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冬 《体育世界》2013,(10):103-10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习武兴趣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形成,提高武术教学效果。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习武兴趣的若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儒家精神修养方法的精髓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被武术所吸收借鉴,是武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儒家的主要精神修养方法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传统武术对儒家精神修养方法的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变化气质、提高精神境界为习武之最终目的;以定静修养为习武之入手法门;以知行合一为习武之必由之路;以善养浩然之气为武术修为之最高境界,为现代武术健康良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对沈阳市四大公园常年坚持习武的中老年人相关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辩证的方法论证习武与人类寿命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武术的健身功能是毫无疑义的,习武与长寿的基本关系,与习武规律、习武方法、交手伤力有关;人的寿命长短与武术水平高低并没有必然联系;作为保健手段的太极拳将成为21世纪群众体育的新时尚,结合高科技的应用,太极拳的保健功能会得到充分释放,并与人的寿命联系更加密切,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武术是儒家文化在其漫长历史进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所显现的武林精神具有强烈的儒家文化色彩,无论是从习武的过程、方法来看,或是从练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来看,中华武术都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显现载体.儒家文化与中华武术之间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和内部动力,运动动机对运动行为和表现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女大学生的习武动机对学生掌握武术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女生的习武动机,是摆在高校武术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激发女大学生习武动机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为高校武术课的课程建设、武术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武术中"二元制"现象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武术界内专业习武人群和民间习武人群两大群体的历史成因作了剖析,并对这种"二元制"现象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概念"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释,并试图对武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稠禅师及邺下定晋禅院考察看少林武术发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爱民 《体育学刊》2002,9(5):62-64
通过历史献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考察了少林寺第二任住持稠禅师幼年习武邺下定晋禅院和出家为僧的过程,论证了少林寺及我国历史上的寺院僧人习武活动与中华化的关系,证明少林武术的开创与形成是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同外来佛教高僧无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加入锻炼身体的队伍之中.作为具有强身健体功能的体育运动-武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以体现武术文化内涵的武术礼仪的发展却忽略了.通过从现代武术礼仪的概念、现代武术礼仪的动作进行论述.表明:现代武术礼仪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习武者在习武过程中遵守的具有浓厚民...  相似文献   

9.
李媛 《体育世界》2008,(12):62-64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源流长,经过前人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精心钻研深得了武术的精髓。在现代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习武“八荣八耻”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它对现代武术发展的作用,从而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向和谐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奥运。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结合武术抱拳礼的丰富内涵,论述了了解和学习武术礼仪的重要性。结论指出:在习武之前重视对习武之人进行尚武崇德的礼仪教育是完全符合武术活动自身规律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外训教学武术套路课程的特点,针对外军留学生的任职需求,旨在探讨武术国际化教学视角下如何培养外军留学生习武兴趣的实践方法,进而为武术国际化教学中培养外军留学生习武兴趣提供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中学生的喜爱的一项运动。武术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而且可以传授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习武积极性,改善武术动作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形成。教学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对武术的热爱,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还应稳定和深化学生的习武兴趣。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和归纳分析法,根据对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分析,就如何提高武术的趣味性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旷文楠中华武术,与古代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宗教文化与武术文化同为古代文化巨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为因果,相互影响。在中华武术史上,以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与武术的关系较为密切。佛教自东汉传人后的数百年间有极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古今武术学习的基本程序及规律,着重分析了传统与现代习武的基本程序及规律的特点与差异,研究认为:现代习武规律是对传统习武程序的继承与发展,但现代的武术教学中对它的价值把握不够全面,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缺乏系统性,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求为武术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的学习规律与高校武术教学现象的矛盾与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古今武术学习的基本程序及规律,着重分析了传统与现代习武的基本程序及规律的特点与差异,研究认为:现代习武规律是对传统习武程序的继承与发展,但现代的武术教学中对它的价值把握不够全面,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小舟 《精武》2005,(9):10-10,9
为王庚魁“定位”是件很难的事情,真的很难。不夸张地说,从我见到他的那一刻起,我一直在思考。说他是武术家吧,他的名望不够;说他是武术爱好者吧,他痴迷武术的劲,一般武者又没法比。我想了想,还是叫他“痴武者”吧,虽然平淡,倒也贴切,而且有据可证。其一,王庚魁今年三十六岁,却习武三十一年,而且在“娘胎”里就“看着”父亲习武,可以说胎教以武术为主。其二,为习武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自愿在单位看收发,自愿“未老先衰”而赢得习武的时间和条件。其三,因沉迷武术,被人称为“武痴”。他苦读武术拳经,研习功力,对形意、一气、两仪、三体、四法、五纲、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比三种不同武术教学模式在对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培养激发学生习武兴趣及学生对所学内容实用与功效性评价方面的情况,得出结论:武术散打与武术套路相结合是较好的武术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武术理论认知水平、习武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用功效性有较高评价;适度增加武术教学中实战对抗练习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8.
盛松芬 《精武》2009,(9):74-75
我自幼随父习武,后又拜在几位老师门下研习武术,断断续续已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使我无论在拳术上、还是理论上,总感觉有学不完的知识。平时我喜欢记笔记、写感想、搜集有关武术方面的资料,如今我喜欢在博客中释放自己习武、教武的感悟。武术这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一直让我对她“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9.
高贯发 《精武》2011,(1):95-95
俗话说:“内行的看门道,外行的看热闹。”自古流传至今的武术,常烙有神秘面纱之迹,给人一种莫不可测感。对于习武内外人来说,武术究竟是什么,却有异见。  相似文献   

20.
习武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习武活动的主观原因。了解习武的动机,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社会需求:有助于掌握习武的心态,以便调动心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武术人才。通过对3个院校武术专选班学习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一些较为客观的数据。为武术教学和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