的。培养婴幼儿的口头语言能力的方法很多,而教学儿歌所产生的特殊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儿歌篇幅短小,词句简练、规范,口语化,节奏感强,形象鲜明,富有儿童情趣,便于儿童学习、理解、记诵。由于具有这些特点,学儿歌便成为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一种重要形式。当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母  相似文献   

4.
正向语言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具有引导教育的作用.通过正向语言的一步指令到多步指令及正向语言的肯定句引导,能够让自闭症儿童从中模仿学习口语表达,理解简单的字词句意思,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因此,应进行正确的语言引导,让自闭症儿童直接摄取字面上的意思与相应的动作行为发生联结,从而做出相应的正向行为.  相似文献   

5.
全语言教学理论诞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教师要从全语言的特点出发,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词句板块的教学也应基于全语言理论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1岁半~2岁一岁半~二岁的婴儿处于言语发生阶段的后一阶段,即双词句阶段。他们往往用两个单词表示一个句子,如“妈妈抱抱”“囡囡饭饭”“苹果削”等。这一阶段婴儿似乎突然开了口,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词语大量增加,出现了“词语爆炸现象”。而且,从一岁半开始,婴儿词句的掌握也迅速发展,由单词句——双词句——完整句发展。总之,这是婴儿掌握词语的第一个关键期,宜提供下列一些语言教育活动。1.提供良好的言语榜样和言语示范婴儿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对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成人应注意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规范准确的发音、丰富而又准确的用词造句,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榜样和言语示范。2.正确对待婴儿的提问  相似文献   

7.
1~2岁经历了前面近一年的言语准备阶段,婴儿开始进入学习口语的全盛时期,因此1~2岁被称为言语发生阶段。根据婴儿语言发展的基本情况,它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单词句阶段(1~1岁半),后一阶段为双词句阶段(1岁半~2岁)。在单词句阶段,婴儿往往用一个单词表  相似文献   

8.
双词句"妈妈水"的语义分析是建立在对一对双胞胎儿童及其他儿童的话语长期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分析结果显示"妈妈水"体现多种语义关系,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语义解释。这种语义分析给我们带来了诸多语言学的启示,它有助于儿童语言研究,特别有利于儿童语言教学、双语教学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清  王继忠 《教育文汇》2021,(1):45-46,49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小学语文素养中占据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根据语言自身的性质和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小学低阶段音形义识记应当作为语文学科中的基础加以强化;而三、四年级,在音形义基础上的词句理解必须加强和固化;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由于儿童的灵性思维进一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便成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三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要围绕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以此突出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语言习得是儿童无意识地获得本族语即母语的过程,该过程发生于儿童开始学语言之际,正常儿童在一岁半左右,一般由单词句、双词句到简单句、复杂句。儿童这样习得的语言就是其家庭和社会所使用的“语言”,即母语。因此这一过程也叫母语习得。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语言,通过成年人对儿童语言模仿行为的“鼓励”或“惩罚”,一点一滴、逐条逐项习得的。母语习得过程与儿童的社会同一性的发展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文化和社会价值与母语一起被习得。儿童或成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外语教学呈低龄化趋势。然而低龄儿童外语教学在师资、教材、学习时间、语言环境、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等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导致了低龄儿童外语学习的高成本、低效益。外语教学从小抓起的主要理论支持是“临界期”理论,然而大量的试验、实践证明,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和外语最终成就没有直接关系。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不重视实际情况,盲目地地提前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尚无理论和实践数据对此进行支持。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考虑,“外语学习低龄化”需谨慎行之。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习关键期”是否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影响,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文章试图从脑科学研究成果、社会环境、认知风格、中介语理论、普遍语法(U.G)及学习者心理因素等诸方面入手,对这一命题加以探讨,解释儿童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从而推断出儿童外语学习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3.
幼儿时期是语言基础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顺应时代要求,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根本的教学思想,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做好铺垫。要注重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运用趣味材料,创设幼儿语言表达平台;注重故事联系生活,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小学阶段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阐述了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适应不良的含义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学习适应不良也是慢慢形成的。儿童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小学学习适应不良关系密切,学习适应不良问题的解决应该从提高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15.
挪威学者布约克沃尔德对艺术本能在儿童艺术能力乃至整体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发现缪斯式学习是人类童年早期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儿童文化是人类童年早期最适宜的发展背景;从学校文化与儿童文化的冲突中,布约克沃尔德发现由于儿童发展背景转变导致的学习窒息,并由此揭示儿童入学后艺术本能被压抑的现实,进而通过教育实验和系统思考寻求激发儿童艺术本能的可能路径。布约克沃尔德有关艺术本能和儿童教育的深刻见解,对于我们怎样看待本能与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的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是教师教育观念系统中的核心内容,本研究运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发现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儿童学习的基本认识、儿童知识的形成以及儿童学习的过程。教师的儿童学习观表现为两种类型,具有朴素性、层次性和内隐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在程度上可以说是由成熟(生理的发展)与学习(心理的发展)构成的。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儿童心理具有吸收力和敏感期两个特点。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抑制创造精神的力量。种种家教误区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蒙台梭利教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对幼儿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从学习过程性发展幼儿数学学习观,对幼儿使用数棒、大数字卡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以充分发挥蒙台梭利教具的作用,培养幼儿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幼儿数学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阙华萍 《天津教育》2021,(9):175-176
目前,幼儿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幼儿时期是孩子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孩子开展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将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具体的,教师可以选择将“比手影”“捉迷藏”和“过家家”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通过将游戏与绘画相融合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同时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建明 《天津教育》2021,(9):137-138
本文立足于儿童诗教学的真实情况,从“多媒体融合构建儿童诗教学新样态”“电子杂志助力使儿童诗教学注入有根的灵魂”“微信短视频构建儿童诗学习新场域”“互联网生活渗透让儿童诗学习真实发生”“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儿童诗教学新场所”五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提升儿童诗歌学习质量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